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秋天,早晚開始有些涼意了!
趁著秋高氣爽,約了好友們一起走訪位於港口部落的在地藝文活動-「藝術pakongko」。
DSC06030.jpg
「藝術pakongko」就是「藝術說故事」的意思,
從2015年起,由部落的藝術家們,用大型藝術裝置聯合策展,
用藝術作品說關於阿美族的文化、土地和生活故事。
有興趣的朋友也可先研究一下去年的體驗文>>

【花蓮‧豐濱港口部落】-《看藝術說故事》一日小旅行

集合的這天上午,豐濱天氣非常晴朗!
DSC05977.jpg
等待大家集合時,我先到港口部落大轉彎處的村長家準備拿活動小冊子,
不過村長家好像沒人,沒拿到小冊子沒關係!
先拍下門口的大看板。這是今年藝術pakongko的藝術裝置地圖。

DSC05980.jpg

今年的活動海報,以美麗的海稻田和其中一件作品為背景,共有十位藝術家參與展出。

DSC05988.jpg

秋日的陽光還是非常炎熱,大家先約在港口部落活動中心集合,
也直接目睹了第一件非常華麗氣派的作品,這是藝術家「安聖惠」的《來自紅櫸木的信物》。
DSC05989.jpg DSC05990.jpg

這件《來自紅櫸木的信物》由彩色的布繩、水管、籃子編織而成。
藝術家來到港口部落活動中心前的涼亭空間時,覺得這個活動中心是大家彼此交流的地方,
整個空間具有包容和凝聚的特性;
讓她想起家鄉回家路口種植的紅櫸木,樹下也有許多人交流的情感記憶。

大型艷麗的作品十分吸睛,大家紛紛拿起相機從不一樣的角度側拍這件美麗的作品。

DSC05983.jpg

為了看完所有的作品,我們先往北來到「瀰漫咖啡」索取活動小冊子,
上面除了有每個藝術家的作品資訊外,還有作品編號和地圖配置,比較方便找尋作品位置。
IMAG2860.jpg

IMAG2861.jpg

到訪這天據說正巧是瀰漫咖啡老闆和老闆娘結婚大喜之日,
所以附近一代的商店餐廳親戚應該都去參加喜宴嚕!
DSC06122.jpg
按圖索驥,咖啡館外就有一件作品《復育》,這是藝術家「舒米‧如妮」的創作。
作品用稻草、石頭和棉線等完成,不過好可惜可能因為下雨或其他因素,作品目前有點倒塌了。
DSC06124.jpg
用海稻米的稻草纏繞做成傳統鍋爐,
以過去阿美族家庭中的三顆石頭(三石竈)象徵穩固家庭和部落的基石,並用細絲線聯繫著兩端,
藝術家關心部落文化的傳承,期待透過復育海稻米,維繫部落的土地與生命。

而一旁廣闊的海稻田裡有另外一件作品,也正好就是活動海報上的作品。
這是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的創作《星星有話說》。
藝術家用鐵、彈簧、木頭、湯匙等多種複合媒材,做出一枝枝百合花型散佈在田裡。
DSC06119.jpg
藝術家引用排灣族人對百合花的故事做詮釋,認為天上的星星是地上百合花的化身,
藉以告訴大家土地和海洋的價值,值得我們珍惜守護。

DSC06120.jpg

由於作品散落在港口部落不同的位置,加上日正當中,時晴時雨,
我們一夥人決定先從部落北端的作品看起。
但找的過程中也發現,因為地圖上沒有明確標示作品地點,
如果不熟悉這裡的路,光從編號對照地圖其實不好找喔!
後來有些是問了在地居民,才得知作品的正確方位。

穿越石梯坪收費亭,彎進遊憩區內,在民宿區路旁發現了編號10的作品《時間的眼》,
這是在地藝術家「伊祐‧噶照」的作品。
藝術家用細膩的小木條排列成一對對稱的尖角,
中間用黑白照片呈現過去族人在此捍衛土地的情景。

DSC05992.jpg
視覺強烈的意象讓藝術作品充滿張力和故事性,也再次展現部落族人捍衛土地的意志和決心。


《時間的眼》作品後方還有三件非常獨特的大件地景裝置藝術,
是部落另一個與土地息息相關的藝術活動-「石梯坪823地景藝術」。
這裡有三件地景藝術作品,意象獨特,又富有童趣,讓人忍不住就想前往一探究竟。

DSC05997.jpg
在大樹下的作品《螞蟻窩》,是部落藝術家-「撒部‧噶照」的作品,
周邊還有好多隻黃色「小螞蟻」,每隻模樣都不同喔!

