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民國以來命理學傳授的演變 原文作者:潛伏哨 在古代,巾(祿命算命)、皮(戲劇賣唱)、爪(獻武雜技)、李(草藥郎中)大體是流動性謀生。那時印刷水平很低,街頭算命先生只能帶幾本最實用的書闖江湖,因為街頭算命先生的客戶大體是社會的中下層,使用格局、調侯這類面對社會中上層技法的機會不大,反而以十神字面組合、地支祿旺專位的財官印等為主的財官派技法卻是喫飯本領,於是長期實戰經驗總結的賦、決、經等成為首選。在長期的實務中,自己的個人心得就成為今天后學稱的祕訣。那時,給達官貴人算命的格局、調侯這類技法主要是士大夫階層部分人士所用,為書房派。民國以來,隨著印刷和新聞水平的提高,給各界名人算命成為命理界時尚和吸引了一些對命理感興趣的人士。於是《子平真詮》、《造化元鑰》等書研究和注釋風行,在給初學者授課的時候,不講格局、調侯,彷佛沒有講課。。。。。1949年之後的臺灣,對祿命行實行了祕密管制。新的潮流是講課不要錢、算命要錢。。。。。坊間只教初學、老師只講理論。。。。。最後不知怎麼地就成了初級教材開篇不久就是格局、調侯。。。。。於是牽扯到日主強弱與用神漩渦。於是臺灣的命理愛好者,尤其是知識分子和白領發出了命理易學難精的感慨,會看書不會實務成為主流。解放以後,大陸這邊是除封建迷信。。。。。直到80年代末,以邵偉華為首的江湖大師橫空出世,90年代後期一批打著復興中國傳統命理文化的高校、研究所的教授、系主任、博導紛紛登場,為現代書房派。仔細比較兩類人的著作不難發現,抄襲、模仿臺灣書籍的痕跡很濃重。2000年以後,大陸江湖人士開始搞創新了,比如新的格局論、新的刑沖合會論。。。。。真實的原因是用模糊不定的命理規則彌補自己的算不準和搞不清。現代書房派似乎對傳統命理文化的資料收集、古籍整理、歷史研究鮮有興趣,會看書不會實務成為他們難言之隱。我對梁湘潤先生懷有敬意(只是他的普通讀者而已),是因為他心胸坦蕩地把民國以來的命理史以及命理愛好者的困惑說出來了。他從來沒有在書中對別的作者和書進行評論,但是留意命理史,我很快調整了學習的方向,在此之前,我也是深陷格局、用神、日主強弱。他的初級教材,以十神定位、財官派為主導,實際上是面向現代廟門、地攤算命先生的,也是面向最廣大人民羣眾的。他的中高級教材,則是以專題的形式系統闡述了刑沖合會、神煞、格局、調侯、流年、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