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是不可預測的,100萬年前,如果你被扔到非洲,問哪種動物將會成爲主導物種,你會選擇誰呢?

  我敢肯定你不會選擇那種腦袋大、步態滑稽柔軟的古人類。所以只能猜測什麼樣的物種具備這種條件,有機會成長爲主導物種。

  爲什麼人類成爲主導物種?

  直立行走——不像我們的競爭對手,我們開始直立行走。從而解放了雙手,不用再行走的雙手,有無限使用空間,可以用它們做很多事,比如使用工具。

  然後我們可以用雙腳跑步,通過成爲世界上最優秀的長跑運動員,這樣確保我們可以獵殺並喫掉比我們跑得快的高蛋白動物,因爲這些動物不能像我們一樣跑得持久。

  有了高蛋白食物,我們的大腦就會變得更大,剩下的就是歷史了……工具、語言、農業等等……

  社會性——孤獨者不會開發複雜的社交隊列或工具。因此,大多數嚴格意義上的食肉動物,比如大型貓科動物,儘管它們通常在身體上比人類優越,但在現代地球上卻不具備進化優勢。

  因爲羣居,一個羣體中只要有一個個體發現好的方法,其他個體更容易模仿,從而可以把對生存有用的技能更方便的傳給下一代。

  敏捷性——如果缺乏精細的運動技能,就很難做成整個工具,從而完成農業主導路徑的事情。

  “手”不是必須的,一個高度靈巧的身體延伸纔是至關重要的。比如章魚的手臂,大象的鼻子都可以。

  利用火——喫熟食易於吸收,使猿人獲得了更加豐富的營養,熟食、開水使猿人少生疾病。火也是原始人黑夜裏驅趕蟲蛇野獸的最有利工具。

  刀耕火種,火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增加了產量,讓食物可以收集、積累起來。還有銅、鐵、陶器的發明都離不開火。

  下一個生物會是什麼樣的?

  現在地球的整體生態系統比細菌、三葉蟲,甚至恐龍佔主導地位的時候更加複雜。

  這意味着,除非有另一個大規模的物種滅絕,否則人類很難離開,或者說下一個優勢物種很難出現。

  那麼這個物種可以不是特別聰明,但必須是高度適應性的(而且可能是有自我意識的)。

  進化並不是因爲智力本身而偏愛智力,而是隻有當它能帶來更高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時纔會如此。

  所以人類近親靈長類動物很難有機會成爲下一個霸主,因爲它們的適應性不一定就比人類強。

  真正的成功和優勢可能需要一種使它們力量倍增的進化,這可能意味着需要使用工具的行爲,從而達到最大化生產或收集食物。

  雖然海洋的生物有很靈活也很聰明的,比如海豚和章魚。但是因爲沒法使用火的關係,很難想象任何鯨類或頭足類動物會進化到海洋外佔據主導地位。

  我們可以確定這個物種可能十分聰明、適應性強、非水生的社會性動物,它們只需要一兩次進化跳躍就能和人一樣。

  如果他們已經使用了工具,這是一個好跡象。如果他們已經使用了複雜的基於羣體的食物收集策略,這是另一個好跡象。

  螞蟻會是下一個統治者嗎?

  科學家估計,現代螞蟻大約在1.2億年前進化而來的。但化石記錄表明,當時的螞蟻並不像今天這樣普遍。

  直到六千萬年後,當一些螞蟻適應了有花植物的新世界並使它們的飲食多樣化時,這種生物才取得了生態優勢。

  螞蟻的適應性

  螞蟻統治世界是因爲它們已經適應了許多不同的工作和飲食方式。甚至它們的外表和居住的地方也與另一隻螞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它們存在於沙漠、雨林和沼澤地——除了地球上最冷和最高的地方之外的任何地方。

  許多螞蟻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開花植物爲食。一些種類的木蟻在植物的底部建造防禦工棚,以防止其他昆蟲,並保護它們的食物供應。

  生活在炎熱乾燥棲息地的螞蟻想出了通過儲存食物來度過長時間乾旱的辦法。有些螞蟻爲營養而發動戰爭。爲掠奪奴隸,螞蟻會從鄰居的巢穴中偷走小螞蟻。

  螞蟻的社會性

  一羣螞蟻僱傭了蟻后、園丁和強盜,他們開發了專門的工具和技能來完成各自的工作。在每個物種中,勞動分工因個體的年齡和性別而異。

  照顧幼蟻並在蟻巢內工作的螞蟻往往更年輕,而保衛蟻巢和在蟻巢外覓食的螞蟻則更年長。

  像所有社會性的膜翅目昆蟲一樣,雌性螞蟻做所有的工作;而雄性只是四處傳播他們的基因。

  所有的螞蟻都是社會性的,有些物種甚至已經發展出複雜的社會關係,而另一些則保持着更原始的狀態。

  有些螞蟻會集體狩獵,而澳大利亞鬥牛犬螞蟻則是在簡單的獨自狩獵,用它的大眼睛,而不是複雜的化學信號。

  螞蟻的敏捷性毋庸置疑,他們甚至會用微小的土壤顆粒轉移溶解的蜂蜜,用海綿轉移純蜂蜜。

  因此,小編認爲螞蟻可能會從我們手中接管地球,你認爲什麼樣的生物在人類消失後,會成爲下一個統治者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