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長的話:這週末,有人給廠長發了一份長達76頁的《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報告》…廠長大致地瞥了幾眼,有兩組數據非常有意思,一是2018年中國城市家庭戶均凈資產為154.2元,已達到戶均「百萬富翁」的水準;二是在家庭的總配置中,房產一項高達77.7%,而股票佔比還不足1%。當然了,這則報告顯然沒把股票縮水的「被動減倉」給體現在內,但主體精髓的把握還是很到位的:買房,是中國人二十年來為數不多的「投資真理」。

暴跌80%又暴漲90%,佳源國際的股價之謎

每次市場有什麼風吹草動,股價往往是最先知道的。

1月17日,多隻港股內房股上演了一出「非常離奇」的史詩崩盤:

其中佳源國際控股最為典型,廠長就拿它來說事。

之所以說它離奇,就是因為這票一天暴跌了80%,但至今都沒找到能被實錘的「作案動機」

在某機構統計的房企銷售排行榜上,佳源國際的年銷售漲幅竟高達1005%,亮瞎了各大地產分析師的眼,然後什麼「排行榜太黑暗」,「包裝融資做過頭」,公司業務造假的種種質疑就甚囂塵上。不過後來官方澄清,說是相關統計機構搞混了佳源集團和佳源國際的主體,錯把前者的銷售額張冠李戴而導致了本次的烏龍事件。

這個算是個翻舊賬的,還有懷疑佳源國際債務違約的。具體而言,就是佳源國際有筆3.5億美元的債務在1月17日當天正好到期…有了康得新的前車之鑒,這則說法也看似「理所應當」。不過就當天晚間,這項推論也被官方公告闢謠了,佳源國際稱該優先票據已經全數償還,且「目前公司財務狀況健康,業務運作正常,管理層對公司未來充滿信心!」

這則公告一出,市場輿論畫風突變,專家們又把內盤股的集體暴跌歸結為了「估值修復」,而這隻錯殺股就「理所應當」地開啟了暴力反轉模式,盤中一度漲幅還達到過98%……不管怎樣,在廠長看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佳源國際本身的高估值、高質押,再加上一向敏感的房地產標籤,被做空機構惦記上也算是「情有可原」。

2019,房企將迎償債高峯

不過在諸多的猜疑和陰謀論中,至少有一件事情是非常明確的。

房企大舉發出美元債,說明它的資金鏈面臨著一定的承壓。

這不,上週末還有朋友和廠長聊到,他買的小開發商的房子也遇到了「延期兌付」的麻煩,很擔心開放商的資金鏈是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

廠長就著這條線索一查,果不其然,在2019年,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將要面臨著巨額的償債壓力。

根據中心建設此前做出的研究報告,從2019年開始,房地產的償債壓力將逐漸增大。

具體而言,2018年房地產債券的到期規模為2069億元,而從2019年開始,這一數據將逐年逐年擴大:2019年為3711億元,2020年為4026年,2021年更是達到了7479億元!如果考慮到回售條款,那麼2019年的第一季度就將迎來房地產還債的高峯,其數值將達到2263億元!

面領著如此之大的償債壓力,房企的資金鏈將大受考驗。對大房企來說,它們樹大根深,融資渠道多且規模優勢足,還能以快速回款等方式硬扛;但對於中小房企來說,本來資質受限就多,現在債務壓力又這麼大,很容易會引發一系列的違約風險——尤其是近年來野蠻生長,排名突飛猛進的某些房企,要是處理得不好,今年就會是地產開發商的爆雷之年!

房地產拐點將至?

