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錢,作為普通百姓這一輩子很難再攢起來。銀行貸款追債也得追死了。」上海市普陀區某公司倉庫員工魏宏無奈地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事情發生在四個多月前。這漫長的一百多天,魏宏都在失眠和揪心中度過。

2018年8月15日晚11時,魏宏的手機在充電時推送了一條廣告,廣告寫著「曹楊小夥在家半年買車買房、曹楊兩夫妻半年在家存款驚人」的誘人字樣,這對剛來上海半年的打工仔魏宏來說實在是個不小的誘惑。好奇之下,他點開鏈接,頁面跳轉到浙江易慧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理財項目,映入眼簾的是「老百姓理財好去處,低風險高收益,保本保息」。

看過廣告後,魏宏通過手機瀏覽器查詢了易慧隆公司的相關信息,在看到正規的註冊信息和多篇好評後,便下載了易慧隆APP。16日凌晨,他以門檻價100元購買了「三天期日息0.72%」的理財產品。三天後,他如期從理財平臺獲得了利息。

初嘗甜頭的魏宏加深了對易慧隆的信任。8月22日至24日,他逐漸加大了資金投入,通過支付寶綁定的信用卡、花唄、招商銀行儲蓄卡向易慧隆轉入超過18萬元。中間取現利息正常。9月15日,魏宏照常打開易慧隆APP,卻發現內容頁變成空白,然而變成空白的還有他的大腦。

易慧隆跑路了,APP裡面的錢無法取出,經過計算,除中間取出的部分資金外,被套金額超過14萬元。問題的嚴重性在於,這筆錢幾乎全部是信用卡透支的,魏宏是月薪四五千的「月光族」,這次欠下的「窟窿」用他全部的家當都填不上。

魏宏遭遇的不僅是P2P「爆雷」,還有虛假廣告的「陷阱」。時隔四個多月,記者在百度、360、搜狐等多個瀏覽器中以「易慧隆」為關鍵詞進行檢索,還能看到若干篇推廣的軟文,如《有了易慧隆,理財的事不必親力親為》《個人、家庭投資交給專業的易慧隆》等,在這些帖子之下,則是數十名受害網友的聲聲討伐。

虛假廣告之門

為了追回本金,魏宏曾親自找到易慧隆公司的註冊地址,結果卻發現公司並不存在。

「杭州古墩路619號就不存在易慧隆公司。門面的玻璃門上貼著出租廣告,很久沒人的樣子。旁邊水果店的老闆也表示從來沒有見過易慧隆這家公司。」魏宏告訴記者。無奈之下,他想到自己使用的是360手機,於是轉向360方面尋求幫助。然而,負責廣告業務的360推廣客服告訴魏宏,根據魏宏提供的廣告網址,無法查到易慧隆公司備案的記錄,也就是說,360從未推廣過易慧隆理財的廣告。

問題是,如果360從未推廣過易慧隆的理財廣告,那麼相關信息為什麼會出現在手機鎖屏中呢?

懷著疑問,經濟觀察報記者致電360推廣,經溝通後,記者瞭解到商戶關於簽約、開戶、廣告投放、後期維護等事宜均由中間商(廣告公司)代理,360方面並不介入,平臺只是負責對中間代理商進行監管。不僅是360,記者從百度、新浪、騰訊等多家知名平臺處瞭解到,上述企業均不與個人和小型企業直接開展合作,而是交由中間商代理操辦。

這讓記者想起2018年3月份央視曝光的今日頭條「二跳」事件,即點擊文章中的合規產品會跳轉到原本不符合要求(沒有資質)的產品上。對於「二跳」這種傳播沒有合規資質產品的做法,今日頭條廣西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在二跳上,(沒有資質的)產品可以自由上。在資質上有作假成分。只要想做,肯定會幫你做這些資質。」在進一步的開戶和操作上,今日頭條會向商戶引薦廣告代理公司作為中介,對此,央視進行了解讀:「違法環節都要交給代理公司辦理,萬一被查,可以把一切過錯推到代理公司身上,今日頭條不會承擔主要責任。」

隨著廣告自主式投放需求的增加,為傳統企業聯入互聯網的廣告公司也越來越多,已然成為網路廣告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這原本是連結千萬個體商戶與平臺的橋樑,但同時也為中間人牟利提供了方便。經濟觀察報記者從北京全時天地在線網路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處瞭解到,若想在大型平臺投放廣告,需要商戶提供營業執照和產品網站鏈接。

