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事件:網傳中軟國際程序員猝死,經闢謠為低血糖暈倒

產生「低血糖」的原因是什麼?應當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低血糖是血液中的糖(葡萄糖)水平異常降低。

  • 低血糖的原因是使用控制糖尿病的藥物、禁食、某些嚴重的疾病、對碳水化合物的反應、胰腺腫瘤和某些類型的胃手術。
  • 血糖下降會引起癥狀,如飢餓感、出汗、顫抖、疲乏、無力、思維混亂,而嚴重的低血糖則引起諸如神志不清、抽搐、昏迷等癥狀。
  • 當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癥狀時,其診斷是根據在血液中檢測出低血糖水平。
  • 低血糖癥狀可通過攝入任何類型的糖來治療。
  • 可能需要減少導致低血糖的藥物的劑量。

正常情況下,人體將血糖水平維持在70至110毫克/分升(mg/dL) 的範圍內。在低血糖時,葡萄糖水平變得過低。糖尿病使血糖水平變得過高,這種情況稱為高血糖症。雖然糖尿病表現為血糖水平升高,但由於糖尿病治療的副作用,許多糖尿病患者偶爾出現低血糖。低血糖在沒有糖尿病的人群中很少見。

低血糖會影響許多器官系統的功能。大腦對低血糖水平尤為敏感,因為糖是大腦的主要能量來源。如果血糖水平遠遠低於正常範圍,大腦會作出反應,通過刺激腎上腺釋放 腎上腺素和 皮質醇,刺激胰腺釋放胰高血糖素,刺激垂體釋放生長激素,來促使肝臟將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

一、原因

1、藥品

大多數低血糖發生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使用 胰島素或其它藥物(例如磺脲類藥物)降低血糖水平而引起。糖尿病患者有時將注射胰島素後出現的低血糖稱為「 胰島素反應」或「顫抖」 。為了將血糖盡量維持在正常水平而採取的高強度治療,常會引起胰島素反應。為了減輕體重而減少食物的攝入或患腎功能衰竭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低血糖。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容易發生由磺脲類降糖葯導致的低血糖。

如果使用藥物治療糖尿病後,患者進食比平時少或體力活動比平時多,藥物可能會過度地降低血糖水平。長期患嚴重糖尿病的患者在這些情況下特別容易發生低血糖,因為他們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胰高血糖素或 腎上腺素。釋放的胰高血糖素和 腎上腺素的量往往太低,不足以逆轉低血糖水平。

除了糖尿病藥物,許多藥物偶爾會引起低血糖,尤其是噴他脒(用於治療一種最常見於艾滋病的肺炎)和奎寧(用於治療肌肉痙攣)。

一類罕見的藥物相關性低血糖偶爾發生在偷偷使用 胰島素或其他降糖藥物的心理障礙(如孟喬森綜合征[ 施加於自己的做作性障礙])患者中。

2、空腹

原本健康的人即使長時間禁食(甚至長達數天)和長時間劇烈運動(即使在禁食一段時間後)也很少出現低血糖。

然而,有一些種疾病或病症使人體在停止進食一段時間後不能維持適當的血糖水平(空腹低血糖)。對於酗酒而不進食的人,酒精可能妨礙肝臟釋放出儲存的葡萄糖。對於患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或癌症等肝臟疾病的患者,肝臟可能無法儲存足夠的葡萄糖。如果嬰兒和兒童存在控制葡萄糖利用的酶系統異常,也可能出現空腹低血糖。

產生大量 胰島素的胰腺腫瘤是導致空腹低血糖的罕見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通過改變患者的 胰島素分泌或通過其他方式降低血糖水平。降低垂體和腎上腺(尤其是Addison病)激素分泌功能的疾病會引起低血糖。其它嚴重的疾病(如腎或心臟衰竭、癌症和休克)也可引起低血糖,尤其是同時接受糖尿病治療的患者。

3、進食反應

一個人攝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後,如果由於某種原因,機體產生高於所需量的 胰島素,則可能發生低血糖。然而,這種類型的反應可能很罕見。在某些情況下,血糖水平正常的人會出現類似於低血糖的癥狀。

某些類型的胃手術(如胃的一部分被切除)後,糖吸收非常快,促使產生過量的 胰島素,可能會導致低血糖。某些糖(果糖和半乳糖)和氨基酸(亮氨酸)的消化問題也可能引起低血糖,如果存在這類問題的人吃了含有這些物質的食物,也會出現低血糖。