房企還錢的壓力山大,而掙錢的前景又不容樂觀。

從側面來講,市場上的水就這麼多,而資本催熟,已經過度透支的「水泥經濟」,其相對的投資價值已沒有那麼大了。

股債匯樓這四大資產,廠長在印象裏還從未有過同進同退的情況,尤其是股市和樓市,更是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鐵律:

就拿近幾年來說,14年股市大牛,房地產就萎靡不振;15年樓市暴漲,股市就很配合地暴跌……前幾天廠長還看到,華為的一個員工說要賣掉自家的四處房產去抄股市底,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而從正面來看,最能影響樓市表現的也就那麼幾個因素:政策、土地、人口還有資本。

資本的因素廠長上面都講過了,那我們再來看看其他方面。

首先就是政策面,這一點大家要注意,與股債匯相比,樓市的波動節奏完全可以由一紙文書所操控。

比如說最近幾年沸騰起來的三四線樓市行情,完完全全就是由去庫存和棚改政策推起來的。

而現在,各地的棚改任務大多「圓滿結束」,在政策紅利消亡殆盡之後,這些小城市的房價就如同「高危」的空中樓閣,沒有本質上的優質資源(人口、醫療、教育等)支持,又要靠什麼來吸引那些炒房客呢?

至於大城市,「房住不炒」的總基調既然定下,那麼細節方面就不會有大的出入。當然了,由於經濟下行的壓力,廠長預計今年會有個別鬆綁的可能…但我們也不要過度解讀,這只是防止經濟崩盤的「保底」手段而已。

在土地方面,「土拍」一直都是地方財政的收入大頭,至少從這個角度來看,土地價格是不會輕易地跌下去的。

而在人口方面,這個影響最為本質,也是最為長期的。中國目前的人口困境已經擺在檯面上了,別的數據暫且不提,光說自然增長率,2018年的這一指標就僅為3.81%,創了61年以來的新低!

人口紅利還能啃多久?到時候我們該怎麼辦?這是值得深思,需要未雨綢繆的問題。而考慮到一線城市貪得無厭的虹吸效應,和二線城市近似瘋狂的人才引進政策,未來的三四線城市甚至某些二線城市都會出現人口比例失衡的「空城」現象——一個城市如果缺乏擁有購買力的青壯年,那麼它的房價也將無從談起

大佬紛紛離場,我們也要跟嗎?

估計這裡會有讀者要問了,廠長啊,你之前不是說2019年會是機會之年嗎?怎麼對於漲了二十年的房地產你卻在唱衰了呢?

大家要注意一個問題,周金濤的那一套來源於康波週期理論,康博週期大的看60年,小週期也有20年之說,如果我們把98年的房改看作是起點,那麼截止去年的2018就正好是二十年,康博週期尤能自圓其說。而且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房地產行業是個比較特殊的強週期行業,畢竟房子可不是什麼快消品,往往一買就是幾十年的事情,尤其在去年的資本寒冬之下,財富縮水再加購買力透支……說白了,居民們想再要買一套新房,恐怕還需更久的時間來修復它。

當然了,周金濤對房價的最新看法我們已然無法獲取了,但市場上不還蹦躂著那麼多的房產大亨嗎?從它們的言行之中,我們也能窺得一絲天機。

上週深陷「紙板門」的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就表示:「十年後,萬科還會是地產公司嗎?我想不是了,如果還是,那也是慘淡經營了」。

除他以外,堅決離場的王健林在去年的工作總結會上也定了一個小目標:「萬達商業要在2019年剝離所有房地產業務,一平方米房地產開發也不能有!」

早早就跑步離場的李嘉誠,最近在被問道對樓市的看法時也表示道:「買了自己住沒問題,應該買!但千萬不要炒房,因為波動很大。」

……種種因素表明,樓市持續二十年的狂突猛進將會告一段落了,那作為個人投資者,我們要怎麼辦呢?

首先給大家喫個定心丸,鑒於房地產行業之於中國經濟的特殊性,政府的那隻無形之手勢必會對房價有所託底,不會讓我們重蹈日本「用臉著地」的覆轍

而具體來講,就是「因城施政」,根據城市自生的資源特質而給出不同的政策措施。

比如三四線城市,在失去了「貨幣化安置」這個大靠山後,它們的加分項就少了,連綿的陰跌恐怕會是之後的主旋律,這條道上的末班車已經開走了,我們也就不要湊熱鬧了。

而對於那些始終堅挺的大城市,廠長上面也提到過,今年的地產政策或許會有放寬,但中央脫虛向實的基調已定,總的來說,房地產投資會從之前瘋漲的爆品,即將或已經淪為更適合長期持有的保值產品……不要覺得未來太遠,要知道宏觀上的一小點變化,對應到微觀世界,都早已是滄海桑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