但當記者問道「理財產品是不是管得很嚴,難以投放」時,得到的回應卻十分隱晦:「確實管得嚴,但是隻要想做,肯定有辦法。」此外,記者還聯繫到位於廣東的協晨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經交談,記者發現,在該公司的代理下,向包括百度、360推廣、愛奇藝等在內的各大平臺投放廣告均無需營業執照,只提供產品網站地址即可開戶,其操作方式是將推廣的產品掛靠在其他大公司的名下。

也就是說,不管你是否符合資質,若想做廣告,把錢給夠就行,有人幫你想辦法。這著實對當下的網路廣告質量打個大大的問號,說好的嚴格監管呢?

魏宏在事發之後已經到公安部門進行備案。記者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易慧隆公司的相關信息,看到頁面中顯示著紅色高亮的「該企業被列入工商部門經營異常名錄」標註。然而,在百度搜索、360搜索和搜狐等平臺中,易慧隆公司的經營狀態仍顯示為「存續」,且並無相關風險提示。

值得一提的是,易慧隆在百度搜索中的法定代表人和公司地址與360、搜狐兩平臺的信息存在差異。由此可見,搜索平臺在審查監管和更新問題上仍有待完善,以防止虛假廣告的危害進一步擴大化。

安全,不僅限於用戶信息數據的不泄漏。利用百姓改善生活的心理、投資理財渠道不暢通的現狀,通過誘人的字眼吸引流量,放任虛假廣告肆意傳播,這更是巨大的安全隱患。作為廣告信息的推廣方,平臺對於用戶權益被侵害究竟有無責任?對此,上海眾華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甘國龍律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若廣告的來源為推廣平臺,且平臺未履行廣告的審核義務,在金錢利益的引誘下而放任非法廣告大肆橫行,則平臺方需要承擔連帶責任。

平臺的「天平」倒向哪一方

互聯網廣告業務是各大平臺營收的極大貢獻者。

2019年的首個工作日,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發布內部信,稱2018年百度的營業收入正式突破1000億元。百度躋身千億俱樂部的「最大功臣」當屬搜索和信息流業務,通俗地講就是「自己找的」和「找上門」的廣告。回顧2018年,在百度第三季度財報發出後,李彥宏就曾表示:「在用戶量迅速增長與百度視頻產品強勁表現的雙重拉動下,信息流收入成為百度營收增速的一大亮點。」排在全國搜索引擎前列的360搜索也以廣告業務為重頭戲。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360公司實現營收60.3億元,其中互聯網廣告及服務收入為47.5億元,約佔總營收額的78.9%。除了兩大搜索引擎,新秀平臺亦是如此。據鈦媒體推算,抖音信息流廣告帶來的年收入能達到95億元左右。

在巨大利益的引誘下,不分良莠地吸納廣告,已經成為大小平臺流量和營收佔據高位的重要籌碼。然而,天平的另一邊卻是口碑。

記者從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佈的2018年11月廣告監測報告中瞭解到,當月監測的互聯網媒體、平臺中,百度搜索、京東商城、搜狗、360搜索以及愛奇藝APP五家媒體的涉嫌違法廣告量較大,合計佔比93.93%。總體看,違法問題仍主要集中在搜索引擎網站和電商平臺。其中百度搜索、京東商城、搜狗搜索三家違法量合計佔比87.04%。

魏宏陷入理財廣告「圈套」的時間也是8月。從盛夏到寒冬,魏宏的心一直涼著。

「普通老百姓辨別真假能力有限,大部分情況都依靠搜索引擎。好評一片的,用戶就會當他是真的。」魏宏道出了萬千用戶的心聲。

互聯網搜索引擎是不少人獲得信息的重要渠道,人們寄希望於引擎來幫助自己判別真假。普通百姓在看到正面評價時,自然也會給予信任。「作為一個大型的安全公司,本就應該比其他公司更加嚴格審核廣告,將用戶體驗安全放在第一位。在鎖屏上看到廣告後,還去搜索上查了一下,顯示有許多好評,但最後結果卻是這樣。」魏宏的受騙經歷也是全國那些被虛假廣告坑害的百姓的剪影。

作者:趙喆。來源:經濟觀察報(ID:eeo-com-cn)。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