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北京的一大波秋拍全部都放到了12月,大象本來預計10月份將是十分休閑的金秋,但「不巧」的是,之前估計完全錯誤,旅行計劃全部泡湯。

在忙完一波日本的拍賣後,10月下旬,福建將會有一波重要拍賣呈現。大象不得不馬不停蹄的前往大胡(福)建看庫房。

大象探訪廈門博樂德庫房

位於廈門的博樂德平臺拍賣是一家十分特別的拍賣公司,其基於廈門保稅區的強大背景建立,這幾年來厚積薄發,積累了雄厚的海外資源。他們在試水了幾場「全民拍賣會」後,這次開始大舉發力,即將呈現一個精彩紛呈的大拍,最近一個月,不少業界知名人士都去提前探訪了廈門博樂德的庫房,有一位大象的老師更是這樣說,國內又多了一家認認真真做古董的拍賣行了!這個評價可絕對不低哦。

拿達·瑞斯帝(Nader Rasti)

這次的博樂德秋季大拍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諸多頗具影響力的大咖支持,博樂德和知名英國古董商拿達·瑞斯帝(Nader Rasti)深度合作,並得到了超級佛像大行A&JSpeelman、明清銅爐教父級人物楊炳禎等眾多大咖的支持,在上拍的藏品中,亦不乏著名考古學家鄭德坤、鴻禧美術館、翦淞閣等名家牛人的舊藏。所以,整體水準稱得上國際化和高大上了,起點不低!

接著,就請朋友們跟著大象去博樂德的庫房先睹為快吧。


鴻禧美術館

LOT0234

清雍正 御製洋彩珊瑚地花卉紋碗 一對

直徑11.6cm×2

RMB 7,000,000-8,500,000

來源:

鴻禧美術館舊藏

展覽:

1.史彬士,《中國歷代陶瓷選集》,鴻禧美術館,臺北,1990年,圖142;

2.《鴻禧集珍:歷代陶瓷·鎏金佛造像特展:陶瓷圖錄》,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1995年,圖95~96;

3.《景德鎮千年展》,岐阜縣現代陶藝美術館多治見市,莰城縣陶藝美術館,笠間市,山口縣萩美術館,山口市,松濤美術館,東京,2006-7年,編號35。

月初以2.94億港元成交的汝窯盤曾經是鴻禧美術館的珍藏

臺灣鴻禧美術館絕對稱得上是華人世界最頂級的私人美術館,也絕對稱得上是臺灣的文化地標。過去一個月,鴻禧的這個名字因為香港蘇富比秋拍上拍出近3億港元的汝窯盤而被時常提及,這隻汝窯盤早在1982年從倫敦蘇富比拍出,後輾轉為臺北鴻禧美術館所藏,後才私下轉讓給了樂從堂主人——著名收藏家曹興誠先生。兩代人的苦心經營,臺北鴻禧美術館館藏品多達三萬餘件,而市場上也時常有經鴻禧館藏後釋出的精品。

這次在廈門博樂德我們所看到的這對清雍正洋彩珊瑚地花卉紋碗便曾經是鴻禧美術館的珍藏。

博樂德將這對碗定義為「洋彩」,而其底款卻是延續了康熙時期琺琅彩瓷的手法,為青花雙框「雍正御製」。

事實上,琺琅彩和洋彩的定義,在市場上和學術上,一直還有著不同的說法。雍正十三年(1735)唐英所撰之《陶務敘略碑記》,文中對洋彩做了解釋:「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法琅畫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不精細入神」。也即是說,洋彩在陶瓷分類上應屬琺琅彩釉類,其繪畫裝飾摹仿自西洋。唐英在另一部著作《陶冶圖冊》第十七編[圓琢洋採]中有更詳細說明:「…所用顏料與法琅色同,其調色之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膠水;一用清水。蓋油色便於渲染;膠水所調便於拓抹;而清水之色澤便於堆填也。…」

目前主流觀點認為,洋彩製作多完成於唐英督導的景德鎮御器廠,而「琺琅彩」則是紫禁城的養心殿御作坊製成,而在紋飾上,「瓷胎畫琺琅」多以傳統宮廷繪畫方式與紋飾為主,「洋瓷」則以西洋繪畫畫法及邊飾為主。因此,博樂德將其定為洋彩,是相對保守和合理的,而其背後的「雍正御製」款,則是絕對罕有的亮點所在了。


翦淞閣

LOT0209

清乾隆白釉海天浴日式筆掭

長8cm

RMB 500,000-750,000

來源:

1、臺北翦淞閣舊藏;

2、Ian&Susan Wilson 舊藏,舊金山C28,紐約Nicholas Grindley;