DSC06000.jpg
造型十分可愛的作品《大樹下,那被責備的美食》,出自部落藝術家-「伊祐‧噶照」之手,
不論戶外或室內空間都好適合駐足放空!

站在作品《大樹下,那被責備的美食》平臺上遠眺《螞蟻窩》,石梯坪的美麗山海景也盡收眼底。

DSC06006.jpg

再往南邊一點走,還有另外一件作品《三石竈》,是藝術家「陳勇昌」的創作。
作品內有三顆大石頭,象徵過去的爐竈,並在地面撲滿細沙,十分涼爽!
也是吸引民眾走入藝術作品內部、和藝術品產生互動的創作。

DSC06010.jpg

離開石梯坪遊憩區後,一行人先到石梯漁港-「昕陽海鮮餐廳」用餐吹冷氣,
因為中午的海邊實在太熱啦!先填飽肚子喝點飲料,休息後再出發。

DSC06016.jpg

喫飽後,繼續尋覓藝術作品,
循著地圖想要找編號5的作品《回禮》,但一路找一路走,來到港口部落的海祭場了~
還是沒發現作品的所在位置,只好先做罷,享受眼前美麗的海景!

DSC06024.jpg

海祭場的位置和設施都讓人覺得有種古老文化的神祕感,在這裡自然也肅然起敬了起來。
但視野非常遼闊!一面可欣賞無邊際的蔚藍海景,一面可留心觀察礁岩上的各種海蝕面貌。

DSC06026.jpg

DSC06029.jpg

此時羣體中有位少女不得不稱讚一下,就在大家休息之際~
她默默地就開始撿起海祭場周邊的人為垃圾,這優質青年一定要按100個讚纔行!
淨灘這件事很重要,但不得不呼籲一下:「到海邊不亂丟垃圾」根本這件事更重要啊~!

DSC06047.jpg

走回臺11線,很快地馬上發現編號6的作品就在馬路上!
這是一幅在部落雜貨店牆上的彩繪,很有才的部落藝術家-「撒部‧噶照」改用彩繪的方式,
描繪出以前以前雜貨店的生活場景。

DSC06058.jpg

在農村地方雜貨店真的就是資訊交換中心呢!
藝術家在部落裡成長,也用藝術作品呈現對部落深厚的情感。

DSC06059.jpg

接下來我們為了找尋編號7的作品,沿著小巷進入部落,
也發現港口部落街角的驚喜。

DSC06062.jpg

牆面上的磁磚是部落大家的照片,如果看到自己的家人、親戚朋友在這裡,
討論起生活裡的諸多回憶一定很有意思!

DSC06064.jpg

街邊牆面上也有不同視覺表現的美化成果。

DSC06065.jpg

問了部落裡一起聊天的部落Ina(媽媽)們,順利地找到作品《故事家》。
這是一件移動式的藝術創作,就位於一般民宅的曬穀場空間,這是藝術家「林易蓉」的創作。

DSC06072.jpg
一開始以為作品門窗全鎖上了,沒想到是可以自行打開的。
這個精巧的藝術作品裡其實是個圖書小空間,小朋友可以在這個小空間裡自在地看自己喜歡的書。

DSC06078.jpg DSC06079.jpg
這個小空間充滿木作香味喔!我想小朋友應該愛死了!

DSC06081.jpg

走回臺11線上準備往南邊走時,呼喊夥伴們回頭拍照,
沒想到經過的部落大哥也跟著回頭入鏡合影啦!很熱情很搞笑,哈哈~

DSC06093.jpg

往南的藝術作品用走路有點危險,加上部落裡有個大彎道,
所以建議尋訪的朋友還是開車找比較安全喔!

