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龍朔年間,大唐疆域東至朝鮮半島,西達中亞鹹海,南到越南順化一帶,北包貝加爾湖,達到了頂峯。然而,唐朝西域最大疆域究竟是誰打下來的,卻一直鮮爲人知。

其實,這個人叫蘇定方,是唐朝著名的名將,歷史評價一致叫好。但在清朝文人的演義小說裏,蘇定方卻成了主要反面人物,奸賊中的集大成者!毒殺正面人物羅藝和羅成,陰險毒辣,背主求榮,唯利是圖,有奶就是娘等等,於是在民間看來,蘇定方就成了萬惡不赦的壞人。

在15歲的時候,蘇定方就隨父徵討叛軍,表現出了驍勇善戰、膽氣超羣的英雄本色,和傑出的軍事才華。新唐書中記載,“定方驍悍多力,膽氣絕倫.....自是賊不捨境,鄉黨賴之”,叛軍不敢靠近,鄉裏依靠蘇定方的保護。

隋末農民起義爆發之後,蘇定方先是投靠了竇建德手下的高雅賢,後來又跟隨高雅賢投靠劉黑闥。在和唐軍的作戰中,隨着高雅賢的戰死,劉黑闥的敗亡,蘇定方於623年歸隱故鄉,不爲唐朝效力。

627年,唐朝建立的第十個年頭,在朝廷的邀請之下,蘇定方重出江湖。讓人們想不到的是,蘇定方的出山,將大唐推到了軍事頂峯。

當時,唐朝主要有五個敵人,即突厥、吐蕃、西域諸國、高句麗、百濟,蘇定方都與之交過手,滅掉了兩個(如果算上東突厥,就是滅掉三個),打趴了兩個,大敗了一個!

隋朝對突厥的戰爭,讓突厥分化爲東突厥和西突厥。在徵討東西突厥過程中,蘇定方表現不俗,尤其是攻擊西突厥時,最後一次是蘇定方爲帥(657年),發動如潮水般的進攻,連戰連捷,俘虜了敵酋,滅亡了西突厥。

其中,少數西突厥部落,因爲不服唐朝的統治,於是就舉族西遷。從後世考古來看,這一部分突厥人來到了歐洲,建立了橫跨歐亞非的奧斯曼帝國。所謂奧斯曼帝國,就是工業革命之前,懸在歐洲諸國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滅掉西突厥之後,由於西域有三個國家叛亂,隨後蘇定方奉命領軍西征(659年)。在這一戰中,蘇定方將唐朝西部疆域推到了裏海(一說鹹海), 臻於極致。就在這一年,蘇定方還曾大敗吐蕃。

660年,蘇定方率水陸大軍十萬人徵討百濟。在這一次戰爭中,蘇定方是跨海登陸的兩棲作戰,在中國古代戰爭中非常罕見。當時,百濟和高句麗結盟,對抗唐朝和新羅,所以滅掉百濟,就爲後來消滅高句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滅掉百濟之後,唐軍對高句麗形成南北夾攻之勢,於是蘇定方奉命進攻高句麗。在661年8月大敗高句麗,並且兵臨平壤城下。後來,由於北路唐軍回師、高句麗天氣太冷,百濟舊將發動叛亂,以及新羅無法按期支援等原因,662年2月蘇定方無奈班師回朝。

其實,蘇定方回軍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吐蕃趁機在西北發動戰爭,牽扯唐朝兵力,不讓唐朝順利滅掉高句麗。作爲一個合格的救火隊長,唐高宗李治最信任的將軍,蘇定方很快就去了西北“節度諸軍”。667年,蘇定方度過他戎馬生涯的最後時刻。

667年,蘇定方去世,唐高宗李治獲悉之後,非常悲痛,《舊唐書》有云:

然而,這個打下唐朝西部最大疆域,把突厥趕到歐洲,還奠定了滅亡高句麗基礎,深得皇帝信任,爲人正直無私,東徵西戰的一代傳奇名將,卻被清朝文人極盡抹黑。

明朝演義小說裏,雖然說了蘇定方計殺羅成,但蘇定方的形象卻很正面。乾隆年間的《說唐演義全傳》刊行之後,蘇定方形象就被顛覆了,被抹黑成了一代奸賊。隨着《隋唐演義》、《興唐傳》的出現,蘇定方的反面形象就徹底定型了。清朝文人爲何喜歡抹黑漢家英雄,還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