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篇 在雙休日、節假日約幾位釣友帶上愛人和孩子到山清水秀的水庫、湖泊、河流野釣,無疑是既輕鬆又愜意的一個氣氛。到釣點時釣者忙著找釣位、支釣具,家人在遊山看水的同時也各自關注著自家釣魚人的收穫,當你忙活了半天還無魚獲或者僅釣了幾尾毛毛魚的時候,你的孩子會天真的問你:「爸爸,你在家老說你會釣魚,會釣大魚,怎麼今天沒有張伯伯、李叔叔釣的多?人家王叔叔還釣了那麼大的一條魚呢」。我想這個時候你的心裡肯定不會自在,是呀,經常在家裡和家人歡呼,你也確實釣到過大魚拿回家,可今天就沒露臉,無形中你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脾氣好的會給孩子一個委屈的解釋,脾氣大的就開始找理由,不是怨天就是怨地,甚至你會想到其他哥們避著你變了招,使了什麼絕活而不告訴你,但就是沒找自身的毛病,其實這種現象不止是發生在你身上,這裡邊還包括了當爺爺、當叔叔甚至當媽媽的都會有這種現象的發生,其實問題的關鍵還是你沒有對釣位、水深、調釣、餌料、魚情仔細的分析判斷後進行運用。因此,對釣魚這一學問還是要下點功夫的,很會釣魚的人某一次釣不到魚是偶然的,不大會釣魚的人經常釣不到魚是必然的,這就是釣技和運用能力高低的體現,釣魚人必須在垂釣的各種技巧上學習、多總結,學無止境,釣也無止境。一,休閑野釣春釣淺,夏釣淵,秋釣蔭,冬釣陽,這是多年來前輩們通過世界流傳下來的魚諺,這僅能說明釣常規的經驗而已。隨著釣點環境的改變,釣魚人需要多瞭解、細觀察,對水情、季節、魚情、地形進行分析和判斷,然後再有目的的運用。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句話用在釣魚上也是非常恰當的。 釣點選擇水庫、湖泊用選擇凸出部位;山上雨水下來的入水口兩側和凸出部位、不喧鬧、較安靜、不深不淺:大壩或經常喂料和經常有人釣的地方。江、河應選擇水流穩緩、灣叉、閘上閘下閘兩旁、有水草、不喧鬧、無放魚鷹電魚的地方。抗、塘應選擇常放魚、長喂料,不喧鬧的釣點。 春釣,立春時已稱為春天,有時在農曆年前立春,有時在年後立春,這個時候在長江以北還是特別冷,在東北仍然是大雪和冰封的事情,水溫還是很涼,在這個所謂春釣時我們能釣淺嗎? 當清明前後,春暖花開,餓了一冬的魚,要出來找喫的、要產卵,而淺處水溫以升高,那我們必須要釣淺才會釣得多。為此釣魚人應該判斷初夏釣和深夏釣,早秋釣和晚秋釣,冬天的冰釣還是無冰釣。在溫度很高的南方、在溫度長低的北方、在四季如春的雲南、在缺氧的高原我們都要以各方當地的季節、水溫、氣壓和養殖情況及魚情靈活的施釣,切不可千篇一律,生搬硬套。(一)釣水庫、湖泊,以水庫為例: 1、連續釣數天,找僻靜、岸邊有植物、不可太深而又能窩魚的生地點,以打重窩、養魚路、先養窩後釣的方法,魚為生口可選擇大號浮漂,可調高,例十目以上,線可粗鉤可大。2、就釣一天,選擇經常有人釣的地方,輕打窩(釣鰱除外),魚為輕口或滑口選擇小號浮漂,調低目,例十目以內,線應略細鉤略小。 有一次,記不清楚具體時間,大概為晚秋,我和陳大哥等幾位釣友到雲蒙湖(原沂南縣岸堤水庫)一個叫月亮灣的地方主釣鯉魚,我們下午趕到釣點,整個山腳下全是釣魚的,拋竿如籬笆,一排接一排,有的一個人用幾十支拋竿,我們找了一個手桿釣比較多的地方,等候下午有手桿回家的我們再佔釣位。已經幾年沒來過了,真沒想到竟有這麼多人垂釣,很好看的一道釣魚風景線。太陽快落時,我們才占上幾個位置,我在中間,此時又遇到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支好釣臺、釣箱、釣具後,我那朋友提來幾十斤窩料和餅塊,根據我們的經驗和陳大哥都不打窩,準備用散落餌,誘釣結合,可我那位朋友往釣點打了大約二十斤的窩料,而我緊靠在他的左邊。而且他打完窩後感覺很不好意思非要給我們打,我想,他這一打即使有魚也不會進我的釣點了,就讓他給我和陳大哥打了一點,沒敢讓他多打。釣點水深4.5米,我用的21尺龍紋鯉,2號絲強GTM主線,1.5號GTN子線,子線長度單根45釐米,新關東3#鉤,浮漂用4號訊狐,用發光棒調棒下8目,釣棒下4、3、2目,因水下不平有時3目有時2目,多數釣目在發光棒上,餌用超誘3份、五彩鯉3份、龍鯉1份,正在試驗中的化氏原塘顆粒3份。(原來此水庫成有網箱,釣時已全部撤完,曾餵過飼料)。 從晚上一直到冷晨兩點,快兩點時浮漂曾抖動過兩次,因水底不平,這兩次釣目都在發光棒中間,我沒理會。