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轉]永恆經典 柴可夫斯基《降D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永恆經典 2012-3-29 06:18閱讀(0)轉載自白馬王子|贊(7)基辛 魏森伯格 阿格里奇.迪圖瓦丹尼爾·巴倫勃依姆 吉利爾斯 郎朗六 大 鋼 琴 家 各 領 風 騷

內容摘要:柴可夫斯基的《降D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從誕生之日起,人們對其評價就存在著差異與爭議。文章從該曲的音樂素材運用、鋼琴與樂隊配合的音響效果及音樂表現魅力等視角入手,淺談了對該樂曲的認識及感受。關 鍵 詞:第一鋼琴協奏曲 烏克蘭民歌 奏鳴曲式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涉及的體裁面極廣,數量也很可觀,他一共寫出十部歌劇、三部舞劇、七部交響樂、四套交響組曲、一系列標題性交響序曲、幻想曲和器樂協奏曲,還有上百首浪漫曲和大量鋼琴曲等。從他的作品特點上看,他首先是一位抒情詩人和心理戲劇家。他所創作的鮮明、深刻而有力的旋律形象,具有令人心馳神往的感染力,他在世時,他的作品便已受到聽眾非常廣泛的賞識和歡迎。柴可夫斯基一生共譜寫了三首鋼琴協奏曲,其中以第一鋼琴協奏曲最為出色,最常演奏,是眾多同類作品中最受世人喜愛的名曲之一。此曲具有西歐風格,以及豪放的斯拉夫特性。那多彩的管絃樂法,以及艱深的鋼琴技巧,充分展示出非常鮮明的色彩,尤其是曲中優美的民謠主題,更是膾炙人口,感人肺腑。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光明與歡樂的熱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點,作者在這裡引用了一些烏克蘭民歌曲調,同時也特別表現出柴可夫斯基的協奏曲的特點,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偉的規模同真誠率直的抒情性的結合。這部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象非常豐富,它的主題呈多樣性的對置,緊張發展的樂思所具有的內在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動人心的魅力所在。作者曾多次把這部作品列入自己的交響樂會曲目,確立了它在音樂會舞臺上的地位。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採用的是古典協奏曲三樂章結構;他讓最交響化的第一樂章起一種主導作用,用它來確定這部作品的特點;第二樂章,乃是交響曲中的兩個樂章——抒情的慢板樂章同詼諧曲樂章的有機結合;而第三樂章則為全曲做了同前面兩個樂章相適應的、合乎邏輯的總結。第一樂章用奏鳴曲形式寫成,它的音樂光輝燦爛、富麗堂皇、色彩變化多端,豐富的想像力獲得了充分的發揮,所以這些都是很多協奏曲所難以匹比的。樂章從一長段引子開始,在這裡可以聽到全樂隊的四小節強奏,其中法國號的音響特別突出。接著,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用它那溫暖的聲音莊嚴地奏出這段引子的基本主題,鋼琴用密集洪亮的和絃伴隨著它。這個主題氣息寬廣、宏偉有力,閃爍著一種炫目的光輝,具有俄羅斯民歌旋律的特徵,它是一支莊嚴壯麗的生活頌歌。