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各種物體做成動畫人物很早就有了,不過很多都是一些小萌物之類的擬人形象,比如瑞星殺毒的小獅子,說到萌娘這個東西,還得找到萌化盛行的日本。

可以考究到最早的是1995年日本一名學生開發的桌面AI小程序,就是桌面秘書,幫助主人處理大大小小的事情,這個學生賦予了這個AI一個人格,叫做「春菜」,上線之後得到了大家的喜歡,於是各種萌娘雨後春筍般涌了出來,進軍到各行各業。

首先就要提到遊戲行業,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艦隊Collection》,是將驅逐艦、巡洋艦、戰列艦等軍艦擬人化成為「艦娘」,萌妹子腰揣著大炮,等待著你進行編製,培養,讓多少宅男修仙到天亮。雖然沒有男性戰艦,但是也有《刀劍亂舞》這樣的帥哥形象的刀劍啊。還有一個叫做《馬娘》的新奇手游,裡面的賽馬都變成了萌妹子,比賽就是一群萌妹子在跑,這可真成名副其實的「馬子」了,她們還為了拯救馬場而成為偶像(馬場live?),看看這令人難以吐槽的畫面。

在動畫裡面更是層出不窮,各種獸娘,人外娘,機器人妹子,連奧特曼的怪獸都推出了擬人化妹子形象,更奇葩的是還有守護「EYE」星球的眼藥水妹子。

其實想想也很簡單。現在的acg業界畢竟是由宅男撐起來的,並且跟男性討厭帥哥不同,女性是不討厭可愛女孩子的,市場是由受眾決定的,受眾喜歡看見什麼就給他們看什麼唄,畢竟大家都對可愛的東西沒什麼抵抗力,為喜歡的東西掏腰包也不會太心疼。

另外,娘化現象說到底是屬於「擬人化」這一欄的,動物總會對自己的同類感到親近,擬人化的出現,其實是人類為了自身感受而賦予其它物體的一種「萌」屬性,有了這種萌屬性與同類的親近感,人類可以克服很多心理上的矛盾,比如無聊感與恐懼感。畢竟滿身粘液的烏賊娘要比滿身粘液的烏賊容易接受多了。


日本的娘化和女體化文化都由來已久,我最初接觸女體化應該是從《一騎當千》開始。噗,好像暴露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看著熟悉的三國英雄,忽然變成了胸大屁股大長得萌萌噠的妹紙,感覺也是很是奇妙。全屏硬漢的打鬥,當然能讓觀眾瞬間爆燃。而全屏萌妹的打鬥,除了燃,我們還有肉啊!還有什麼殺必死的場景比打鬥更加正義,更加激情?!這種從屏幕那一頭都能傳過來的荷爾蒙對於宅男諸君來說,可不就是一劑猛料么?這麼一說我們就不難明白,女體化根本就是設置給宅男諸君的溫柔陷阱。

娘化自然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翻一翻娘化的歷史,娘化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995年。這裡藉助一下在百科舶來的知識點。「早在1995年,日本一名叫中西巧的學生髮明製作了第一款具有假想人格的桌面AI秘書程式,當初命名為「春菜」。」從那之後,娘化之光就普照眾生。就像日本料理有萬般皆可天婦羅一樣,在萌即正義的11區,也是萬般皆可被娘化。無論是程序、戰艦、遊戲等等,一旦傳統意義上給人感覺冷冰冰的東西被娘化之後,是不是都感覺多了一種曖昧。好像對著電腦敲個字都覺得系統在和你賣萌,恨不得好好調教一番。

喏,說白了這就是業界調教受眾的一個過程。特別是在尺度非常大的十一區,不客氣的說,好的內容和ip形象需要人才、契機和培養。但走馬觀花的月拋、季拋、年拋萌妹卻可以大量生產。一些原本俗套或者沉悶的內容,也會因為娘化和女體化讓人眼前一亮。就算不是作品本身主打這個,也可以配給某個人物這樣的屬性。一來可以造成反差萌,二來利於營造劇情衝突。是非常好的一個元素。

除此之外,娘化和女體化文化,還可以開拓出豐富的腦洞大開的周邊文化。甚至,還可以在宅男諸君當中打一打耽美擦邊球。比方說路飛和艾斯這對兄弟CP,腐女可以萌得不要不要,宅男卻難以接受。但,一旦路飛女體化之後,咦~好像就出現了一對很萌的CP。這是多麼皆大歡喜的事情。又比如說,一個連戀愛都不願意談的軍艦模型控,忽然發現自己鍾愛多年的模型居然也可能是辣么萌的妹紙。這何止是意外收穫,簡直是善行啊!

如此這般,大家喜聞樂見的娘化和女體化,當然還會更加發揚光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