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博聞財經團隊原創作品,文/韜略哥

  國家層面上的“借腹生子”,正在日本上演。

  01

  據新華社披露,日本從這個月1號開始施行新簽證政策,放寬外籍勞動者進入日本的條件,以解決“用工荒”難題。日本長期嚴格限制移民入境,如今這一政策出現重大轉向。

  這意味着,高昂着頭顱的大和民族開始屈服於現實,爲日益減少的勞動力輸血。

  希特勒曾經說,日耳曼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日本也始終覺得自己的大和民族是最好的人種。

  於是,他們一個發起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另一個要凌駕在東亞各民族之上,建立大東亞共榮圈。

  二戰結束後,德國被打醒了,日本依然執迷,對自己的優秀念念不忘。最有力的證據是,排斥移民。

  在日本看來,大和民族的高貴血統,不能讓移民給玷污了,必須抵制移民。島國本就不富裕的生存空間,更堅定了他們這一做法。

  二戰過後,日本拒絕當年移民到東北的30萬移民回國,原因是日本戰後千瘡百孔,無力承擔這已經外遷的30萬移民突然回國。

  其中是否含有對外遷人員血統的擔憂?

  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的是,日本並非移民國家,在二戰之後的相當長時間裏,其他國家的人民想移民日本,非常難,說它是發達國家中門檻最高的一個,亦不爲過。

  現實卻逼着日本低頭。日本1965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1997年進入了少子化階段,2011年日本人口開始負增長,迄今已經八九年了。

  老齡化加劇、少子化、低慾望,導致勞動力短缺,讓日本許多年以前就轉變了強硬姿態,開始降低門檻,引進國外勞動力。

  日本國會去年底修訂了《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於2019年4月1日正式生效。新簽證制度規定:

  外籍勞動者如果具備特定的日語能力和職業技能,可向日本移民管理部門申請兩類簽證。

  其一是“特定技能1號”,申請人在建築、農業、醫護等14個行業工作,簽證有效期最長5年,不得攜帶配偶和子女赴日。

  其二是“特定技能2號”,申請人在建築或造船行業具備熟練技能,簽證續簽次數不受限,可以攜配偶和子女赴日。

  02

  日本人口問題到底有多嚴重?2018年最新數據尚未出爐,我們來看一組2017的數據。

  截至2017年10月1日,日本人口總數爲1.267億人,與前年相比減少了22.7萬人,連續7年減少。並且,65歲以上人口占據總人口的比例達到歷史最高,而15歲以下人口比例達到歷史最低,少子老齡化態勢愈發嚴重。

  有人根據出生率、死亡率和現有人口規模估算,日本人口將在2053年跌破1億,到2065年,日本人口將比2015年的1.27億減少三成,降至8808萬。

  歷史告訴我們,經濟與人口正相關。人不但是創造者,也是消耗者,財富就是誕生在不斷地創造與消耗中。

  有人說,沒了人可以用機器人替代創造。

  日本的機器人產業領先全球,中國開始大規模工業化的時候,日本機器人產業已全面佈局。如今日本的機器人產業,佔全球半壁江山。

  如果有了機器人就不愁經濟發展,日本爲何還要開始引進海外勞動力?

  機器人能代替生產,卻代替不了消耗,試問一下,一個工廠只生產,不賣出,怎麼能發展得好?所以,少了消耗,經濟一樣無法發展。

  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後的二三十年裏,經濟持續低迷,至今無法振作,人口問題是其中關鍵的關鍵。

  日本社會本就低慾望,政府以負利率手段,都無法刺激國民消費,如今人口負增長加劇,日本經濟岌岌可危。

  人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發展的目的,沒了人一切發展都沒意義。這纔是日本打開國門的重要原因。

  早在去年年底日本國會修訂《出入境管理與難民認定法》之前,日本政府就已經開始降低海外勞動力入境門檻。

  數據顯示,日本外籍勞動力已從2008年的48.6萬人增至2017年的127.9萬人。

  日本外籍勞動力人口

  日本政府預計,在本月生效的新版簽證制度下,今後5年可能有多達34.52萬名外籍勞動者申請“特定技能1號”簽證,其中6萬人供職於醫護行業。

  數據增長、政策改變,都在說明一點,日本正在借他國之腹,爲自己輸送勞動力。

  簽證不代表移民,但概率是正相關的。在國民不願意生的現狀下,日本未來不是不可能降低落戶門檻。

  03

  在日本之前,歐洲各國早就開啓了引進國外勞動力這一招。

  中東難民跨過地中海、跨過、穿過小亞細亞半島,奔赴歐洲,緩解了歐洲出生率底下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但由此也滋生了不少事。如今英國脫歐,歐洲離心離德,多少與難民湧入有些關係。日本目前引進的仍是高素質人才,未來會不會繼續降低門檻,又會不會因此而生亂?很難說。

  正在走日本人口危機老路的中國,該引以爲戒。

  中國2018年新生兒人口較2017年下滑200萬,說明放開生育限制也無法改變低生育率。

  另外,老齡化進一步加劇,遼寧、上海、山東、四川、重慶、江蘇已跨過14%超老齡化社會紅線。

  勞動力方面,中國16~59歲勞動力人口已經連續7年下滑,6年勞動力下降了4000萬。

  有人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成爲勞動力缺口大國。

  來源:網易數讀

  此情此景,有人歡呼,好啊,房價下降有望。

  的確,按照社科院的預測,中國人口拐點最快可能出現在8年後,也就是說房價的拐點,估計也就十年的樣子。

  但人口問題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並非杞人憂天。

  人口拐點將加劇老齡化。想象一下,身處在三四個人中就有一個老人的社會時,是個什麼樣子?

  中國不是發達國家,沒有發達國家那麼好的福利制度。勞動力人口減少,未富先老的結果是,所有壓力都將由剩餘的勞動力人口來承擔,那時候你還會房價下降而高興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