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前身——福建船政,是晚清洋務運動的成果之一;中國艦船、飛機製造的歷史與它的名字有著緊密聯繫:1869年,這裡造出了我國第一艘千噸級輪船;1871年,我國第一台蒸汽機在這裡誕生;

  1882年,這裡製造了我國當時最大噸位的鐵肋木殼兵船;1889年,製造出我國第一艘鋼殼鋼甲軍艦;1919年,成功製造出我國第一架水上飛機——「甲型一號」。馬尾造船廠的名號,能夠一下把人帶向百餘年來仁人志士百轉千回追尋強國之夢的悲壯歷史。

  蒼蒼鼓山,泱泱閩水。

  到福州,不能不去馬尾;到馬尾,就不能不去近來因船政文化的發掘而廣受關注的馬尾造船廠。

  高大的現代化廠房,冰冷的工業機器,緊張有序的施工場景,船台上一艘艘未完工的新造船……馬尾船廠(即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似乎與一般的中型船廠無異,很難將其與被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造船基地的過去聯繫起來。

  原來,歷經100多年的風風雨雨,老船廠的大部分建築或被戰亂炮火所摧毀,或因風侵雨蝕而坍塌,只有部分廠房設施保存到現在。如今,當年的船政繪事院已成為馬尾造船廠廠史陳列館,幾百幅圖片資料和大量的珍貴文物,濃縮了馬尾造船廠100多年來的興衰,也折射出近代史以來,仁人志士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艱難歷程。

  曾為遠東最大造船基地

  19世紀60年代初,清政府在鴉片戰爭和英法聯軍入侵的戰爭中,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朝野上下紛紛講求造炮製船「師夷長技」。為了抵禦外侮,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再三呼籲:「欲治海盜以固海防,尤應仿造輪船以奪彼族之所恃。」1866年6月,清政府在馬尾設置「總理船政事務衙門」,任命曾為江西巡撫的沈葆楨為首任船政大臣。

  福建船政選址在福州羅星塔馬尾山後, 是因為「此地距海口約50里,數百米寬的沿江兩岸形勢險要,易於設防;水清上實,深達12丈,可停泊巨艦;福建省之木材,台灣基隆等處之煤,都近而易得;此處設有海關,經費亦易於籌措。」

  當時的中國,工業基礎幾乎是空白,福建船政採用了從歐洲引進技術、設備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建廠方式,高薪聘請法國人日意格為船政正監督,到1874年建成了一座以造船為中心的大型機器工廠。工廠規模宏大,設備十分齊全。保存至今的當年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生產船用蒸汽機的輪機廠車間。

  記者看到的輪機廠車間只是一個不起眼的法式風格的小樓。車間里鑄鐵的柱子上還保留著當時吊車行走的軌道。船廠的工作人員介紹,輪機廠車間頂部的花梨木框架據說都來自東南亞,相當牢固。輪機車間在中國工業史上有著光輝的記錄:中國第一台蒸汽機、中國第一艘鋼甲軍艦的發動機都誕生在這裡,這裡生產出的發動機,武裝了中國第一個新水師艦隊。如今,這個車間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輪機廠房門前安坐著一對威武的石獅子,1866年船政創立時打造了它們。而今,船政衙門早已化為一片廢墟,但這對石獅至今依然神威凜凜、完好無損。

  福建船政從1869年製造第一艘輪船「萬年清」號起,直到1889年由船政學堂畢業生魏瀚、陳兆翱等設計製造出第一艘鋼甲巡洋艦『龍威(平遠)』號,僅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便由生產木殼兵船、鐵脅木殼船到鋼甲軍艦,連續跨越了造船技術三大步。至1907年,福建船政共造艦船40艘,占當時國內自造艦總量的70%。

  第一所培養造船和

  航海高級人才的專科學校

  福建船政創辦初期,左宗棠、沈葆楨二人在大力引進外國人才的同時,清楚認識到培養中國自己的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並提出「船政根本在於學」的主張。1867年,他們創設了培育造船和駕船人才的船政學堂,這是我國第一所培養造船和航海高級人才的專科學校,也是第一個引進西方自然科學和教學制度的新式學堂,還是我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

  同年,為了培養工程繪圖人才,前學堂內又附設了繪事院。如今馬尾船廠輪機廠房的樓上,就是當年的船政繪事院。繪事院面積600平方米,空間寬敞,光線十分充足,可以看出是圖紙設計和繪製的理想場所。100多年前,一幅幅船舶設計圖紙在這裡繪製而成,這裡還走出了中國第一代船舶技術人才。

  1871年,船政學堂組織學生遠航實習,曾到過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口岸,成了中國海軍最早的一次遠航。這裡培養出了嚴復、詹天佑、鄧世昌、薩鎮冰等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

  抗戰時期被日軍洗劫

  在參觀馬尾造船廠時,記者看到幾尊船政時期遺留下來的古炮。據介紹,這些是當年為保護船政而從英法德等西方國家購得,有裝備在軍艦上的艦炮,還有兩門是1873年從英國倫敦購買的岸炮。然而,這些看起來威風凜凜的大炮,並沒能保護船政事業,更沒有給當時的馬尾帶來太平與安寧。1884年8月23日,法國遠東艦隊在馬江發動突然襲擊,重炮轟擊船廠,船廠損失慘重。事後,船政員工竭力修復,一個月後才恢復正常生產。

  辛亥革命後,福建船政改稱福州船政局。據文獻記載,1918年2月,經當時政府批准,船政局創設飛機製造工程處,開辦了中國第一家飛機製造廠。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的巴玉藻、王助、曾詒經等中國年輕的航空工程人員,克服重重困難,經過一年多努力,於1919年8月造出了我國第一架飛機,取名「甲型一號」。該機為雙翼水上飛機,最高時速120公里。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作為當年中國軍事工業基地,福州船政局多次遭到日軍的狂轟濫炸,輪機廠外牆上殘留的累累彈痕是日軍暴行留下的鐵證。日軍還兩次佔領工廠,大肆洗劫破壞,使這座曾赫赫有名的大造船廠變成一片廢墟。

  新世紀百年船廠煥新顏

  新中國成立後,福州船政局改稱馬尾造船廠並從此獲得新生。1954年,工廠恢復修造船生產。

  4年前,馬尾造船廠已成功改製為由多元化投資主體組成的股份制企業——福建省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擁有100噸高架吊車,200噸龍門吊車,偌大的3.5萬噸級船台,15萬噸級船塢……船廠具有設計、建造3.5萬噸級以下各類船舶產品的生產能力。這個誕生於民族危亡之時、秉承了近代中國仁人志士富國強邦的願望、與近代中國發展有著深厚淵源的百年老企業,迎來了它新的發展時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