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GRE填空/閱讀的備考效率瞬間翻倍?

3 人贊了文章

當你有一攬子題可以做的時候怎麼辦?本文教你如何迅速搞定這一攬子題,還介紹了一些比較具體實用的做題技巧(所有ETS考試都通用的那種)。

  • 首先,不要刷題!(從早刷到晚很爽麼?)在早期你完全可以選擇一些更加高效的學習策略。畢竟題量實在是太大、很多題還會讓你卡很久,結果隔太久回頭再看原來的題目發現和第一次見到一樣陌生(還是週期太長啦!)。而且在一開始刷題很傷自信心的,我當時從第一句看到最後一句結果什麼都沒看懂,一對答案4個錯3個(就比蒙的準率稍微高一點點啊..)。所以我認為刷題浪費時間還自討沒趣。
  • 更重要的是精讀(文章和長難句)。你在精讀上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都不為過,投入越多,進步越快。
  • GRE的文章都非常強調邏輯性(好好關注一下文章裏的邏輯連詞),如果你留意一下GRE的閱讀題目你就會發現裡面最常出現的一個詞就是 imply 以及 infer,那到底要怎麼 imply/infer 出答案呢?就是掌握文章的邏輯啦。那反過來,到底要如何掌握文章的邏輯呢?你可以看答案啊哈哈哈哈哈!!! ETS從來不考雞毛蒜皮,它有問到的都是文章的重點,基本上都是在文章裏充當不可或缺的角色的,所以答案能幫你理解文章。而且一道題五個選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那個對的選項吧,所以你一開始就把精力集中在理解最重要的那個選項上了(與五個選項都看相比,你頂多隻花了五分之一的時間就幾乎收穫到了你做一道題能收穫的全部)。我一開始都是直接把答案抄上去,然後一邊查單詞一邊精讀文章,這樣就可以減少語言障礙對理解文章思路的影響,而且手動查詞也算是在變相背詞。(這一下就省掉了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畢竟不用花很多時間做題)
  • 請注意!在閱讀的時候禁止將單個句子割裂出來看!你割裂了就看不懂,簡單粗暴

舉個例子(這個例子我覺得很經典,建議認真揣摩。你甚至可以在備考期間再把這篇文章翻出來看),以下文段截取自一篇閱讀:


1.還有一個關於同種材料用於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上的例子就是建築師們對羅馬石灰華大理石的使用了2.巴洛克時代的建築師追求厚重的、結實的紀念碑式效果時,他們就經常轉向石灰華大理石,因為事實上石灰華的『自然屬性』就是具有寬廣並且高雅的平滑表面3.但是,在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人精雕細琢的傳統裏對石灰華的使用就違背了石灰華的自然屬性4.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建築受材料『自然屬性』的影響要低於受其所處的藝術背景的影響(這些藝術背景包括繪畫,雕刻以及建築)5.儘管石灰華確實適合雕刻,佛羅倫薩畫派對細節的追求一點不遜色於同個時代建築師們對細節的追求6.同樣,巴洛克時代其畫作對明暗、物質密度的強調也反映了巴洛克建築利用石灰華大理石對陰影和厚重感的創造。

問題&答案:

1.作者提到佛羅倫薩畫派是為了論證:在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其它藝術與建築具有同樣的特性(achieved the same distinction)

2.你可以從文中推出(infer)作者認為巴洛克時代的繪畫和建築:二者具有類似的視覺特徵

以下是個人對這一段和對應答案(下文會加粗)的理解:

首先介紹一下背景,文章是要比較不同時期藝術風格的不同:巴洛克時期藝術家會根據其所用的原材料的『自然屬性』進行創作,但在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則不這樣,他們更多的是依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創作。上文就是這個對比的一個例子(句1也說明瞭本段落的意圖)。

句2句3也就直接對應作者觀點:巴洛克建築主張厚重,所以他們尋找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石灰華大理石),雖然文藝複習時期建築師們也用同種建築材料,但他們會拋棄其光滑平整的特性轉而在表面進行許多複雜的雕刻。

句4照應句3,對文藝復興時期建築作了更進一步的說明:在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受材料『自然屬性』的影響並不如同時代藝術背景(包括繪畫,雕刻和建築)的影響來得大。

最後兩句得稍微琢磨一下才搞得懂其與前文的聯繫(作者突然提到佛羅倫薩畫派根本就是莫名其妙嘛!):句5主要是為了論證句4,前半句是在作讓步(畢竟石灰華質地柔軟,所以雕刻也不算是完全違背石灰華的『自然屬性』),後半句則提到佛羅倫薩畫派同樣追求細節(所以如果精雕細琢是材料決定的話,對細節的追求就應該是文藝復興建築獨有的了,但事實是其它藝術也有同樣的特點,這也就說明藝術背景的影響相比之下要更多一些)

句6則主要是通過副詞 similarly和句5相聯繫:巴洛克時代的畫作對厚重感和陰影的追求同樣也反映了巴洛克建築利用石灰華大理石對陰影和厚重感的創造(那這為什麼不能像句5一樣說明巴洛克時期的建築也主要是受藝術背景的影響呢?因為句2已經明確表示石灰華的『自然屬性』 『indeed』 是厚重平滑的,所以作者認為巴洛克建築相比之下更注重材料的『自然屬性』,這也是他們『turn to』石灰華大理石的原因)


  • 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你還要有重點地看:對比、描述程度、因果、並列、轉折、作者觀點以及一些極其加戲的連詞或者副詞(therefore、hence、since、extraordinary、correctly、surprisingly、uninterested…)這些都是ETS超愛考的東西(回去聽幾套TPO聽力你就知道啦)。其實呀,就算是在平時閱讀學術論文的時候這些也都是文章的重點,背後滿滿的都是信息量!
  • 類似的,填空也可以精讀。因為填空裡面有更多的陌生詞、固定短語,句子也普遍更複雜,所以在早期就更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做題上啦,因為你盯著一道題可能就會發上半天的呆。先把答案寫上去,試圖把句子讀懂然後再反過來琢磨為什麼要填這個詞(溫馨提示:連詞是關鍵 ),這樣你直接就裁掉了因為瞎琢磨結果大腦『待機』所浪費掉的時間(我剛開始這麼做的時候效率直接翻倍)。在這個過程裏你的大腦可是全程投入的哦——又學單詞短語又分析句子邏輯,還能揣摩出了ETS的出題套路!

最後,當你跳過做題然後直接精讀文章和題目的時候(不要全部跳過,考前一禮拜還是要勤做題的),我建議你 最好關注一下自己在一篇文章/一道填空上所花的時間。我通常會開秒錶,真的超刺激..你總會 想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然後超越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