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公司前總裁凱瑟琳·格雷厄姆於00年7月7日去世,終年8歲。她的兒子唐納德·格雷厄姆說,格雷厄姆夫人出事那天去愛達荷州的森瓦利參加一個會議,在人行道上摔倒,頭部受了傷。隨即她被飛機送到博伊西的一家醫院,接受了腦部手術,但一直未能恢復知覺……女性塑造傳媒帝國格雷厄姆夫人是美國新聞界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她在生命的最後十年,登上了華盛頓政治和社會權勢集團的頂峯——而她在剛剛失去丈夫時,怎麼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會佔據如此重要的位置。直到格雷厄姆接替父親和已故的丈夫成為華盛頓郵報公司的總裁、後來又成為其發行人以後,這份從前發行量一般、口碑更一般的報紙才漸漸成為美國的一流大報。後來,由於它不依不饒地報道了水門事件、致使尼克松於97年辭去總統職務,該報又登上了新的高峯。998年,80歲高齡的格雷厄姆夫人因其自傳《個人的歷史》而榮獲普利策獎,她的事業由此達到巔峯。諾拉·埃夫龍在評價這本暢銷的回憶錄時指出:「她從女兒成為妻子、寡婦、最後成為一個真正女性的歷程與本世紀婦女的進步過程驚人地相似。」在她的丈夫菲利普·格雷厄姆96年自殺時,格雷厄姆夫人已經是個孩子的母親。在此之前,父親將《華盛頓郵報》的控制權交給了她丈夫,丈夫死後,格雷厄姆初進報社,發現公司裏男人主宰著一切,而員工們不習慣董事會突然有女性出現,也極不相信她有管理報紙的能力。起初,格雷厄姆認為自己只是臨時的過渡人物,為了最終將報紙交給自己的孩子努力支撐著局面。而結果卻出人意料:因為她管理有方,這張普通的報紙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巨額資產的傳媒帝國。丈夫手握報社大權凱瑟琳·格雷厄姆97年6月6日生於紐約。她的父親尤金·邁耶在華爾街起家,成為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接著組建了復興金融公司,而後又被任命為世界銀行一任行長。她的母親阿格尼絲·厄因斯特是個身材很高、專註於自我的女人,在知識和藝術方面很的抱負。在格雷厄姆夫人的記憶中,童年是孤獨的。父親因為工作總不在家,母親四處遊歷,常常寫信回來談自己如何在社交場合大受歡迎。凱瑟琳6歲的時候,父親在公開拍賣中花8。萬美元買下了行將破產的《華盛頓郵報》。當時這家報紙發行量為萬份,每年虧00萬美元,在華盛頓當時僅有的家報紙排名最後。由於渴望投身新聞業,凱瑟琳在舊金山新聞社得到了一份工作,後來才進入《華盛頓郵報》,在社論版工作,處理讀者來信。她父親說:「如果她幹得不好,就會被解僱。」在99年的華盛頓,到處是匯聚到首都為羅斯福政府效力的年輕人。其中就有來自佛羅裏達的菲利普·格雷厄姆,一個才華橫溢、年輕有為的律師,最高法院的書記員。當格雷厄姆向凱瑟琳求婚時,羞怯而不自信的她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好運。凱瑟琳同意了他的條件,即跟他回佛羅裏達從事家庭乳品業。但情況發生了變化,格雷厄姆很快接受岳父的邀請,進入了《華盛頓郵報》。他0歲時成為副社長,歲升任社長。在岳父的安排下,格雷厄姆所擁有的公司股份超過了妻子,因為父親認為「任何男人都不應處在為妻子工作的境地。」對此,格雷厄姆沒有表示反對,因為她知道保住《華盛頓郵報》對父親有多重要。夫人決不坐以待斃格雷厄姆先生一心撲在《華盛頓郵報》的發展上,他通過談判,積極收購競爭對手《時代先驅報》,並與參議員約約瑟夫·麥卡錫及其反共運動展開了較量。後來,格雷厄姆在華盛頓的影響與日俱增,成為約翰·肯尼迪總統和林登·約翰遜副總統的密友。格雷厄姆97年首次出現精神崩潰。他恢復得很慢,但最終還是重新融入了華盛頓的生活。96年,在《新聞週刊》年輕記者布拉德利的敦促下,格雷厄姆通過談判收購了這份刊物。後來他還收購了幾家電視臺。當格雷厄姆夫人發現丈夫與《新聞週刊》的一名僱員有雜時,她感到十分震驚。