與此同時,鋼琴遍及它的整個音域的活動,它那艷麗有力的音響、矯健的步調,創造了一種情緒飽滿而和諧的背景;鋼琴在這雖然只是處於陪襯主題的地位,但是它充分發揮了作為一種獨奏樂器的主導作用,即使在這個樂隊的全奏中,它的音響依然十分清晰、嘹亮和雄渾有力。當隨口哼出「So Mi Re Do」時,就會立即想起這首作品,而這段曲調就成為此曲的「商標」,但是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它只作為序曲的主題而出現,在第一樂章中沒有多加發揮。進入呈示部主題是烏克蘭民間的一支哀怨的曲調,柴可夫斯基並沒有改變這支旋律的音調結構,只是把這支悠緩的敘事性曲調納入一個出奇的節奏型,即在每一個三連音當中插進一個休止符,從而把這一個主要是抒情的形象瞬間轉換成充沛的詼諧性形象,簡直就無法認出它是直接從民歌旋律轉化出來的,柴可夫斯基發展主題的豐富想像力和膽識,由此可見一斑。轉第二主題是第一樂章的抒情的中心,充滿溫暖而誠摯的感情,它包含兩支互為補充的旋律,同前面出現過的主題素材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一支旋律是對幸福的嚮往、最初的內心激動,熱情的努力、憂鬱和猶疑的形象先由木管樂器奏出,接著鋼琴再加以重複;第二支旋律同樣溫柔而抒情,但非常明朗,並沒有絲毫困惑的神情,它那輕盈搖動的音型顯然同第一支旋律同出一源。樂章的發展部主要發展的是第二主題,在這裡這支溫柔的「慰安之歌」有時變成英勇的號召,鋼琴像激流一般的雙八度的大段進行,加強了音樂的英雄因素;有時它那憂鬱的疑問式動機經過不斷的模進發展而引入戲劇性的高潮;樂隊與鋼琴之間的激烈競爭在開展著,主題的變化達到了難以複製的地步。最後,在再現部中,樂章的一些基本主題都有很大變化,靠近樂章結束處的一段華彩樂段,不但展示了鋼琴演奏的卓越技巧,同時也為整個樂章的音樂的發展作出了總結,集中表達出這一樂章的意志力和激情的力量。最後,尾聲的音樂具有充分活力,它以其急速賓士的音流,輝煌地結束了「鋼琴交響曲」的第一樂章。第二樂章是介乎前後兩個樂章之間的一首抒情間奏曲,其音樂怡神悅耳,具有文雅質樸的田園風味。樂章的基本主題是一支具有民族氣質的優美動聽的旋律,體現了人對大自然形象的靜觀和省察,反映了人同大自然永遠相親的感情。這一主題的反覆有五次幾乎一成不變,只有樂器音色的變換而已,主題在最後一次陳述時,它的旋律纔有所變化。第三樂章是一首歡樂的頌歌,是充滿朝氣和生命力,樂章中出現的形象,全都在同一明朗、樂觀的氛圍中活動。樂曲的基本主題在樂隊奏出的一段簡短的引子之後由鋼琴獨奏奏出。像第一樂章的烏克蘭主題一樣,柴可夫斯基也賦予這個主題全新的特點:他用斷音奏法的乾枯音響,和絃式的織體,以及小夥子的踏步效果,藉以強調錶現出這一樂章的狂放活潑的舞蹈性特點和毅力。第二主題先後由小提琴和鋼琴奏出。這個主題步調是在後來才把它所蘊藏的全部歡樂表達出來。這兩個主題互相對比、互相補充,共同表達這終曲的明朗而樂觀的基本思想。最後,尾聲的音樂更是高潮迭現,其雄渾的氣勢,亢奮的情緒、輝煌的效果都是前所未有的。遺憾之處是此曲的性格非常男性化,儘管某些段落流暢優雅,但整體看起來是剛強的、雄勁的、魁偉的。因此,我們很少聽到女鋼琴家演奏它。對於學過鋼琴的人,雖然明知不容易彈好它,仍然有在鍵盤上試彈此曲的願望。可是面對樂譜時,又會情不自禁地皺起眉頭,因此可以說,此曲從技巧上講真是「難中有難」。儘管鋼琴技巧艱深,甚至令人望而生畏,可它那極為光輝、燦爛而動人心魄的音樂效果和魅力,卻從該曲誕生之日起即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鋼琴家為之而努力。《第一鋼琴協奏曲》在柴可夫斯基早期的大型作品中,是開朗情緒和樂觀主義的深刻體現,它稱得上是19世紀俄羅斯鋼琴音樂的一個頂峯,也是19世紀歐洲音樂藝術中最有天才的創作之一。

