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明德來源|明德廬

我的老朋友康美葯業這次是真的「出事」了,可能還相當嚴重,因為從不認錯、動不動就發布「澄清公告」的它,這次「破天荒」的對投資者進行了提醒,似乎到了「其言也善」的地步。人家出了這麼大的「事」,作為「老朋友」,如果不問候問候,那也太不夠意思了。

康美出什麼事了?原來4月30日康美葯業披露了2018年報,與年報一同披露的還有兩份特殊的材料:《康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和《關於康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財務報告非標審計意見的專項說明》。無論是康美葯業的投資者,還是喫瓜民眾,都被這兩份文件所披露的資訊,驚得目瞪口呆。

根據會計差錯更正公告,康美葯業前期一共有22會計科目出現「差錯」,本文按照差錯的大小,列示如下:

(1)多計貨幣資金299.44億。多計貨幣資金意味著什麼?通俗的說,就是口袋裡本來沒有那麼多錢,硬說自己有錢,而且都是現鈔。這和曾經在網上炫富、如今已經判刑的那個郭美美差不多。不過郭美美頂多在網上曬曬自己的LV包,小打小鬧,康美葯業的手筆可絕對不同凡響,隨便一抖擻,就是近300億。300億是啥概念?有人說大約300多噸,如果用小型貨車裝載,大概能夠排一公里長。這麼多的銀子,康美葯業如同「72般變化」的齊天大聖,說有就有,說沒就沒了,你說神奇不神奇!

(2)少計存貨195.46億。康美葯業主營業務是中草藥及其飲片,近兩百億的中草藥、飲片如果用大貨車運輸,那得是一條多麼壯觀的長龍!當然,存貨一般是放在倉庫裏,近兩百億的存貨,用「堆積如山」來形容也絕對不過分。存貨是要定期盤點的,堆積如山的貨物,盤點人員居然「視而不見」,豈非咄咄怪事?

(3)多計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103億,多計營業收入88.98億。營業收入也好,收到現金也罷,總之都是賺到錢了。但多計就是沒賺到錢硬說賺到錢了,說得通俗點就是在吹牛皮。不過這個牛皮吹得有點大,把牛吹到天上去了。因為兩者相加接近200億,如果兌換成現金,用小型貨車裝載,大概也會排成一公里。

(4)多計營業成本76.62億。多計營業成本通俗的說就是辦事沒花那麼多錢但非得說花了。我經常提醒客戶如何防範風險,告訴他們虛列支出是「不法分子」從公司撈錢的常用手段之一,不知道康美葯業虛列這麼多的支出,是不是存在「不法分子」?

(5)多計購買商品、提供勞務支付的現金73億。這和多計營業成本性質類似,不再囉嗦。

(6)少計應收帳款6.41億,其他應收款57.14億,兩項相加總共63.55億。無論應收帳款還是其他應收款,都表明你是債主。別人欠你這麼多錢,都不屑一「計」,是何等的慷慨大方,如果評選中國最好的債權人和商業夥伴,非康美葯業莫屬。

(7)少計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38.22億。大概康美葯業太有錢了,幾十億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不用記賬。

(8)多計未分配利潤32.58億。這和郭美美是同一個套路。

另外,低於10億的差錯還有十二個科目,就不再一一說明,統一列示如下:

少計在建工程6.32億,少計銷售費用5億,多計盈餘公積3.62億,多計收到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3.6億,少計購買資產支付的現金3.52億,少計財務費用2.28億,少計其他應付款1.9億,少計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1.38億,多計應收利息0.47億,少計遞延所得稅稅款0.30億,少計所得稅費用0.19億,多計資產減值損失0.12億。

在這裏請教一下學會計的朋友,有沒有這個專業術語:會計差錯發生額?如果沒有,建議會計學增加這個詞。本文暫時使用一下這個詞。康美葯業會計差錯發生額總計為:999.55億,近乎千億,且覆蓋二十二個主要會計科目,如何不讓人喫驚?

