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請關注↑↑↑

第三十篇

圖文/牧雲

聽說由北京多校二十多名青少年組成的綠色國學研學團隊,要專程來到南京大隱美術館,邀請著名銀杏畫家憶君老師講解銀杏歷史文化知識,跟隨憶君老師感受銀杏丹青藝術滋味……一得到這個消息,我即早早趕來。

本次授課,是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金陵派古琴傳承人桂世民老師一曲精妙的演奏後開始的。憶君老師循著千年古樂的話題,通過大量圖片和示意圖,開始為學生們講述起銀杏久遠的歷史文化,從三億五千萬年前的銀杏誕生,講到第四冰期的生物圈幾乎毀滅;從二億年前各種銀杏葉形的化石,說到銀杏僅剩中國存有的狀態;從如今傳遍世界大洲的分布,談到他尋訪古銀杏樹的圖解與經歷……

通過曾經的採訪我早已知道,亘古孑遺的銀杏樹為中國這塊土地所獨有,現已播種全球。它所具有的特殊樹種的精神品質,已然成為中國人民心中的國樹,象徵著中華民族歷盡滄桑而百折不撓的傲然氣質,同時,銀杏因其獨有的靈性地位早已成為儒、釋、道所信奉所寄託的聖樹、佛樹、神樹。

作為著名花鳥畫家,憶君的畫筆對於各類題材多有涉及,但對銀杏的偏愛卻到了痴迷程度,他長期致力於銀杏文化的弘揚和銀杏藝術的探索,至今已探訪過國內外數百棵千年古銀杏。

正因如此,憶君先生的作品才畫出了銀杏的精氣與靈性,記得央視書畫頻道在介紹憶君作品《秋去春來》解說中是這樣描述其意境之美的:這是一幅斗方作品,畫家以老辣遒勁的筆觸,畫出銀杏樹又高又粗的枝幹,樹葉茂盛,生機勃勃,金黃色的顏色潤染出葉子的形態,呈現在畫面上就像成千上萬隻蝴蝶在空中飛旋,一陣微風從枝間拂過,無數金黃的葉子,就像無數耀眼的繁星在空中閃耀,猶如一支優雅的樂曲,伴著颯颯的聲響,在林間回蕩,小鳥在這裡駐足,成為美麗的欣賞者。畫面中,畫家更是以迷人般的色彩,寓意了吉祥安康。

憑藉這樣的經歷與學識積累,憶君的講授使得學生們無不聽得入神,他們時而在憶君老師風趣幽默的述說中發出陣陣笑聲,時而因各種古老銀杏的怪形妙態拍手稱奇,並由衷感佩憶君老師的愛國情懷和遍訪銀杏的創作態度與學術精神。

之後,憶君老師邊示範銀杏畫的筆墨技巧,邊一一指導學生練筆。

在此基礎上,又以一人畫一葉的參與方式,師生們共同完成了一幅取名為《古風今韻》的六尺銀杏畫作。

互動期間,一個小女孩跑到憶君身邊,悄悄送來一張小卡片,要送給憶君做禮物。這是一張雙面小卡片,正面畫的是憶君先生穿越到了遠古時期,伴隨音樂,在一棵銀杏樹下與原始人對話的情景。小女孩說,這是之前聽到憶君講授銀杏比恐龍出現的時間還早時,有所感觸而畫的。

為了留下永久的記憶,學生們紛紛請憶君簽名,並要求同時畫上一片銀杏葉。一個年齡最小的小女孩含著淚水擠到憶君老師身邊輕聲說「謝謝憶君老師,我想緊挨著你合個影」。

考慮到授課的趣味性與直觀性,憶君老師還特意帶來了從貴州天台苗寨那棵4700年銀杏樹王結的又小又圓的果實,當他宣布可以分給學生作紀念時,大家立刻雀躍起來。

憶君老師生動的講授與互動教學,使得學生興趣盎然,受益匪淺。帶隊老師樂先生連聲感謝憶君,稱憶君老師「古道熱腸」,講課「精彩至極」。

時間已是六時之暮,記錄下所有好鏡頭的我,已開始收拾攝影器材,但學生們的興趣卻始終饒然,後來竟提出要求,希望能在由憶君先生題寫碑刻的「銀杏谷」內,來與憶君老師尚未殺青的巨幅畫捲來個珍貴紀念。呵呵,機會難得,我連忙拿出拍攝設備跟了出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