但更大的打擊還在後頭:她發現丈夫正處心積慮地要清除她,以奪取《華盛頓郵報》的所有權。當時,由於岳父給了他大部分A種股票,格雷厄姆已經佔據了控股地位。但格雷厄姆夫人不想坐以待斃。她打定主意,除非丈夫放棄足夠的股份而使她控股,否則不答應離婚。格雷厄姆的病越來越重,最後醫生診斷他患有躁狂抑鬱症。96年8月的一個週末,在位於弗吉尼亞的一個農莊裏,8歲的菲利普·格雷厄姆用一支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非痛之餘,6歲的格雷厄姆夫人不得不走到臺前,努力支撐《華盛頓郵報》,希望能將這份家產傳給兒子們,儘管需要自己管理《華盛頓郵報》使她感到非常惶恐。接管報紙兩年以後,格雷厄姆夫人任命《新聞週刊》華盛頓分部主任布拉德利為副總編輯,接著很快升任總編。他們組成了一個令人驚嘆的班子,推動《華盛頓郵報》進入了一個最生氣勃勃的時期。969年,格雷厄姆夫人給自己加了一個頭銜——除了華盛頓郵報公司的總經理以外,還出任發行人。郵報頂風一舉成名97年6月,《紐約時報》開始刊登越戰期間五角大樓的決策祕史,被稱為《五角大樓文件》。幾天後,聯邦法官對《紐約時報》下了臨時限制令,這是美國有史以來一次實施這樣的預先禁令。《華盛頓郵報》的編輯記者們爭相獲取《五角大樓文件》。然而,當時公司正處於上市階段,僱員們擔心,如果在《紐約時報》被禁之時刊登《五角大樓文件》時,作為發行人,格雷厄姆夫人面臨抉擇。編輯記者們催促她趕快刊登該文件,但律師們擔心這樣做會使整個公司(公司報紙、雜誌、電臺和電視臺等)處於危險境地,建議她三思而後行。格雷厄姆夫人後來回憶:「我既緊張又害怕,深吸了一口氣說:『繼續,繼續,繼續。馬上刊登。』」最高法院同時審理了《紐紐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案子。97年6月0日,法官們以6對的票數反對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刊登《五角大樓文件》。這次表決被認為是新聞自由的一次重大勝利。布拉德利說,《五角大樓文件》的刊登陸是《華盛頓郵報》歷史上的重要時刻。他說:「此後《華盛頓郵報》便躋身一流大報的行列。我們有一個未言明的目標,就是使《華盛頓郵報》能與《紐紐時報》相提並論,此前人們從不這樣認為。」97年6月7日,在尼克松獲得連任之前個月,有個人在祕密闖入水門飯店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時被抓獲。《華盛頓郵報》開始了周密的調查,最終發現此事與白宮有關。面對尼克松政府的威脅,《華盛頓郵報》沒有屈服,在頭版刊登了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的文章,還附帶了社論和漫畫。事實證明,尼克松政府所說的「低級夜盜」其實是白宮授意的一個陰謀,旨在收集民主黨對手的情報,敗壞敵人的名聲並阻撓民主政治進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報道水門事件的只有《華盛頓郵報》一家。在調查過程中,公司下屬的兩家電視臺的許可證受到質疑,格雷厄姆夫人和伍德沃德、伯恩斯坦這兩名記者也不斷受到威脅。二年初,水門飯店的「夜盜」被判有罪,其中一人為爭取從輕處罰,寫信給地方法院法官,承認自己作了偽證,且背後有高層人士指使。這封信證明《華盛頓郵報》調查這起醜聞是完全值得的。由於對此事的報道,《華盛頓郵報》獲得了97年報普利策獎。與此同時,參議院開始調查這起醜聞。真相大白以後,尼克松於97年8月辭職。漸漸地,格雷厄姆夫人能夠越來越自如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她頻繁出國旅行,與國外政要會晤。她在喬治敦的家中也常常高朋滿座,在人們看來,就榮耀程度而言,得到她的邀請僅次於到白宮的邀請。隨著事業的發展,格雷厄姆夫人留給個人的時間很少。但閑暇時,她喜歡與孫兒孫女們在家中度週末,共享天倫之樂。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