另一份文件的內容是在說明為啥今年康美葯業的審計報告是非標意見。鑒於所涉金額僅為120多億,與千億相比,不免「相形見絀」,可以忽略不計,不再贅述。

我和康美葯業「相識」於六年前,那時,《證券市場週刊》聯合北京中能興業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對康美葯業某些土地和項目進行了數月調查,於2012年12月15日在證券市場週刊發表了封面文章《康美謊言》,」認定「康美葯業某些土地根本就不存,某些項目嚴重「注水」,「指控」康美說謊。隨後又根據康美葯業的表態,再發重磅文章《九問康美》,康美隨即發布澄清公告,對「九問」一一做出回應。然而,康美的澄清公告,並沒有澄清媒體的質疑。比如:根據《康美謊言》一文刊登的廣東省普寧市國土資源局給記者出具的《證明》,證明「普府國用(2008)第特00098號土地證不存在」。而康美葯業2008年5月6日公告的《廣東康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認股權和債券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封卷稿)第154頁「(四)重大期後事項」的第一項卻明確載明:「2008年2月,公司已經取得普寧市政府核發的《國有土地使用證》(普府國用【2008】第特00098號)」。既然康美葯業在此公告中明確表示已經取得了該《國有土地使用證》,為什麼土地管理部門卻「證明」此證不存在呢?康美葯業發布的《澄清公告》對此沒有做出任何解釋。再比如,根據該《澄清公告》,表明公司現有的土地使用權面積較原來披露的面積有所調整,但究竟是調增還是調減?具體數額是多少?該《澄清公告》並沒有給出翔實的數據,以證明公司實際擁有的資產與記錄的資產完全「賬實相符」,沒有消除虛增資產的質疑。與此同時,一些專業人士和機構力挺康美,對《證券市場週刊》和中能興業的動機表示質疑,認為康美遭遇了「渾水式」做空。

鑒於康美葯業的澄清公告「澄而不清」,而一些專業機構和人士又對週刊和中能興業的動機提出質疑,造成康美葯業的股價出現了波動。本人那時閑得「蛋疼」,致函證監會,請求監管部門對康美葯業和媒體進行調查。監管部門很給面子,很快就致函本人,稱「來信收悉」,表示「經研究,對來信反映的事項」,「予以受理」。然而,接下來,就沒有了下文。媒體自然也就偃旗息鼓,我也漸漸淡忘了,只是依稀的記得有自稱康美葯業的投資者打電話威脅和辱罵我。

自從與康美「結緣」後,我對康美自然格外關注。康美葯業在此後的幾年裡,一舉成為白馬股,市值兩度突破千億,成為首隻市值超千億的醫葯股。並且還創立了康美中國中藥材價格指數,可謂是風光無二,直到2018年底接受監管部門調查。

不得不佩服媒體人真的是太有才了。當年他們用「謊言」形容康美,以今日千億差錯結果來看,真的是很精準。康美的董事長接受採訪時稱「財務差錯和財務造假是兩件事」,否認財務造假。而康美葯業在致投資者的道歉信中,將出現千億差錯的原因歸結為稱「快速發展」「帶來的」。這樣的說法不但是在挑戰法律的底線,也是侮辱公眾的智商。快速發展造成千億的會計差錯,難道康美所招聘的財務人員是「看門」的老大爺或者是幼稚園 大班的孩子?如此彌天大謊,說得如此輕鬆自然,看來康美葯業說謊的本領已經修鍊到臉不變色心不跳的境界了。

這幾天我始終在想,如果當初監管部門嚴肅認真的對康美葯業展開調查,敲打敲打康美,也許康美就不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其股價也不會兩度突破千億,投資者也不會遭受如此慘重的損失。如今康美捅出千億的大簍子,根據退市新規,恐怕危矣。當然,根據現行的退市制度,即便康美被處以極刑,造假者也能夠全身而退、毫髮無損。但20多萬的投資者可就慘了,如果真的到了那個地步,有人傾家盪產將不可避免。行文至此,我突然出現幻覺,眼前浮現出我家曾經的那隻肥大而又慵懶的貓,似乎聽到有人悄悄地在和我說康美的董事長是行賄高手。

近期原創文章

反做空資訊中心

世界那麼大

掃我帶你去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