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偶像練習生》到《創造101》,再到昨晚首播的《青春有你》,近兩年選秀節目火熱異常,一批又一批的流量偶像激增。

追看這檔綜藝,並非因為蔡依林、李榮浩這些偶像導師的加盟,純粹是被節目開頭的三個「死亡問題」吸引:

你是團舞中最不齊的那一個嗎?

你是裝扮得很Rapper,還是真的會Rap?

如果關掉伴奏,你的歌聲還能聽嗎?

這一輪靈魂拷問指向的,似乎是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做偶像看起來越來越容易了。

1

昨晚《青春有你》剛剛播出第一期,話題就接連躥升熱搜榜。網友們並不是在討論pick哪位選手,而是在吐槽#青春有你令人臉盲#、#張藝興發火#、#張藝興感嘆市場浮躁#這些極具爭議的話題。

很的選手僅練了十天半個月就來參加節目;有的選手一開口就跑調,對音樂毫無態度,對舞臺毫不走心,完全不在狀態;有的選手口口聲聲說自己喜歡說唱,卻連一篇能拿得出手的音樂作品都沒有。

作為節目的青春製作人,張藝興接二連三怒懟選手。

「你們想沒想過,當一個偶像,當一個歌手需要具備的一些責任跟他們的實力條件?你覺得你們的說唱怎麼樣呢?我真的沒有感覺到一點你們對舞臺的尊重!」

「我理解你們喜歡說唱,但是說唱的前提是,你首先歌得唱好。唱歌是一個歌手具備的基本條件。」

令他痛心的,是練習生們只知道來這個節目,只需要花四個月就能讓大家認識自己,甚抱著一絲僥倖覺得不用那麼努力就能「速成」,走向人生巔峯。

這樣的偶像又能走多遠呢?

2

作為90後新生代偶像歌手,張藝興的身上曾有太多的標籤:小鮮肉、偶像派流量小生,但近幾年,他一直在用時間和努力證明,他是歌手,是音樂人。是啊,真正的喜歡音樂、愛音樂,張藝興絕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2016年10月,他的首張solo專輯《lose control》全球發行,打破了韓國solo專輯榜單多項記錄,同時牀下iTunes全球榜話語專輯最好成績,刷新了華語歌手在榜最長天數。

2017年10月,他的個人專輯《SHEEP》全球發行,刷新了自己牀下的專輯打榜記錄,並作為首位登上芝加哥Lollapalooza音樂節表演的華語歌手,在世界舞臺唱響了自己的原創中文歌曲。2018年10月,他的全新雙版專輯《NAMANANA/夢不落雨林》在北美以新人身份重新出道,榮登多項國際榜單,成為成績在榜最多的華人歌手,讓世界聽見了M-Pop的聲音。

如果只是功利的想一炮而紅,張藝興絕對無法長久在堅持原創音樂之路走下去。

3

微博網友抨擊《青春有你》:「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了?為了出道,為自己改個奇奇怪怪的藝名,弄一頭同款洗剪吹離子燙,一個個跟模具刻出來一樣,也是讓人莫名頭痛。」

青春無比美好,時代也給了有夢想的孩子們、喜歡音樂的孩子們越好的學習音樂的環境。

就像節目中提到的一樣,提到音樂選秀,大家想到的不是唱歌水平如何,而是顏值高不高,誰比較有範兒;談到讓小孩子學習音樂亦是如此,首先想到的就是怎麼考級,能不能走特長生。

正如菲蓓爾創始人馬駿女士在《音樂的力量》一書中提到的:「大多數孩子在參加比賽時,父母更關心對手是誰?評委是哪裡的?第幾個出場?很少有先了解清楚孩子的優勢、劣勢和孩子在想什麼的。很多看似優秀的學音樂的孩子,並不喜歡他們現在學習音樂的過程。」

被音樂滋養的孩子,內心收穫的情感是愛,是自信,是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而最不應該得到的結果,就是收穫了考級證書和孩子對音樂永遠的恨。音樂會讓心變得柔軟,遠離功利,更容易達到追尋本心生活的境界。

正是因為很多家長的教育的功利心過重,只想著孩子如何考級、如何獲得榮譽,丟失和學音樂的初心和對音樂的親近感,最終才讓很多所謂有音樂天賦的孩子,90%最後都遠離了音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