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點,數十萬燕郊跨省上班族翹首期盼的燕潮大橋終於通車,北京東六環開車到燕郊僅需15分鐘。至此,燕郊至北京的通道達到4條,將有效緩解兩地往來的交通壓力。

  昨天晚上,大橋兩岸就聚集了很多羣衆用微信朋友圈記錄了大橋通車前的美麗夜景。從他們所拍攝的視頻中,只見橋身燈光閃爍,不斷變換顏色,與倒映在潮白河中的斑斕波光構成燕郊亮麗的夜景。

  今天一大早,住在大橋不遠處的燕郊居民李先生就來到橋頭。“今天不進京,專門過來確認一下。大橋建設有幾年了,一直傳聞要通車,今天終於通了,像我這樣住在附近的人以後往來北京更方便了!”李先生說。

  獨塔雙索麪斜拉橋

  據中鐵大橋局燕潮大橋項目負責人介紹,爲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燕潮大橋於2015年5月開工建設,大橋全長1118.6米,雙向六車道設計,爲斜拉索式大橋。

  項目位於燕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部,東連燕郊高新區北外環路,對接燕順路、燕靈路、迎賓路等城市路網;向西跨潮白河與北京市通州區徐尹路對接,經北京城市幹路與東六環、東五環、東四環相通,是打通燕郊與北京快速連接的關鍵控制性工程。

  在設計上,燕潮大橋也是別具匠心。該橋主橋爲獨塔雙索麪斜拉橋,高聳的橋塔支撐着19對斜拉索鋼纜直衝雲霄,宛如一架巨大的豎琴,蔚爲壯觀;夜間,當橋上燈光點亮,倒映在潮白河中,稱爲亮麗的城市夜景。

  燕郊15分鐘到北京東六環

  河北燕郊,與北京僅一條潮白河之隔,距離天安門只有30多公里。近距離的通勤、低成本的生活,讓這裏聚集了數十萬跨省上班族。

  長期以來,燕郊跨省族只能走通燕高速和京榆舊路進京,人多、車多,擁擠不堪,通勤的人們形容,從燕郊到北京,每天都上演“春運”大戲。社交網絡上甚至流傳着各種版本的兩地通勤攻略,比如,乘坐火車去北京,每天早上7:07,燕郊火車站會有一列K7782次火車,駛向北京東站,這是燕郊開往北京的第一班車,28分鐘後到達位於大望路附近的北京東站。

  李先生所住的小區緊挨着燕順路,他告訴記者,此前,他去北京都要開車或者坐公交車走通燕高速,有一次遇到堵車,足足堵了40多分鐘後,他選擇了坐火車進京。

  去年8月下旬京秦高速公路京冀連接線開通,燕郊北部居民可以從京秦高速直接到達北京東六環,這大大緩解了之前的交通擁堵。與此同時,燕潮大橋的建設也接近尾聲,通勤族對大橋通車的期盼越來越強烈,多一條通道,進京之路就會更通暢一些。

  “燕潮大橋通車,北京通州的徐尹路直接連接上了三河燕郊的北外環路,無論在燕郊的任何地方,只要在燕郊北外環路上往西走,就能到達燕潮大橋。從燕郊到北京東六環,整個行程大約15分鐘。”該負責人大致估算了一下通勤時間。

  “通過燕潮大橋進京肯定更方便快捷了!”李先生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小區距通燕高速較遠,車上通燕高速之前要穿過擁堵的燕郊城區,現在燕潮大橋通了,他從家出門不遠就可以上徐尹路,比過去節省了很多時間。

  4座大橋連通北京

  從北京方向過了燕潮大橋就是三河市燕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通州東側、潮白河畔,作爲離北京最近的高新技術開發區,這裏可謂寸土寸金。

  “燕郊高新區建區以來,累計引進各類項目投資總規模超過1500億元,來自北京的項目約佔全區投資的三分之一,主要包括部委央企投資項目或基地、成長於中關村的科技型企業生產製造板塊或非核心業務、民營企業、部分外資製造業等。”燕郊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深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加速,北京經濟、科技、人才等高端資源要素將加速外溢。

  “以建設京東硅谷爲目標,燕郊正在謀劃成爲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腹地和拓展區,在機制方面,正考慮制定統一的產業指導目錄、發展引導政策、產業准入門檻和退出機制。”該負責人說,燕潮大橋通車,與已有的京秦高速大橋、通燕高速潮白河大橋、京榆舊線跨河大橋形成4座大橋連通北京的交通新格局,爲燕郊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腹地和拓展區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