首先往南邊再靠右側的田地裡,有編號3的作品《農舍》,創作者是「陳勇昌」。

DSC06097.jpg
這件作品其實就是傳統農舍的樣貌(阿美語:達麓岸),
現在已經越來越少看到以傳統工法搭建的農舍了!
解說牌上還寫道:挖掘地基的過程中還挖到了以前的陶片,難怪部落裡總說:
「這片土地是祖先身上的灰塵。」
而過去先民善用自然與工具,為了生活而創造出的生活樣貌和建築,不愧為最棒的藝術創作!
也讓我們這羣外來的年輕朋友看見古早的生活型態。

DSC06101.jpg

接著編號1的作品比較遠,是位於舊港口警察局裡的作品《Ina阿美桃工作坊》。
舊警察局歷經三年的閒置後,目前搭配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港口部落藝術pakongko活動,
成為一個多元的藝術空間,過去時最好先預約喔!

DSC05638.jpg

在地藝術家「王力之」是在地部落媳婦,
長期關注部落傳統文化的保存,尤其港口部落出土許多珍貴的史前文物,
像是陶片、石器等,藝術家透過和文化局合作努力,將這些珍貴的文物得以建檔保存下來。
DSC05662.jpg
現場除了展示港口出土的古文物外,藝術家也在牆面上用版畫技法,活潑地呈現史前故事。

DSC05647.jpg DSC05650.jpg

DSC05652.jpg DSC05653.jpg

我對神祕的史前文物也非常有興趣!
看到這些出土的陶紡輪、陶把,或是石斧、石刀,彷彿穿越時空般,非常令人興奮!

DSC05654.jpg DSC05666.jpg

DSC05658.jpg DSC05663.jpg

而藝術家很有創意的地方是,查找了許多史前陶器上的繩紋紋路,
將繩紋刻製成印章,讓到訪的人可以蓋戳章紀念,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呢?
DSC05657.jpg

離開舊警察局,回到臺11線上,找到靠近長虹橋頭、位於民宅前的編號2作品《我們的風景》,
這是藝術家「曾秉芳」的創作。

DSC06102.jpg
到現場時僅看見這座固定的作品,用漂流木和鐵框呈現,
根據作品描述,應該還有一件移動式推車也是作品的一部份,
象徵部落旅外青年和部落老人間的對話窗口。
不過現場沒看到推車有點可惜了~~

DSC06104.jpg

看完編號2的藝術作品後,遊程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
但沒想到友人發現這件作品旁有一條小路,終點有一座日式鳥居。這是以前的神社呀!

DSC06108.jpg
以前的神社在日本人離開臺灣後漸漸頹圮廢棄,
目前是「玄靈聖山」的信仰在此,這裡一位駐地的大哥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
也和我們介紹他來到這也已有十幾年了!
DSC06109.jpg DSC06113.jpg
通往舊神社的參拜道不長但非常陡峭,沿途的石燈籠算完整,
還看的到清楚的「奉納」和「昭和十三年五月..」字樣。
而小巧的鳥居也保存完整,不過以前的神社基座就不復見了!

DSC06115.jpg

也因為來到這裡,發現舊神社這裡的view非常非常棒!
午後的陽光斜斜地映照在奚卜蘭島上,小島就像一塊翠玉般清澈,十分有靈氣的感覺!

DSC06117.jpg

今年的港口部落藝術pakongko小旅行又比去年的小旅行更認識港口了一些!
雖然無法居住在此地,卻能年年透過藝術作品的參訪,
逐步認識這片土地的歷史、文化和居民對土地的情感!
也看見東海岸在地部落藝術家的創作能量,如此多元繽紛~

【藝術pakongko】

●展  期:2016/8/20-10/02
●地  點:Makota'ay港口部落(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
●預約導覽:03-8330566
●FB粉絲頁: http://goo.gl/v5B7x0 
●活動官網:http://artpakongko.wixsite.com/artpakongk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