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時尚博主口中,有這樣廣爲流傳的一句話:每個女生都要有一雙高跟鞋。高跟鞋對女生來說,除了意味着修長的美感,也往往代表着一種走上職場的成熟。

  但如果規定,你一定要高跟鞋上班,不穿則面臨被辭退的風險呢?

  估計不少女生看到這句假設,就已經感覺到了一絲腳痛。

  雖然國內很少有公司會這樣硬性規定,但這並非聳人聽聞。在全世界範圍內,不少行業或崗位的“職業着裝規範”中,高跟鞋都成爲了職業女性的“必備武器”。

  在日本,女性必須穿高跟鞋上班,就是一件不成文但人人都默認的規定。而最近,日本社交網絡上掀起了一場#Kutoo運動#,就是在反對這件事。

  一雙高跟鞋真的可以代表女性的“職業精神”嗎?

  今年三月八日,在日本東京,有450名女性走上街頭遊行。隨後,一個名爲#KuToo運動#的標籤在日本社交網絡上得到廣泛關注。

  “KuToo”一方面有效仿“MeToo”之意,另一方面“KuToo”與日語裏“鞋”和“苦痛”的發音十分相似,“ KuToo運動”的訴求,就是解放日本職場上“女性必須穿高跟鞋上班”這條規則。

  在日本職場上,平底鞋被普遍認爲是隨意的表現,而高跟鞋則代表着“職業性”“專業性”。

  “上班必須穿高跟鞋”雖然沒有寫進所有公司的基礎守則裏,但在日本幾乎人人都會遵守,淺口、黑色的高跟鞋配上西褲或西裝裙,是日本職業女性一套最基礎的搭配。

  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這條規則的人,是日本女藝人石川優実。

  今年1月24日,她在社交網絡上發文稱:“我想,總有一天要改正女性穿高跟鞋上班這個習慣。我在讀專門學校的時候曾連續穿了一個月的高跟鞋,因此腳也受傷了,學校也沒去了。爲什麼女性們要穿着高跟鞋,腳痛着工作呢?明明男性只要穿平跟鞋……”

  這段話引起了很多日本女性的同感,她們紛紛站出來,講述自己的“高跟鞋磨難”。

  有的女生包裏,每天都帶着必備創可貼,好隨時處理磨破的腳皮。

  有的女生說自己是扁平足,根本不適合穿高跟鞋走路。

  有的女生穿着高跟鞋出門,剛走了1個小時路,腳就痛到爆炸。

  有人用漫畫的形式,支持女性們爲自己的雙腳自由“戰鬥”。

  聽完這麼多,感覺每個被迫穿高跟鞋上班的女生,都成了阿基琉斯。

  所以高跟鞋的發明,就是爲了折磨大家的腳嗎?

  翻閱衆多科普高跟鞋歷史的文章,我們會發現,高跟鞋的具體起源雖不可靠,但它曾經一度與男人息息相關。

  高跟鞋在進入歐洲上流社會之前,早幾個世紀,就是西亞人的馬術裝備。穿着這種鞋子,可以讓男人們更好地固定自己在馬上的姿勢,也就更便於射箭戰鬥。

  而當高跟鞋進入歐洲,它開始褪去自己的實用性。在17世紀,歐洲貴族們用穿高跟鞋來顯示自己的權勢與地位,因爲能穿“不舒服”“不方便”的高跟鞋,必定是養尊處優、無需勞動的人。

  17世紀的天鵝絨高跟鞋

  最出名的喜歡高跟鞋的君王,就是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不少畫像中,他都穿着自己喜愛的紅色皮革高跟鞋,盡顯自己的高大形象。

  到了18世紀,高跟鞋分爲了男性款式和女性款式。男性的鞋子變得更加寬厚結實,逐漸成爲他們騎馬打獵時的實用裝扮。而女性的鞋子則保留着華美精緻的一面,只適合在家中或正式場合穿着。

  18世紀末,歐洲男性幾乎不再穿高跟鞋,因爲他們需要顯示的氣質是理性、穩重的,高跟鞋成了感性、非理性的女性的專屬着裝。

  來到當代,高跟鞋已經完全成爲了女性氣質的代名詞,一個穿着高跟鞋出門的男人絕對是回頭率200%的。

  高跟鞋自從離開了男性世界,變成了女性的符號後,就逐漸和西裝一樣變成了職場搭配。

  在工作中、正式場合上,高跟鞋意味着端莊、穩重、成熟、女性魅力。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這麼認爲。

  2015 年,一個名爲Nicola Thorp的女孩,在倫敦普華永道前臺第一天上班時,被告知必須穿“2-4英寸跟的高跟鞋”。她拒絕了之後,被負責運營普華永道前臺人力的外包公司Portico勸退。

  這件事在BBC報道後,兩天之內,Thorp在網絡上發佈的請願書的支持者從6000多人增加到12萬人之多。

  同年,在電影《卡羅爾》的戛納首映禮紅毯上,有幾位年長的女性電影工作者因爲穿平底鞋,而被主辦方拒絕在紅毯之外。隨後,女演員斯圖爾特在紅毯上脫下了自己的高跟鞋,對此表示抗議。

  同場紅毯上穿着恨天高差點摔倒的女演員艾米麗 · 布朗特,在新聞媒體上對主辦方說:“我們都該穿平底鞋走紅毯,我們有這個權利。”

  從這些事情來看,穿高跟鞋的女性,纔是被認爲是得體的、富有職業精神的,而穿平底鞋的人是隨意的、不規範的。

  在上個世紀的劇集中,通過西裝、高跟鞋等,人們可以很輕易將職業女性與家庭女性的形象區分開。

  然而現在,女性身上的職業精神,早已經不需要着裝來表達了。醫院裏、新聞編輯室裏的女性,她們的專業眼光、奉獻精神、進取精神,體現在她們如何處理某一場手術、某一起新聞。

  所謂“穿Prada的女魔頭”,只是一種被塑造出來的女性職場形象。

  在工作中,穿高跟鞋幾乎看不到什麼實用性,它只能帶來一種所謂的審美。而背後也暗含一種性別歧視,女性只有穿上高跟鞋纔會更女人、更迷人、更顯專業。

  那麼,開頭的“KuToo運動”是爲了徹底讓高跟鞋從女性的世界消失嗎?並非如此。

  石川優実說,這個活動不是希望人們仇視高跟鞋,而是希望日本的職場女性有選擇穿或不穿的權利。

  有人認爲高跟鞋的樣子很美沒有錯,喜歡穿高跟鞋的女生也沒有錯。只是我們不想被迫、被規定應該穿什麼,還把我們的能力與外表着裝掛鉤。

  當然,在職場着裝規定上,不少男人也還被迫夏天穿着厚重的西裝。所以在日本也有不少女性,在爲自己雙腳自由戰鬥的同時,也呼籲可以讓男性們從死板的正裝裏解放出來。

  縱使高跟鞋各有各的美,但你也可以有穿或不穿的選擇權。

  互動話題

  你認爲女性上班一定要穿高跟鞋嗎?

  男性也一定要穿正裝上班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