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我國古代的精銳部隊,大家最先想的肯定是吳起的魏武卒,秦國的秦銳士,李世民的玄甲軍,岳飛的岳家軍,戚繼光的戚家軍,這些精銳部隊在歷史中留下了濃厚的一筆,在各種小說、典故中都有他們的身影。

  而有一支號稱我國古代五大精銳部隊之一的部隊,知名度很低,當然這個排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既然有人將其評爲五大精銳部隊之一,說明有他的出彩之處,《資治通鑑》評價其戰無不捷。

  這支精銳部隊知名度很低的原因是主要是他所處的朝代降低了他的存在感,他就是被人們稱爲弱晉的北府軍。

  北府軍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僱傭兵團,他生於亂世,存於亂世,亂世一平,即衰敗。

  兩晉一直是世家大族掌權,皇帝都是和事佬或者傻子,朝廷給人的印象就是軟落無能,公元377年,苻堅在王猛的輔佐下統一了我國北方,東晉北方受到空前的軍事壓力,前秦頻繁侵犯邊境,告急文書頻頻傳到建康城,梁州、益州都陷於敵手,東晉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東晉孝武帝向朝臣求助,希望大家舉薦賢臣良將鎮御北方,朝中大臣紛紛推諉,都不想接手這個燙手山芋,正當大家爭論不休的時候,重臣謝安站了出來,他向孝武帝舉薦了自己的侄子謝玄,孝武帝大喜,即命謝玄爲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坐鎮廣陵。

  謝玄得令之後,馬不停蹄地趕往廣陵,當時的廣陵和京口都聚集了大量逃難的流民,流民的安置問題是一個難題,所以不能很好的安置流民,流民很可能爆發騷亂,敵軍還沒來自己便亂了。

  謝玄最好決定在流民選拔強壯人士爲卒,告示貼出之後,流民都踊躍參軍,除了流民,當地的一些勇猛之士也紛紛響應招募,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徵虜將軍劉建之子劉牢之,謝玄任命劉牢之爲參軍,負責訓練這支部隊。

  公元379年,謝玄改鎮京口(今江蘇鎮江),幾百年後,一愛國詞人在這裏拍欄杆。由於當時京口又名北府,所以謝玄組建的部隊被稱爲北府軍。

  《資治通鑑》:“玄募驍勇之士,得彭城劉牢之數人,以牢之爲參軍,常領精銳爲前鋒,戰無不捷。時號北府兵,敵人畏之。”

  北府軍在劉牢之等人的訓練下,很快就成了一支精銳之師,晉太元三年(378年)八月,前秦將領彭超進攻劉牢之老家彭城,379年二月,謝玄帶領高衡、何謙等人馳援彭城,彭超敗退,但是由於兵力較少,謝玄只得將彭城百姓撤出,彭城後落入敵手。不久,彭超與毛當等人率六萬秦軍南下。

  謝玄又率領劉牢之、何謙等人打敗彭超等人,彭超和俱難棄部隊所逃。

  北府軍最光輝的一仗是淝水之戰。

  前秦這個胡人政權出現了一個明主——苻堅,苻堅不同於其他胡人統治者,他打破民族芥蒂,重用王猛、梁平老、呂婆樓,在他們的輔佐下,苻堅逐漸統一了北方,這時的苻堅有了一統天下的野心,他接連派軍隊南下,但是卻被謝玄連續五次擊敗,他只得將南下推遲。

  王猛去世時,勸諫苻堅不要興兵南下,苻堅假應。

  面對接連的敗績,前秦大臣紛紛勸諫苻堅不要南下伐晉,苻堅內心也有一點動搖了,但是鮮卑慕容氏等人卻勸苻堅南下,早日完成統一大業,苻堅見自己有百萬軍隊,遂力排衆議,決定繼續南下伐晉。

  公元383年八月,意氣風發的苻堅親率六十五步卒,二十七萬騎兵南下伐晉,九月,涼州過來的部隊也到達了咸陽,巴蜀地區裴元略的七萬水師也順江而下,其前後百里,旗鼓相望,幽州、冀州等地的部隊抵達彭城,前秦的軍隊東西萬里,水陸並進,以泰山壓頂之勢撲向東晉。

  東晉面對百萬大軍,朝廷內一片震慌,求和言論頻出,而謝安卻鎮定自若,堅決主戰,朝廷任命謝安爲征討大都督,負責對前秦作戰,謝安派謝玄、謝琰、謝石等人率八萬北府軍前去抵禦,聽到這個命令,謝玄不免大驚,他北府軍雖然是精銳之師,但是敵人有百萬之衆,是他的十多倍,謝玄心中不免緊張,他跑去請示謝安,問謝安這個仗怎麼打?謝安回道:“朝廷自有安排。”謝玄不敢再問,退回自己府中。

  桓衝聽說形勢危急,便派了三千精兵到建康,謝安卻讓這些精兵回荊州,說自己這裏已經安排好了。

  謝玄、謝琰、桓伊統率八萬北府兵兵分三路北上迎擊秦軍。

  九月十八日,前秦陽平公苻融攻克壽陽,並俘虜了晉將徐元喜,慕容垂也攻下鄖城。晉將胡彬退守硤石,前秦將領樑成率五萬秦軍進駐洛澗。

  苻堅看到這個大好形勢,以爲這場戰爭已經勝券在握了,他派朱序前去勸降謝石。沒成想,朱序是身在秦營心在晉,他將秦軍的佈置全都告訴給謝石,並勸謝石先發制人,擊潰前秦的先頭部隊,謝石將朱序的建議告訴給謝玄,謝玄派劉牢之率五千精銳在夜間對前秦發動突襲,前秦軍全面潰敗,秦軍折損了十名大將和五萬士卒,之後又派人阻絕了淮河渡口,殲滅前秦一萬五千人。

  十二月,兩軍對峙淝水,兩軍在淝水僵持住了,苻堅人馬衆多,糧草耗損較快,他需要速戰速決,而晉軍由於人少,正面進攻,勝算幾乎爲零,只能找機會突襲。

  面對這個局面,謝玄遣使告訴苻堅的弟弟苻融,希望前秦部隊往後退一點,晉軍渡河來決一死戰。苻堅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決定讓部隊後退,與晉軍決一死戰,然後其帳下諸將卻不同後退,苻堅對手下解釋道:“等他們渡河渡到一半的時候,我軍衝殺,則可以勝利。”苻融也贊成後退,秦軍便後退。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秦諸將皆曰:‘我衆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萬全。’堅曰:‘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蔑不勝矣!’融亦以爲然,遂麾兵使卻。”

  秦軍人數衆多,延綿數百里,前面的部隊一後退,後面的部隊就騷動起來,在秦營的朱序早秦軍陣中大呼:“前線的秦軍敗了,前線的秦軍敗了!”秦軍瞬間大亂,大家都亡命而逃,謝玄率七萬北府軍乘勢功秦,秦軍十五大軍被打敗,其他的七十萬大軍日夜不停地往北逃遁,苻融被擠下馬爲晉軍所殺,苻堅本人在逃跑途中也被流矢射中。

  東晉乘勢收復了之前的失地,而前秦則內部大亂,苻堅被手下殺死,前秦也在十年後滅亡,北方又陷入混亂之中。

  東晉的北伐攻勢隨着謝安的去世和謝玄的隱退而停止,北府軍也在劉牢之自殺之後衰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