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生,必然有死。

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談及死亡,總會對他進行詩意化的包裝。

究竟如何理解死亡?

死亡之於生活有着怎樣的積極意義?

《耕耘心田》系列訪談,本期,和晶對話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帶你重新認識死亡。

【觀點提煉】

1、死亡的意義在於它使我們的人生變得豐富、有趣。

我們把死亡看成是人生的終點,如果沒有終點在等着你,你的時間是無限的,會失去創造的慾望。人都想活,想一直活下去,想活得更長,但是真活到那麼長反而會很痛苦。這就是死亡的意義。

2、怕死是人類不懈奮鬥的內驅力。

人的智力有一個BUG,人知道自己會死。馬、狗、牛、豬等可能都是在臨死前那一刻纔會知道自己會死,否則的話它們不會不給自己攢東西,所以動物的快樂來自於它根本不爲明天擔心。人類,因爲有大腦前庭這一部分,所以人會想象,會認知到死亡,會憂心忡忡。而且人類繁衍的動力也在於怕死,他們用各種各樣的東西來證明:怕死是人類不懈奮鬥的內驅力。

3、保持體會當下,生活纔會變得充盈。

我們每天擔心死亡,但是我們卻荒廢特別多的生命,做很多不知所謂的事。掙很多錢的、地位很高的企業家或學者,最後發現要想穿越死亡、要想能夠活得好,必須得能夠經常性地去體會。體會什麼?體會各種各樣的事物。能夠認真的看掉葉子,對一個湯勺都能夠發起疑問、覺得好有意思,這時候你的生活纔會充盈,纔不會虛度光陰。

但是反過來如果我們每天的心都在奔馳,我們都不活在當下,我們眼下的事都是湊合就行,我們想的是明天的事、後天的事,一年以後的事、上市以後的事,總想這些我們就天天都在煎熬。

【主持人】

和晶,1992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1993年,加入上海電視臺擔任節目主持人。1998年,主持談話類節目《有話大家說》,獲得“金話筒”銀獎,2002年進入中國中央電視臺主持《實話實說》欄目。2010年轉到央視新聞中心大型節目直播部。後創辦文化科技公司,現任董事長。

【嘉賓】

樊登,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樊登讀書會發起人,前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1997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大學期間獲得過全國名校辯論邀請賽冠軍,全國大專辯論會冠軍、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等榮譽。2001年加入中央電視臺擔任主持人,曾主持的節目有《實話實說》《12演播室》《三星智力快車》《財智時代》等。2013年創辦樊登讀書會,創建讀書APP、實體書店,定期舉辦線下讀書活動等。

《耕耘心田》系列訪談第一季第一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