這時,我左邊幾位釣友除陳哥外,有的釣了一條,最多的兩天都是五斤左右的鯉魚,而我和陳哥一條未見,我考慮到即使有魚喫的也是窩料。三點左右,陳哥釣到一條約5斤多的鯉魚。這時,我的浮漂又出現了一次抖動(由於釣目在發光棒上,微微的上送和下沉都不明顯)我提桿即中魚,是一條約5斤的鯉魚。當釣上這條魚後我似乎想起了什麼,轉身換了1.2號子線,2號新關東,3號訊狐,調發光棒下四目,又把原來的餌劃散對了一半尺上,揉搓的既軟又微微的粘,其狀態約在二十分鐘左右散化完,掛餌也相當的小了一點,類似於大花生米那麼大,在3—5點這兩個小時裏,我釣了5條約5斤左右的鯉魚,其中3次是發光棒抖動,兩次有力的下挫,共釣6條鯉魚,陳哥在4點前約釣了2條,其他人成績未變,看沒什麼戲了,陳哥和另外幾位釣友不到凌晨4點就走了,而我右手邊的釣友則是魚毛未見。由於天亮釣大魚的大部隊又回來了,拋竿手桿一起上,瘋狂打窩,我知道白天收穫肯定不會好,天亮我也撤了,而我那位朋友一直掉到下午4點還是空空無獲。運用總結1、此處從初春到秋後幾乎天天釣魚人排的滿滿的,由於經常打窩,形成窩點和魚路,集魚較多。2、因釣技水平參差不一,拋竿手竿一起用,上魚不多,跑魚比釣的多。3、由於被釣過的魚待一段時間仍會喫餌,所以喫餌口輕,索餌時小心翼翼,這是凌晨2點左右浮標出現的兩次抖動我沒提桿,忽視了經常釣的釣點魚口輕滑的特性,而後期釣時兩次浮漂有力的下挫是沒被釣過的生口魚,可以戲稱為新兵,4、本釣點不缺窩料,打窩子導致了上半夜無一魚喫餌。5、換3號訊狐調低目,換1.2號子線和2號鉤是為了讓輕口吃餌的現象更明顯一些,把原來的餌加了一半尺上並把餌變軟粘掛小餌是為了減輕餌的比重,使魚喫餌時輕鬆方便。應用道理:1、現象,上半夜兩點無魚喫餌。2、原因,水下並非無魚,有魚不喫釣餌,搓餌的特性是掛的兩顆圓圓的餌球在水底而被釣過的魚對此有警惕性,況且魚進窩也並非直衝兩顆釣餌來,手打窩面積大,水庫一般邊淺裏深成斜坡,即使打窩時能準確的拋到釣點,釣底餅塊類餌料也會順坡下滑,所以往往窩料在前餌在後,待魚喫完窩料在進釣點時需要時間,同時一部分魚喫飽了窩料也會遊走離窩。有時能釣上魚來也是偶然,況且夜間小雜魚不大進窩,相對之下窩料在水底的持續時間更長一些。3、用打散落餌的方法為上策。開始掛大餌呈散落裝,水下有粒狀片狀物(五彩鯉呈粒狀,超誘呈片狀)窩點集中,能誘魚而進窩喫不飽,形成窩點後再掛軟餌釣糗。水庫湖泊自然魚一般無密度或密度不大,必須要有耐心,釣的中後期每拋一桿等的時間更長一些。由於水深拋竿後先不要落桿,待浮漂入水快到位時可伸臂提漂避免浮漂沉入水下,輕輕一點一點的提標,一是準確釣目,二是避免打滿桿。未留富餘主線,而打滿桿提桿中魚時,楊不起桿時魚就外竄,所以容易斷線跑魚而跑魚斷線的個頭一般並不是大個,他像人一樣年輕體壯速度快,3斤以上8斤以下的最能外竄,因我注意了這一問題是我改用1.2號子線釣5斤左右野鯉的一個原因。 這一問題的提示使我想起了許多拉標垂釣的情景,在釣湖泊、水庫、自然水域甚至坑塘時,相當一部分的釣魚人拋竿後即可壓線入水就放桿,而且浮漂露出水面,尤其是用發光棒夜釣時更甚,從開釣到結束始終如一。餌在前標在後,餌和標形成了一條斜線,這時的桿稍到浮標的主線的拉直的,正因主線拉直,因餌重落底,浮標以無法再向前形成垂直度,如果把桿往前送,浮標就會顯出升高的現象,而發現不了這一問題的原因是支架的固定不變。每次拋竿都這樣操作,釣者認為已經三點成上下一線了,但這一忽略卻最容易跑魚斷線。 其一,浮標以下到餌形成斜線時魚喫餌的信號傳遞過程手受到影響,本來下頓的信號明顯變成了不幹脆而幅度小,除非魚把標拉黑,出現這種黑標現象說明魚把餌含起來要走,給衝刺已打好了基礎,出現這種現象是最容易斷線跑魚的。 其二,這種操作提桿中魚時揚不起桿形成拔河狀態,即使把線再粗上兩個號也照樣斷,這時好多釣魚人最容易忽視的釣魚操作弊病。通常,用3.5號主線,3號子線、18尺以上的釣竿釣20斤以下的魚是沒有多大問題的,關鍵是要把桿揚道道60度以上,好多釣魚人釣十斤左右的魚就用到6#、7#線而照樣斷,還怨線不結實,當然出了線的品質不好因素,如果這麼粗的線釣到大魚再不會遛魚,線不斷則桿就會斷,這是常見的。相當一部分釣魚人,不論用再長的桿,使勁的往裡拋,總認為魚還在裡邊。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化氏祕籍連載六>化氏祕籍連載五>化氏祕籍連載四>化氏祕籍連載三>化氏祕籍連載一>窩中有魚而不食餌,怎麼辦?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