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諸葛找房

房子,作爲一種承載國民經濟主要財產的商品,無論漲跌都會被熱議。去年一整年,大大小小的調控措施接踵而至,房價的波動也很無厘頭,偏偏就是不讓人猜中。因此,關於現在到底要不要買房的爭論,持續了很久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不同立場的人觀點相左,無論站隊哪一方都會有人跳出來反駁。不過,孰是孰非是時候該停戰了,把各種觀點都拿出來放在一起對比一下,不就都清楚了嗎?

小編之前看過一個街頭採訪,問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彌補什麼事情?其中就有人回答說,後悔沒有多買幾套房子。看到這裏的時候,小編就很想問一句,您當年是有多有錢呢?因爲如果真是有錢人,現在應該不會遺憾缺房子。這麼想的人,多半是之前經濟能力也有限的人,所以當時纔會在買房這件事上纔會猶豫不決。而且,很多人都會陷入這樣一個意想的怪圈,那就是總拿自己現在的經濟水平和十年前的消費水平去比較。大部分情況下,10年前的自己並沒有現在的經濟實力,所以沒必要後悔,這世上也沒有後悔藥可以吃。

順着這一思路,有人就提出來一個觀點:“買房的最好時機永遠是昨天”,人們總在後悔爲什麼當時沒有果斷出手,而現在卻依舊在等時機。十年前就有人預測樓市會回落,結果觀望了10年依舊沒敢下手,所以如果現在不買,未來還會後悔現在的決定。這一派觀點的代表性持有者就是經濟學家管清友,他在一年前曾說:“如果你現在買不起,你就多買兩套,雖然房價現在很貴,但是我勸你,如果現在能買,有這個實力買,就抓緊時間買,因爲如果你現在嫌貴,十年後你更買不起”。而一年之後的他依然沒有動搖這一觀點,並表示非常看好未來一二十年的樓市發展。

專家李鐵也曾表示過看好樓市,5億農民是潛在剛需,房子不愁賣。而對方陣營裏的專家陣容也很強大,比如馬雲和馮侖。前者說:未來最便宜的就是房子,後者說:要買房,除非錢是撿來的。

專家們各有各的理,似乎怎麼說都對。而諸葛小編認爲,專家們說的這些話都不是針對所有人說的,都該在前面加一個屬性前提。因爲從當前人口流動的趨向來看,各級城市的分化會越來越大。農村人口流向縣城,縣城人口流向上級城市,三四線城市流向一二線城市,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人口是影響樓市熱度的重要原因,人口密集的城市,房屋需求量大,而人口稀疏的城市則需求量很小,所以前者會跌的機率比較小,後者會跌的機率則比較大。再加上政策的導向,一城一策也會讓不同城市的樓市走向不同。人們生活的城市和接觸的領域不同,見地就會不同。具體應該聽誰的,主要取決於你所生活的城市和自身情況而定。

馬雲所說的“房價如蔥”和馮侖說的“撿錢買房”,可以給月光族們一些參考。生活已經很不易了,沒必要再壓榨自己的生活,現在不買房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未來,官方會更加重視對保障性住房和租賃市場的扶持,這是一個從“買房住”向“有房住”的過程。同時,也告誡那些炒房客們,靠買房發財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而管清友的“沒錢多買兩套”和李鐵的“房子不愁賣”,可以供經濟尚可的剛需族參考。買房不是衝動消費,一個理性的成年人應該懂得合理控制負債,量力而行。所以不存在現在買房虧不虧,自己經濟尚可且需要自住,那麼就買,沒必要一直等下去。

總之,買不買房,別盲從。他人的觀點可以借鑑,但不要偏聽偏信,要有自己的主觀意識。房子說到底就是個商品,什麼時候買都不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