1988年 基辛應卡拉揚之邀參加柏林愛樂的新年音樂會, 1988年,80歲的指揮皇帝卡拉揚和17歲的鋼琴神童基辛以及柏林愛樂樂團。同臺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這次音樂會是卡拉揚最後一次指揮柏林愛樂演繹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擔任鋼琴獨奏的是他晚年最後收做閉關門徒的蘇聯鋼琴神童葉甫根尼.基辛。柴可夫斯基 第一鋼琴協奏曲 基辛鋼琴演奏 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

克西斯.魏森伯格 (1929- ) Alexis Weissenberg法藉保加利亞鋼琴家,保加利亞作曲家弗拉季格羅夫的弟子,1945年流亡到以色列,1946年考進朱利亞德音樂學校,從薩瑪羅芙學琴.1947年參加列文特里特國際比賽獲獎後多次舉行協奏曲音樂會.1956年起為提高修養與技藝,息影樂壇10年之久,1966年復出在巴黎舉行獨奏會獲巨大成功,卡拉揚因此與其合作錄製一系列協奏曲,其演奏風格是寬闊幅度與精湛技巧的結合.魏森伯格的演奏曲目廣泛,從巴赫到巴托克的作品無所不包,但最出色的還是與卡拉揚和柏林愛樂樂團合作的協奏曲。卡拉揚-魏森伯格-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阿格里奇,迪圖瓦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有「鋼琴女王」之稱的阿格里奇。阿根廷女鋼琴阿格里奇被譽為當樂壇上的「鋼琴的女大祭司」。,以女性特有的細膩,與柴科夫斯基的粗狂巧妙相結合。可以感受阿格里奇充滿火花,充滿野性而且充滿美感的演奏,在畫面中,可以看到黑白琴鍵上,令人眼花繚亂的輕盈手指,作品中表現了她超然的音樂想像力並結合了驚人的技巧,不知讓多少男性鋼琴家退避三舍。在畫面中,還可以欣賞到著名指揮家查爾斯.迪圖瓦(Charles Dutoit)與阿格里奇年輕時的風采。

丹尼爾·巴倫勃依姆是著名的指揮家和鋼琴家,十歲時,他在維也納和羅馬作為鋼琴獨奏演員進行了首場國際演奏,自此踏上了他的音樂大師之路。1991年至2006年6月,巴倫勃依姆先生一直擔任「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音樂指揮,他還與包括柏林國立歌劇院在內的許多其它管絃樂團合作過,蜚聲海內外。1999年,他與巴勒斯坦文學家愛德華·薩義德共同成立了「東西和諧管絃樂團」,將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年輕音樂家聯合在一起,旨在促進中東不同文化間的對話與融合。該樂團於2005年在拉馬拉進行了首場演出,2006年分別在聯合國和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進行了演出。最近,巴倫勃依姆先生在巴勒斯坦地區發起了一項音樂教育計劃,計劃包括成立一家音樂幼兒園和一個巴勒斯坦青年管絃樂團。作為「和平使者」,巴倫勃依姆先生將藉助共同的音樂語言,一如既往地促進和平與寬容。柴可夫斯基《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巴倫勃依姆演奏、切利切利比達凱指揮

吉利爾斯生於敖德薩,13歲入敖德薩音樂學院,1935年考取莫斯科音樂學院研究生,在涅高茲指導下繼續深造。1938年獲布魯塞爾國際鋼琴比賽一等獎,同年畢業並留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1947年起在歐洲各地巡迴演出,1955年成為戰後第一位訪問美國演出的蘇聯鋼琴家。吉利爾斯和比他年長一歲的裏赫特,被並譽為俄羅斯鋼琴學派的當代傳人吉利爾斯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柴可夫斯基 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郎朗演奏

贊(7)|公開|標籤:鋼琴柴可夫斯基貝多芬音樂莫扎特||我的熱評日誌還沒有人發表評論發表評論|使用簽名檔 | 道具請選擇道具隱身草彩虹炫天使之愛發表(可按Ctrl+Enter發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