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2019年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擴大會議)(以下簡稱“聯席會議”)在北京進行,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給出的判斷:中國非法集資形式嚴峻。但我們遙想當年,各色互聯網金融興起之時,我們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非禁即入”?甚至是“不能過度監管,否則抑制金融創新”等等。結果:“不能過度監管”演變爲不要監管,而“非禁即入”演變爲一地雞毛。

  儘管,金融監管,打擊非法集資取得了很好成績,但我們同時也提醒我們,一時的金融疏忽會耗費國家大量公共資源,不僅是各地政府金融辦(局)、銀保監會各駐地機構,同時,中央政法委、公安部、高檢、高法幾乎所有政法機構都需要出動,面積太大、破壞太深。所以,我們懇請金融部門能夠先安靜下來,切勿造作,更勿燥熱,先要認真檢討,然後按照中國特色金融之路的要求把新自由主義帶給我們的糟粕清理乾淨。

  毫無疑問,中國金融正在也需要繼續擴大開放,就像小平同志當年所言:打開窗子進來了新鮮空氣,同時也會進來蒼蠅。歷史地看,外國的金融騙子要比中國的金融騙子高明多了,經驗也豐富多了,所以,如果我們金融管理者不能真正吸取教訓,在金融管理負面清單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夠細、不夠有效,那對於金融“非禁即入”的任何推進都可能預示着更大的災難。

  易綱說:金融業無論如何都是牌照行業。這樣的認識很對、很好。但我們必須同時意識到:只有牌照管理是不夠的。不是嗎?中國金融業從未放棄過持牌經營原則,那爲什麼還會出現如此衆多的金融亂象?請千萬不要放鬆警惕,騙子們會打着各種各樣的“非金融旗號”去幹金融詐騙的事情。此次“聯席會議”就指出了許多“新把戲”,比如打着“私募基金”“養老扶貧”“軍民融合”“影視文化”等幌子的非法集資活動。

  更重要的是:騙子換上“新馬甲”,打着冠冕堂皇的“非金融”旗號而從事類金融或準金融業務,央行要不要管?銀保監會和證監會要不要管?所以我們說,“非禁即入”在金融領域要慎用,也不要去討論“某某金融是不是金融”的問題,只要它帶有實質性的金融屬性,金融監管部門就應當管,且必須管。中國已經確定金融爲實體經濟服務的大方向,那就讓我們中國的金融更加實用一些,實體經濟用不着那麼複雜而高速的金融,而金融業自身的“非禁即入”也必須無條件服從爲實體經濟服務的原則,而絕不是金融空轉的“非禁即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