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體重超標,今後易患高血壓 新聞 第1張

體質指數(BMI)增加或肥胖是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許多研究都表明,高BMI水平和體重過度增加與高血壓發病率顯著相關。

近日,《美國心臟協會雜志》(JAHA)刊登了一篇來自山東大學學者的縱向隊列研究,分析了青年時期不同類型的BMI軌跡對後期高血壓風險的影響。結果表明,青年時期BMI軌跡對後期高血壓風險具有顯著影響,20~30歲更是高血壓事件的關鍵時期,控制青年期體重指數對於預防後期高血壓發病非常重要。

@所有人

體重變化大,高血壓風險高,吃動平衡很重要

青年人體重超標,今後易患高血壓 新聞 第2張

預防高血壓

經常測量血壓

安醫大二附院心內科主任吳繼雄建議,高血壓患者最好在家中準備一個電子血壓計,如出現頭痛、心悸、多汗、視力模糊等現象,應立即測量血壓,並在必要時就診,減少腦卒中、冠心病等嚴重並發症的發生。

維持理想體重

肥胖是高血壓病的主要誘因之一,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戒煙忌酒,適當運動,達到並維持理想體重有助於控制血壓。

飲食注意清淡

“重口味”也是高血壓的誘因,正常人食鹽攝入宜小於6克/日,

對輕度高血壓或有高血壓家族史者,每日供給食鹽以 3~5克為宜,中重度高血壓者攝入宜更少。

不論男女老少,體重控制始終是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從近來的研究看,體重變化率對於高血壓的發生也很重要。

上述研究數據來自濟寧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共納人3271名年齡在2040歲之間的成年人,所有參與者在首次檢查時均血壓正常,平均基線年齡為28.7歲。平均隨訪年份為5.5年,隨訪期間受試者BMI和血壓反覆測量(4—11次)。

研究者確定了青年期的四種BMI軌跡,即保持低BMI指數(BMI在20一40歲持續存在於21kg/m的低水平)、中等增加(BMI從20歲時的21kg/m逐漸增加到40歲時的25kg/m)、高增長(BMI從20歲時的23kg/m逐漸增加到34歲時的29kg/m)、急劇增加(BMI從20歲時的18kg/m迅速增加到32kg/m)。結果發現,BMI急劇增加的軌跡組高血壓風險顯著高於BMI增加較少的穩定軌跡組,風險比值高達12.33。綜上不難看出,BMI增長越快,幅度越大,高血壓風險越高。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姜韜建議,各年齡段人羣都應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除堅持日常身體鍛煉之外,蔬菜和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應吃各種各樣的奶製品,少吃肥肉。每天攝人糖分不超過50克,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8杯白開水和茶水。

@20~30歲年輕人

事業發展期,健康易被不良習慣“綁架”

青年人體重超標,今後易患高血壓 新聞 第3張

很多人認為,中年是發福的危險時期。然而,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20~30歲纔是最需要警惕長胖的年齡段。處在20~30歲的年輕人,初入社會,在社會經驗快速累積的同時,體重往往也一不小心隨之增長。

研究人員通過研究700名這一年齡段的人體重變化的情況,找到了體重增長的原因。該研究負責人凱萊博士分析說,畢業離開學校是要特別注意的一個長胖危險期,很多人離開學校開始工作之後都減少了參與運動的時間。此外,因為工作量大,人們會以需要補充營養物質為由,大量攝入高熱量食物。同時,一些人還會因為工作壓力大而暴飲暴食,發泄自己的情緒。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黃濤表示,無節制的飲食習慣,尤其是長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增加肥胖風險。節食首先是控制脂肪的攝入,而蛋白質和糖並不直接導致肥胖。另外,堅持運動對控制體重也至關重要。

此外,一些這一年齡段的女性會懷孕生子,懷孕要注意胎兒的安全成為不愛運動的擋箭牌,而且很多女性徹底放棄控制飲食的想法。據此,凱萊博士認為,其實懷孕女性也應該合理計劃自己的飲食和活動,而不應該毫無控制。

@年過30歲的人

生活穩定,心寬體胖,體重管理為時不晚

青年人體重超標,今後易患高血壓 新聞 第4張

對於年過30的羣體,不妨根據上述實驗的BMI變化趨勢對號入座,回顧一下自己體重的變化趨勢,如果不達標,現在控制也為時不晚。

人在30~35歲之間,身體器官的機能開始下降,相應器官的代謝也自然下降,熱量消耗也會隨之減少,由此積攢下來的脂肪“住”進腹、臀和大腿等處。這一年齡段的人事業、家庭、地位等都趨於穩定,心寬體胖。這些是由於精神作用於內分泌所造成的。另外,因忙於工作等原因,體力活動減少,熱量消耗也隨之減少。

姜韜建議,對於普通單純性肥胖的人羣,飲食均衡、限制能量的攝入,如控制膳食總量,特別是限制脂肪、糖分攝入,攝入足量的膳食纖維,多運動和保持一定強度運動,尤其要避免經常性社交聚餐、喝酒、抽煙、過量飲食、大量吃甜食、吃油炸食品作為緩解焦慮的方法;對於患有重大疾病的肥胖者,應該遵從醫生的指導科學減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