註:有時,出現低血糖的人會被誤以為是喝醉了。

二、癥狀

在血糖水平高於每分升血液60毫克的情況下,很少出現低血糖癥狀。有些人在血糖水平仍略高於上述值時,便會出現低血糖癥狀,該情況在血糖水平迅速下降時尤其明顯,而有些人則在血糖水平遠低於上述值時,才出現癥狀。

人體對血糖水平下降的最初反應是通過腎上腺釋放 腎上腺素。 腎上腺素可促使人體釋放體內儲存的葡萄糖,但也會導致類似於焦慮發作的癥狀:出汗、神經質、發抖、頭暈、心悸和飢餓。較嚴重的低血糖可降低大腦的葡萄糖供應,導致頭暈、疲乏、無力、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混亂、出現可被誤診為醉酒的不當行為、言語不清、視力模糊、抽搐和昏迷。嚴重而持久的低血糖可能會永久性損害大腦。癥狀可能慢慢地開始或突然地開始,在數分鐘內從輕微的不適發展到嚴重的意識模糊或恐慌。有時,患有多年糖尿病的患者(特別是嚴格控制血糖的患者)無法早期感知低血糖癥狀,並可能在沒有任何其他先兆體征的情況下,出現頭暈或甚至昏迷。

患有胰島素瘤的患者經過一夜未進食後,可能在清晨出現癥狀,尤其是早餐前的鍛煉,會使血糖進一步降低。起初,腫瘤患者通常只是偶爾出現低血糖,但在數個月或數年後,發作可能會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

三、診斷

當已知患糖尿病的患者描述癥狀時,醫生應該懷疑出現低血糖。在患者出現癥狀時,通過測量血中葡萄糖水平下降而確診。

對於沒有糖尿病的原本健康的人,醫生通常能根據癥狀、病史、體檢和簡單的測試來識別低血糖。

醫生首先測量血糖水平。當非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的典型癥狀且被檢測出低血糖水平時,則可確診,特別是如果這種低血糖和癥狀的伴隨關係出現超過一次時。如果攝入糖的幾分鐘內,癥狀隨著血糖升高而緩解,也支持該診斷。

當非糖尿病患者的癥狀和血糖之間的關係仍不明確時,可能需要其他的測試。通常情況下,下一步是在醫院或其他密切監護病房禁食一晚後,再測量血糖水平。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測試。

如果認為低血糖的病因是使用諸如噴他脒或奎寧等藥物,則停用該藥物並測量血糖水平,以確定血糖是否升高。如果原因仍不清楚,可能需要其他實驗室檢查。

如果懷疑 胰島素瘤,可能需要空腹(有時禁食長達72小時)測量血液中的 胰島素水平。如果 胰島素測量提示腫瘤,醫生會在治療前儘力確定其位置。

四、治療

容易發生低血糖的人應攜帶或佩戴醫療識別卡,以將其病情告知醫生。

1、從癥狀入手

低血糖癥狀可通過攝入任何種類的糖(如糖果、葡萄糖片劑、或甜飲料,例如一杯果汁)在數分鐘內緩解。反覆發生低血糖的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往往喜歡隨身攜帶葡萄糖片劑,因為片劑迅速起效並提供穩定的糖量。低血糖患者,不管他們是否有糖尿病,可能會受益於在攝入糖分後,再進食能提供長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饅頭或餅乾)。當低血糖很嚴重或持續時間很長且患者無法口服糖時,醫生應立刻進行靜脈內注射葡萄糖,以防止腦損傷。

已知存在嚴重低血糖發作風險的人可隨身攜帶胰高血糖素以備急用。胰高血糖素給葯能促使肝臟釋放大量的葡萄糖。它可通過注射給葯,通常在5至15分鐘內即可將血糖恢復到適當水平。胰高血糖素藥盒易於使用,可教會家庭成員注射胰高血糖素。

2、從原因入手

如果一種藥物導致低血糖,應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 胰島素瘤應手術切除。然而,由於這些腫瘤很小且難以定位,應由專科醫生進行手術。手術前,可能使用藥物(例如奧曲肽或二氮嗪)來控制患者的癥狀。有時腫瘤不止一個,如果外科醫生沒有找到所有腫瘤,可能需要第二次手術。

容易發生低血糖的非糖尿病患者,通常可以通過少量多餐,而不是常規的一日三餐,來避免發作。

有時提倡限制攝入碳水化合物,特別是單糖,以防止「反應性低血糖」(飯後),但尚不清楚是否有好處。


前面有一個好像類似於公眾號的回答的已經很詳細了,這裡有一點需要提醒大家,其實反覆發作低血糖的人往往可能和糖尿病早期有關,醫學上用胰島素高峰延遲解釋。所以,反覆發作的人,更加要重視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人易發生低血糖,低血糖是糖尿病的常見急性併發症。很多糖尿病人的前期都有低血糖的癥狀。