3、中國嘉德,2006年春季藝術拍賣會,「翦淞閣精選文房名品」專場,Lot.1507。

臺北翦淞閣毫無疑問是華人世界最富盛名的文房經營品牌,二十年來,翦淞閣出品締造了太多的市場傳奇,如當年王世襄先生舊藏的一隻紫檀筆筒,於2012年的翦淞閣專場拍出5520萬元的世界紀錄價格。

這件清乾隆白釉海天浴日式筆掭出自於2006年的中國嘉德翦淞閣專場之上,11年後重現廈門拍場,當年翦淞閣製作的盒子和所帶的紅木底座,保存完好,一切都是原汁原味。

這是一件路份非常高的宮廷文房器,正面作江崖海水,浮雲流掠;浪濤洶湧之中,升起一輪旭日,背面銜接前景,水紋旋渦連環。既仿古又極具創意,既小巧而又磅礴大氣,稱得上是一件極其別緻的乾隆時期文房佳器。


金玉青煙

LOT0641

清 帶座蚰龍耳簋式爐

直徑27.6cm;高13.7cm

RMB 600,000-800,000

出版: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國立歷史博物館,1997年,第219頁,圖144。

款識:宣德年制

重量:約5057g

上半年的北京保利春拍上,一隻由楊炳禎先生舊藏的清康熙/雍正 戟耳深腹三足戟耳爐拍出287.5萬元人民幣的高價,它同樣在1996年臺北歷史博物館的《金玉青煙》展覽中亮相併著錄於之後出版的同名圖錄中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1997年版

這次的廈門博樂德秋拍特別得到了臺灣著名銅爐收藏家楊炳禎先生的支持。我們知道,在王世襄先生之後,楊炳禎先生絕對稱得上是收藏明清銅爐的教父級人物,1996年臺北歷史博物館的【金玉青煙】特展稱得上是明清銅爐收藏圈的一次超級經典展覽,以至於1997年所發行的【金玉青煙】圖書早已一書難求,在孔夫子舊書網,該書動輒以萬元計還未必能買到。

這次由楊炳禎先生親自組織的博樂德銅爐專場,便由多件展覽於二十年前【金玉青煙】特展上的精品亮相。如這件帶座蚰龍耳簋式爐為標準的青銅四字長腳篆書款,官造精品,沉墜壓手,皮殼瑩潤靚麗,十分期待它的市場表現了。


LOT624

清 帶座鋬耳三足爐

D:35.1cm. H:21.7cm

重量:約15200g

款識:宣德年製

RMB: 2,200,000~3,000,000

這件簋式爐同樣也是十分標準的清宮製造,體量巨大,儀錶堂堂,雙耳、底座造型都極為規整精緻,代表著清宮制爐的最高水準了。它便是楊炳禎先生二十多年來的珍藏,原座、原皮殼,保存完美,這次為了支持博樂德拍賣,首次將其推向拍場,絕對是本場的一大看點。


木扉珍藏玉器

LOT0329

明或更早白玉鳥首壺

高14cm

RMB 2,500,000-3,500,000

出版:

《木扉珍藏玉器》,Bluett&Sons,1990年,51號。

鄭德坤(1907~2001)是著名的考古學家,他出生於廈門鼓浪嶼,而這次的廈門博樂德拍賣,將呈現一件由鄭德坤先生舊藏的古玉,可謂冥冥之中的緣分了。1990年英國著名古玩商Bluett&Sons出版了《木扉珍藏玉器》,收錄79件中國歷代玉器精品,皆為著名收藏家、木扉主人鄭德坤的私人珍藏。

這件鳥首壺我們在一些高級別的明代墓葬中能看到與之接近的實例,稱得上是明代仿古玉壺的一件代表之作。


Speelman

LOT0316

14世紀 銅鎏金釋迦摩尼佛造像

高22cm

RMB 1,000,000-1,500,000

來源:

A&J SPEELMAN(斯皮爾曼)舊藏。

頂級古董商Speelman毫無疑問是佛像市場上最赫赫有名的大咖之一,剛剛結束的保利香港秋拍,這尊曾經於2006年蘇富比Speelman專場以4100萬港元釋出的大威德金剛以1.12億港元的高價落槌,這些年來,由Speelman經手的頂級佛像可謂舉不勝舉。

這次的廈門博樂德秋拍,也得到了一代大行Speelman的鼎力支持,提供了數尊不同題材和年代的佛造像。上圖是一尊十分標準的尼泊爾風格寶冠釋迦牟尼像。


LOT0318

清乾隆 六世班禪造像

高48cm;

RMB 1,000,000-1,500,000

來源: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