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位媽媽留言:“寶寶出生兩天,我奶水很少怎麼辦? 看着孩子哭我乾着急,孩子奶奶要給寶寶兌奶粉,還讓我喝鯽魚加通草湯幫助下奶,還有什麼見效更好的方法嗎?”寶媽在哺乳期都希望奶水多,讓寶寶吃得痛快。但是總會有很大一部分的媽媽們會出現奶水不足的現象,影響母乳媽媽奶水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環境因素,自身體質因素等等,那麼怎麼才能下奶又快又多呢?

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在我們的認知裏,每一位哺乳媽媽的飲食裏一定要有一個“下奶湯”。特別是在月子期間,更是拿各種各樣的食材燉湯,由於產後媽媽飲食方面有禁忌,很多調味品都不能放,有些甚至直接白水煮些豬蹄、鯉魚等各種大魚大肉,那個味道可想而知,一般人是無法忍受的,而且還不是一兩頓的這樣吃,還要堅持一個多月甚至更久。但是爲了寶寶能吃到更多的母乳,寶媽還是捏着鼻子喝下這些湯水。

其實仔細想想,再結合身邊人的實際情況看看,你就會發現,每天喝“下奶湯”並不適用於任何人,這個湯也不是什麼真的下奶“神器”。那除了那些要麼太過油膩,要麼寡淡無味的“下奶湯”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方法來催乳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是“母乳”。媽媽的母乳,主要成分是水,大約佔80%。另外的20%就是脂肪、蛋白質和一些微量元素了。瞭解了成分組成之後再來看下母乳形成的過程,產婦體內合成母乳的條件有兩個,一個是合成母乳所需的各種物質,主要靠媽媽的飲食來提供。有了原材料之後,先要知道產奶的速度是誰在控制,控制乳腺分泌的主要是兩類激素分別是催產素和催乳素,然後採取相應措施促進激素的分泌。所以,第二個條件就是這兩類激素。

從第一條來說,寶媽要多吃,吃有營養的;從第二條來說,先要知道產奶的速度是誰在控制,控制乳腺分泌的主要是兩類激素分別是催產素和催乳素,然後採取相應措施促進激素的分泌。

讓我們一條條來說,先說第一個條件:媽媽的飲食。在幾十年前,我們的父輩或爺爺那輩,他們的生活水平很低,物資匱乏,有時吃頓豬肉都算家裏的大事。所以對於那個時候的產婦來說,產婦飲食方面方面最缺的就是營養成分,也正是因爲如此,產婦們想要多下奶,就要通過“大吃大喝”來補充下奶所需營養物質。因此纔會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裏認爲想下奶,一定要多喝那些湯。

以上都是以前的情況,再看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現在不管是生活條件還是飲食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我們平時的飲食裏各種物質都不會貧乏,特別是產婦,在懷孕期間就已經開始補充各種營養,其實已經沒有必要再像以前那樣,瘋狂的補充營養了。相對那些口味寡淡,甚至難以下嚥的各種湯來說,現在的孕媽們跟需要的其實是均衡的營養和水分。如果產後不想再喝那些湯水,或者飲食引起消化不良的話,倒不如均衡營養,然後大量喝水,喝白水。每天除了固態食物所帶的水分之外,還需要另外補充3100毫升的白水。

再說第二個條件。這個其實比上面說的媽媽的飲食更影響現代的寶媽下奶,因爲很多時候,寶媽不是沒奶水,而是不分泌。那麼如何能讓催產素和催乳素更多呢?最自然的方法就三條:寶媽心情愉快;讓寶寶多吸允;多按摩胸部。這三條措施都能促進激素分泌。

最後讓我們總結一下,寶媽要想下奶快,不要迷信傳統,只是一味的“喝湯”,而是儘量做到上面所說的幾點,相信這些方法會對苦惱的媽媽們有所幫助。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