在當下的國際關係中,烏克蘭正處於一個很尷尬的位置,它在2014年與俄羅斯中止軍事合作關係且這幾年有漸行漸遠的趨勢,俄烏關係基本很難修復。而烏克蘭雖然又與西方國家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係,但北約暫時也不可能接受烏克蘭加入。所以,烏克蘭這番“遠俄親美”的舉動,究竟圖個啥?

說白了,烏克蘭走這條路的起因無非就兩點:跟着俄羅斯混沒得到太大好處也不可能再跟着俄羅斯混了,北約那邊又明裏暗裏一直“勾引”烏克蘭。受蘇聯時期工業佈局影響,俄烏雙方的工業基礎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烏克蘭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技術和武器零部件也一度是它重要的經濟來源。別看俄烏之間聯繫緊密,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係卻沒有很親密,甚至可以用惡劣來形容。

烏克蘭歷史上本就受東(沙俄)西(波蘭)兩國的文化影響,內部人民在意識形態上無法達成一致,爲烏克蘭國內日益壯大的反俄勢力奠定了基礎。而不管是當年結盟的沙俄還是後來軍事合作的俄羅斯,烏克蘭在經濟、政治乃至文化上一直處於被壓制的狀態,例如烏克蘭的經濟非常依賴俄羅斯的廉價能源供應及龐大的武器市場,俄羅斯有事沒事提提能源價格就夠烏克蘭受的,烏克蘭經濟能好的了嗎?而除了長期的不平等關係外,俄烏之間的領土爭端更是橫在雙方之間的一根刺,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成爲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烏克蘭不可能再若無其事地與俄羅斯合作下去。

另一方面,在克里米亞事件之前,烏克蘭也早就有向歐盟和北約靠攏的意思。烏克蘭雖然在經濟上嚴重依賴俄羅斯,但這不代表它不想獲得平等的權利,烏克蘭在20世紀就將回歸歐洲作爲國家政策,也想要效仿歐洲部分國家的“中立外交”政策,跟北約建立了合作關係並不斷深化。後來,北約東擴勢頭越來越猛,烏克蘭周邊國家跟下餃子似的投入北約的懷抱,它對北約的態度也從被動變爲主動。而且,烏克蘭最缺的便是錢,北約能給烏克蘭提供大量的經濟援助,這種實打實的利益對烏克蘭現階段來說非常重要。

其實,烏克蘭也知道自己暫時無法加入北約,但它與俄羅斯的矛盾基本不可調和,不漸行漸遠能怎麼辦呢?烏克蘭未必不知道自己是北約手中的一杆槍,但爲了自身發展和安全保障,甚至爲了有實力對付俄羅斯,烏克蘭也只能用北約來撐腰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