低血糖發病突然,病情發展快、變化大,重者可引起昏迷,甚至危機生命。正常人空腹血糖濃度波動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即4.44~6.10毫摩爾/升。當各種原因使血糖濃度小於2.8毫摩爾/升時,所引起的心悸、多汗、手抖、煩燥、抽搐、臉色蒼白等、繼而出現意識模糊、昏迷、抽搐 甚至危及生命等一系列的臨床綜合症,就是低血糖症。

低血糖的原因:

1、 降糖藥物劑量過大,或服藥時間不當。

2、運動強度過大

3、吃飯時間太遲或吃得太少。。

4、空腹過量飲酒。

5、營養不良。

6、晚上睡覺前使用中效胰島素而未加餐,結果導致夜間低血糖。

發生低血糖,應儘快讓患者進食糖水或果汁 或葡萄糖水,並及時送醫院治療。

低血糖的危害:

(1)加重糖尿病病情。(2)神經系統損?(3)心血管危害。


關於低血糖,容易混淆的的概念有3個,分別為:低血糖症、低血糖、低血糖反應。

1、低血糖症:血糖水平≤2.8mmol/L,同時有癥狀。

2、 低血糖:指血糖水平低於2.8mmol/L,此時多有癥狀,但也可以無癥狀和體征;糖尿病患者接受藥物治療,血糖≤3.9.mmol/L為糖尿病低血糖。

3、 低血糖反應:有與低血糖相應的癥狀和體征。此時血糖可低於2.8mmol/L,也可以正常或略高於3.9mmol/L。

因此低血糖症和低血糖是嚴格按照血糖值判斷的,而低血糖反應則不然。

低血糖具體都有什麼表現呢?

1、面色蒼白、心慌、肢冷、冷汗、手顫、腿軟、乏力、頭昏、眼花、飢餓感、恐慌與焦慮等

低血糖發生後刺激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可發生低血糖症候群,此為低血糖的代償性反應,進食後緩解。

2、神經/精神癥狀。意識障礙,識別力減退,嗜睡、多汗、震顫、記憶受損、頭痛、抑鬱等。

大腦皮層受抑制從而出現上述癥狀,這些神經精神癥狀常被誤認為精神錯亂症,這是低血糖最典型的癥狀。

3、癲癇癥狀。低血糖發展至中腦受累時,肌張力增強陣發性抽搐,發生癲癇或癲癇樣發作,當延腦受累後,糖友可能進入昏迷情況,心動過緩,體溫不升,各種反射消失。

4、腦神經損害表現。腦神經損害表現為視力及視野異常、眩暈、面神經麻痹、吞咽困難及聲音嘶啞等情況。

低血糖的癥狀可輕可重,時間可長可短。癥狀的輕重不僅與血糖下降的程度有關,而且與血糖下降的速度、持續時間及個體差異有關。

低血糖表現因人而異,同一個人,每次發生低血糖的反應也不一樣。

有的人對低血糖較敏感,血糖一低就會立刻感到飢餓、出汗、心悸等。年齡不同,癥狀也不同。中青年人癥狀比較典型,主要表現為飢餓感、心慌、手抖、出虛汗,四肢無力等。老年人低血糖往往以神經精神癥狀為主,如嗜睡、意識障礙、抽搐、昏迷等。

正常人發生低血糖的的原因有過度節食、未按時進餐、運動過度、酗酒和使用加劇低血糖的藥物。

糖尿病在治療過程中發生低血糖還與降糖葯或胰島素使用不當有關。

為避免發生低血糖要定時、定量進餐,避免過度節食,避免空腹運動。

一旦發生低血糖要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儘快進食糖類食品或飲料

治療一般低血糖應急措施是食用含有15~20克葡萄糖的食物或飲料。建議食用能快速吸收的精緻糖如:蜂蜜或蜂蜜水,含糖飲料,葡萄糖片/糖果。一定不能用低熱量飲料或粗糧餅乾等治療低血糖。進食後休息10~15分鐘,如15分鐘後仍感身體不適,可吃些水果、餅乾、麵包等含糖食物。若低血糖反應持續發作,應立即將患者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病理性低血糖,常見於一些有分泌功能的胰島素瘤患者;生理性低血糖基本就是餓的。

預防或者治療的話,首先如果有原發病積極治療,如果是餓的,那就吃飯。


字面意思 葡萄糖濃度低

表現 頭暈 ,無法大量運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