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親子微時光原創

轉載請聯繫授權

每次聊起自己家孩子的小心願,都會有媽媽提到孩子想要公主裙、想去迪士尼等等。其實孩子流於表面的心願很容易被我們發現,他們心底渴望的,我們卻未必真正明白。

幾年時間裏,我與幾百個孩子交流過自己的心願,發現孩子們最期待的3件事,往往被父母忽略最多。

期待得到父母的認同

前陣子,網上的誇誇羣爆火,很多人寧願交幾百元的“入羣費”,也要擠進一個每天都有人讚美自己的羣。

羣裏多是剛進大學的學生,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一雙不愛誇獎自己的父母。

從前在學校工作時,我發現孩子有這樣一個特性。當你總是去讚美孩子的時候,他會發現自己的優勢,不斷增強自己的優勢,也會更加自信。當你總是去批評孩子的時候,他會十分沮喪,不停挖掘自己的缺點,有時連帶自己的優點都消失不見了。

在羣體當中,越是收到多人讚美和追捧的小朋友,越是自信樂觀。而那些原本就自卑和平凡的孩子,也會隨着衆人的忽略越來越普通。

雖然我們小時候常常受到這樣的教育: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若是我們習慣了在孩子得意的時候,潑點冷水,當孩子搞砸的時候,又無法剋制自己的怒火,那孩子每天都活在糟糕的否定之中。

時間一長,我們已經無意識地給孩子一個與讚美隔絕的環境。這是非常不利於孩子建立信心的。或許對成年人來說,一句話是讚美或者是表揚,無關痛癢。但是對於尚未對自我有準確認知的孩子來講,來自最親近的父母的話語,往往會對自己造成很深的影響。

若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自信陽光,一定記得多誇誇他哦!

期待父母少發脾氣

這一屆家長,情緒一不小心就會失控。輔導作業可以氣出腦梗,小升初考試可以急出心臟病,哪怕是給作業簽字,也有人氣到想要把孩子趕緊送走。

其實情緒看似是小問題,處理不好卻可能給孩子埋下一生不幸福的種子。

記得十幾年前,舅媽沒事就在家打罵表弟,有時候我聽不下去跑去勸說幾句,舅媽直接連我一起辱罵:“回家還能受你們這些小孩的氣!他是我生的,我想打就打,想罵就罵!”

後來表弟因爲高考考砸,又受不了舅媽的暴脾氣,直接離家出走,一走就是五年,舅舅費了好大功夫才輾轉聯繫上表弟。

表弟現在在外打工過得並不好,他也在舅媽的“言傳身教”之下,變成一個暴躁的人,因爲和工友鬧矛盾打過幾次架,有兩次還進了拘留所。

現在,舅媽老了,常常唸叨表弟的不孝和沒出息。她忘記了,自己的暴脾氣把孩子推得遠遠的,更把好好一個孩子教成一個暴躁易怒的人,一生都無法過得幸福。

黃磊老師曾經說過:在外做個大男人,在家做個小男人。意在告訴我們,男人在家對待妻兒要溫柔有耐心。這句話放在女人身上也同樣實用,我們不應該把暴脾氣都留給自己最親近的人。

當我們學會做個溫和平靜的人,孩子才真正體會到控制情緒的必要性。我們少發脾氣,認真調節自己的情緒,勝過給孩子購買一萬節昂貴的情商課。

期待父母允許自己選擇

我們曾經活在一個處處是計劃的年代,工作包分配,戀愛靠介紹,父母享有子女人生的決定權。

現在處處計劃的年代早已經結束,若是還執著於替兒女們做決定,真的有點可笑。

去年,我回老家參加親戚的婚禮,一進姐姐家的門就看到外甥女安安滿臉愁容。原來,高中分文理科,安安不喜歡物理化學,想要報名文科班,姐姐死活說學文科沒出息,替孩子選了理科班。

安安拉着我的手,讓我幫忙勸勸媽媽,說自己的腦子學理科實在不開竅,還說我當年也是文科班出身,一定能勸動姐姐。

我去勸說姐姐聽聽孩子的意見,姐姐卻不屑地說:“學文科能有什麼出息,像你一樣天天打電腦?安安以爲自己是學文的料,我還不知道她,就看小說有能耐。”

眼見勸說不了,我只好默默嚥下自己的話。沒想到,一年之後,安安的理科成績實在太差,老師居然主動要求安安降一級重讀文科,姐姐這纔對安安認命,卻白白蹉跎了一年的時間。

可能我們安排給孩子的路,確實是安穩沒有風險的,但是忽略孩子本身的個性和愛好,不過是孩子人生中的一段歧路罷了。

我見過讀了9年醫科,最終跑去開餐廳的博士,見過順風順水讀完經濟學碩士,卻堅持跑去種多肉的男生,也見過嫁給父母安排的對象,最終過得不幸福的姑娘。

若是我們真的希望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我們就要放手讓孩子去選擇,尊重孩子的選擇。不然孩子永遠只能活在我們的陰影之下,待我們離開之後,就會變成一個沒有主見的廢人。

教育孩子,是人生的一段修行。

也許我們懷着一顆種薔薇的心,卻最終收穫了一株翠瑩瑩的小草,也有可能我們計劃種一顆小樹,卻收穫了芬芳的花朵。

孩子本是一顆神奇種子,帶着自己的命運而來。我們不該由着自己的脾氣和經驗,執拗地矯正他們,而是多給予孩子讚美,讓他們自由地成長成自己期待的樣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