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零壹財經

  作者:不凡

  在海外銀行和金融服務機構尋求漸進式創新之際,中國科技領導者正在金融服務的諸多方面進行着革命性變革,並引起了越來越多國際視野的關注。2019年3月,哈佛大學商學院推出首個金融科技專項精品課程,其中,中國平安集團旗下陸金所出現在課程案例中,向美國學生及整個金融市場展示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發展現狀。

  無論從市場佔有率、科技創新、融資規模來看,中國都已成爲世界金融科技頭塊招牌。“中國金融科技的成功能否在海外複製”這一疑問被越來越多國際機構所關注。另一個視角來看,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腳步也並未停留在國內,與國外機構“看進來”相對應,中國科技金融企業也正在積極“走出去”。

  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錄入哈佛課程案例

  據統計,全球頂級商學院的教學案例中,至少有80%來自哈佛商學院。哈佛對於研究方向及案例的挑選也慎之又慎,此前國內僅有阿里、華爲、聯想、伊利等企業入選。其研究領域從側面反映出國際學術研究界對未來重點行業及新趨勢的關注方向,而金融科技主題則是首次出現在哈佛專項課程之中。

  陸金所作爲中國最大的線上財富管理平臺之一,其獨有的商業模式、創新發展能力與技術創新應用等是研究中國金融科技現狀與趨勢的經典代表。該案例以《中國的金融科技與財富管理轉型》命名(Lufax:FinTech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Wealth Management in China),從企業歷史、業務模式、科技創新、中國財富市場格局、機構競爭關係等各種角度大篇幅分析陸金所7年來的發展軌跡。背後折射出的是西方世界對中國金融科技的強烈探知慾,以及希望從中探取一二點成功經驗和轉型靈感的企圖心。

  金融科技願景和發展方向的差異,讓中國和歐美公司在金融科技領域上的發展模式有所不同。《美國銀行家》雜誌也注意到,歐美金融科技公司大多爲金融服務提供者,重點偏向了金融,但中國金融科技卻更以技術爲商業核心。

  在前述哈佛課程案例中,陸金所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體系被着重分析,即陸金所獨有的Know Your Customer(簡稱“KYC”)和Know Your Product(簡稱“KYP”)和兩大智能風險管理模型。哈佛案例中,以“風險管理與‘知’的藝術”描述陸金所獨有的風控體系:“通過KYC和KYP兩大維度的洞察,陸金所設計了一個將投資者與金融產品聯繫起來的智能化流程,成功地爲投資者提供了自動化的、量身定製的大規模產品推薦。”

  哈佛商學院也指出,顛覆性的數字技術已經完全改變了銀行業和金融服務業現狀,它認爲,金融領域新技術和新創新,實際上將重新界定行業的全新格局。

  全球看中國 複製中國Fintech模式

  國際市場對中國金融科技充滿好奇心,實際上他們最關注問題是——中國金融科技的成功能否在海外複製。

  另一家英文媒體AllTechAsia曾發表名爲《金融科技行業到了Copy中國的時候了嗎?》(Will The World Copy China’s Fintech Industury)的文章,直言不諱指出外國公司已經開始複製來自中國的創新模式,尤其關注到金融科技行業裏的開創性機遇。“相對於其他市場,中國的發展值得研究。至少對消費者和中小企業而言,金融科技對發展中市場的影響最大。當未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跨越式發展技術結合在一起時,能創造出‘10倍解決方案’的效果。正如我們在中國所看到的那樣。”前述案例的授課教授Lauren H. Cohen此前曾在接受媒體採訪也時直言:“中國是金融科技領域的領導者,世界其他國家應向中國學習。”

  不過,也有一些觀點認爲,儘管國際市場可以從中國金融科技的崛起中學到一些教訓,但並非所有產品和服務都能在西方簡單複製。中國快速城市化、金融服務市場潛力、電子商務技術升級、在線和手機普及率,均爲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創新提供了獨一無二的肥沃土壤。

  由此,中國金融科技規模也處在全球首位的絕對位置。英國《經濟學人》2月25日報道指出,中國在數字支付領域遙遙領先,佔全球市場規模近一半。中國網絡借貸佔全球市場四分之三。去年,全球前五家最創新的金融科技公司中,中國有四家。甚至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黑馬代表的螞蟻金服與陸金所,其市場估值已並駕齊驅於瑞士銀行(UBS)的總市值。

  中國走出去 影響未來全球金融服務生態

  中國金融科技生態在發展速度、複雜性和規模上均遠遠超越諸多國際成熟市場,也讓中國金融科技產業實現了彎道超車。另一個視角來看,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腳步也並未停留在國內,與國外機構“看進來”相對應,中國科技金融企業也正在“走出去”。

  一方面,中國金融科技公司正通過合作、投資、參股,強勢介入海外金融企業的經營與業務。國際諮詢機構埃森哲2月26日發佈的統計顯示,2018年全求金融科技企業投資額共553億美元,全球金融科技投資總額增長一倍,其中,中國企業在全球各地金融科技總投資額達到255億美元,近半壁江山。

  另一方面,大批中國科技金融代表紛紛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甚至通過資本市場上市的方式,打入了國際市場。從已對外公佈的信息來看,從以BATJ爲代表的互聯網流量型數字科技機構,以及以陸金所、宜信爲代表的綜合性線上財富管理平臺,以及如PINTEC集團、凡普金科等技術型金融科技公司都進行了海外佈局。

  BATJ的佈局腳步相似,以消費場景及支付工具打入全球市場。最早的是螞蟻金服,早在在2012年11月份,支付寶專門拓展海外市場的國際事業部宣告成立,通過東南亞市場投資、收購、合作,主要瞄準支付基礎設施。

  與此同時,另一批企業以技術輸出、資產管理等方式佈局海外市場。2017年7月,陸金所從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獲得資本市場服務牌照,並是中國金融科技公司首次在新加坡獲得此類牌照。在新加坡當地,陸金所推出了一個離岸版“陸金所”,名爲“陸金所國際”,負責拓展國際業務並推廣全球金融公司個性化產品。目前,陸金所用戶已經從新加坡本地拓展到整個亞太地區,用戶國籍已達到19種。

  儘管倫敦、紐約和硅谷都曾將自己定位爲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但得益於上海、杭州、北京和深圳等多箇中心的發展,中國金融科技的身影已經無法被世界忽視。中國的科技領導者正在金融服務的許多方面進行革命性變革。

  未來,圍繞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的疑問還有很多。比如,哪些創新技術將成爲引領未來的金融科技發展的核心科技?又比如,中國和西方發達金融市場之間的全球生態系統,會形成聯盟還是國際競爭?答案似乎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但有一點是明確的,中國金融科技創新的下一階段發展,將對未來全球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產生重大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