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云: 交情如水淡,義氣與秋高。一片忠義心,明月照秋水。就如詩人羅公升所言義氣對人來講比天還高。在中國一個人的人品怎麼樣,關鍵就看他講不講義氣,是否有一顆俠肝義膽的心。

比如三國時代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就成為了描繪講義氣的楷模。很顯然義氣這個字已經演化成了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義作為一種品德的存在,本來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德行的標準,或者說作為一個社會關係中衡量人品的標準。

通常而言,義氣可以理解為了友情而甘心為別人承擔風險不做,做出自我犧牲的氣度。但是在不少人的心目,義氣的解釋就發生了改變,狹義的理解為就是為朋友兩肋插刀,也可以理解為義氣是衡量友情的標準,比如說一個人遇到困難了,另外一個人明明有能力幫助卻見死不救,這種行為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不講義氣。

但是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各自的難處,比如借錢,如果你的朋友找你借錢,到底是借還是不借呢?如果不借就可能被看為是不講義氣,這種朋友不值得交往,如果僅僅把義氣作為衡量友誼的標準,往往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到底應不應該講義氣呢? 講義氣到底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呢?

俗話說,一切事情都有兩面性,義氣的義的也不例外,比如有人就會借著義氣的名義來找人借錢,這正是考慮到中國人都是愛面子,講義氣的習慣。所以我們要一分為二的看問題。首先「義」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值得弘揚是肯定的,它作為人的道德品德品質的一種體現,要求人的言行舉止都能做到公正合理,合乎道義。起到一種促進和抑制作用。

比如在漢代有個讀書人叫荀巨伯,當他得知朋友生了大病,於是他千里迢迢的到朋友家去探望朋友。倒霉的是,這時候剛好有一群外族的強盜去他朋友的村莊搶劫。於是村裡的所有人都跑出去躲難了,但是他朋友因為生病了走不了,於是被強盜圍困了。這時候他的朋友就勸荀巨伯說:這裡太危險,強盜馬上要來了,你趕快離開這裡,還來得及。然而荀巨伯卻說,我遠道而來探望你,就是為了照顧你,幫助你,這個時候正是你需要我幫助你的時候,我又如何能忍心離你而去呢?說完話,荀巨伯就走到屋外,等強盜走近了說:我的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拋棄他,所以我希望用我的性命來取代我朋友的生命。 聽完荀巨伯的話,強盜的首領感慨的說:我們都是無義之人,怎麼能來搶奪這個有義氣的人呢?於是馬上下令手下的強盜們全部撤走,並且放過了荀巨伯和他的朋友。

你看荀巨伯成功的用自己的大義凜然化解了這次劫難。這也就是道義正義在一個人身上體現他品德最好的例子。所以道義作為一種品德是具有感化他人的意義的。

然而我們知道像荀巨伯這樣的君子只有一個,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講義氣的,恰恰相反有人卻用儀正義,義氣,道理來裹挾,道德綁架,愚昧蒼生,甚至成為某些人嘩眾取寵,背棄大義的借口,反而走向了道義的反面,這種人我們稱之為偽君子。

還有個故事。戰國時期,由於迫害過范睢的魏國國相魏齊怎麼也不會想到,范雎居然取得了秦王的寵信,成為了秦國的宰相。所以范睢對魏齊進行了瘋狂的報復,要求魏國交出魏齊的人頭,否則將會血染大梁。魏齊聽到了風聲,就馬上跑到了趙國的平原君那裡躲藏起來,但是他的行蹤最終還是被秦國人給查到了,這個時候范雎想了一個辦法,假裝邀請平原君去秦國商討大事,藉機將平原君扣留了下來,這時候情況就給趙王寫了一封信,逼迫趙王只有交出魏齊,才能保證把平原君安全的放回去。

趙王為了保護平原君也只等按照秦國的意思辦。可誰知,眼看著自己的朋友魏齊性命不保,虞卿突然這時候挺身而出,果斷的拋棄了趙國的宰相的頭銜和趙國的一切,跟魏齊一起亡命天涯。看似俠義精神在虞卿的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現,雖然他最終也沒能拯救魏齊。虞卿獲得了俠義的美名,然而趙國卻成為了秦國的瘋狂報復對象。

那麼這種俠義精神到底可取不可取了?我們或許忘了虞卿的另外一個身份,趙國宰相。作為一國宰相,最終為了幫助朋友卻拋棄了國家利益。成全了朋友的友情,卻廢棄了對國家的忠於職守,克己奉公的大節。虞卿的行為到底算不算是講道義,講義氣呢?很顯然不算,因為這個故事他因為私人的情誼去幫助朋友,雖然獲得了美名,但是卻廢棄了大義。或許有人會問了虞卿在這個事情裡面得到了什麼利益呢?其實他是打著義氣的旗號成就了自己俠義的美名。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在看史書或者歷史故事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保持思考,因為古人的言行舉止其實都帶有某種目的的。講道義,講義氣,講公益是好事,但是有人卻用義氣的故事去為自己獲得美名,為自己的私心服務。 所以說,道義這件事情應該一分為二去看,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事情,有人用道義去做利國利民的事情,同樣也有人用道義去欺世盜名。就看你的心是怎麼樣的?

所以講義氣並不反對,但我們在生活也時刻要注意提防那些善於用義氣來包裝自己的人,為什麼要提防呢?因為真正講義氣的人是不需要包裝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識破呢?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說的是,道德、仁義,禮樂、忠信其實是有兩面性的,道德既可以是一種民族文化,社會道德,個人品質,有益於社會的和諧發展,但同時有人卻也將其作為偽裝的工具,比如我們所常見的偽君子,用道德偽裝自己的小人,俗稱偽君子。就如鬼谷子所言的「由夫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謀,先取詩書,混說損益,議論去就」,這句話鬼谷子告訴我們所謂的道德,只不過是人為制定的約束他人的標準而已,既然是人為的就必然帶有不同的目的。有人為公,有人為私,我們一定要提防後者,謹防有人用道德的名義忽悠我們。真所謂真小人易躲,偽君子難防,識破虛偽才是智者。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