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格式:冊頁

文本內容:瘦金體書李白詩之將進酒

單字大小:1cm

作者:楊永志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傾耳聽 一作: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不足貴 一作:何足貴;不復醒 一作:不願醒/不用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來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屬漢樂府《鼓吹曲·鐃歌》舊題。

題目意譯即「勸酒歌」。《宋書》:漢鼓吹鐃歌十八曲,有《將進酒》曲。

《樂府詩集》:《將進酒》古詞雲:將進酒,乘大白,內容多寫宴飲遊樂,詠唱飲酒放歌的事。宋何承天《將進酒》篇曰:將進酒,慶三朝。備繁體,薦佳餚。則言朝會進酒,且以濡首荒志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陽輕薄子,但敘遊樂飲酒而已。

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酒》,影響最大。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表達了對懷纔不遇的感嘆,又抱著樂觀、通達的情懷,也流露了人生幾何當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但全詩洋溢著豪情逸興,取得出色的藝術成就。

李白的一生是瀟灑浪漫的一生,也是懷纔不遇的一生。他信奉道教,遍遊名山大川,尋訪道人仙草。而徽宗皇帝也是信奉道教,其為「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一個處江湖之遠,一個居廟堂之高,兩者身上擁有同樣的藝術氣息,也同時背負了時代的不幸。正是因為這種藝術氣息造就了二者,同時也毀了二者。

在幾百年以後,兩人被一副書法作品所聯繫在一起,這就是著名的《上陽臺帖》。

在卷首有徽宗著名的瘦金體題寫的:唐李太白上陽臺帖。

在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作品卷後,宋徽宗在題跋中寫道:

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可見他對李白的書法也是極為推崇。

一個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偉大的浪漫主義大詩人。

一個是「天下一人」的書畫皇帝。

他們的功過榮辱已經掩埋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之中,

惟有這浪漫主義的文字和無聲靜默的書畫,依然熠熠生輝,讓人心之所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