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正在水深火熱編書的K小編復活了。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推什麼好文呢?
《步步驚心》不僅小說好看,電視劇裡吳奇隆的帥勁,
每次出現都讓小編酥軟啊~

另外,正在連載中的《重生的藥香》也讓小編欲罷不能,
裡面充滿了中藥的小常識,而且女主角顧十三孃的幾段對話都充滿戲劇張力,
讓我晚上捧著iPad不忍釋手呢?不珠到大家有追嗎?

好啦,最後就是提一下最近小編忙的不可開交的兩本書,9789861333892_bc.jpg9789861333922__bc.jpg
一本就是匪我思存的《千山暮雪》,這次匪我延續前作特色,
仍把四個主角的名字鑲嵌在書名裡。主角的數字,完全可以說明劇情的複雜度!
而另外一本是《日安,我的翻譯官》的作者繆娟的另一力作《我的波塞冬》(上),
這本《我的波塞冬》不僅愛情滿點,也充滿了希臘神話的典故,
我們也替大家找來了繆娟的專訪,看看她創作時的心情。
意外的,長住在法國阿爾卑斯山的繆娟,  

覺得法國一點都不浪漫呢!

 

法國,一點也不浪漫

 

第一眼的法國很精彩

繆娟學法語,純屬偶然。像大多數高中畢業生一樣,繆娟不知道專業的真實含義是什麼,在當時的想像中,法國等於浪漫、法國菜加葡萄酒。考上大連外院,從ABCD開始,認識了第一個法國人――老貝勒。

老貝勒是個外教,文學博士,拿法國大學和政府雙薪,真名叫莫萊・貝爾納。老貝勒的耐心驚人,他一句中文不會,卻能把課上得風生水起,他教大家排練莫里哀的戲劇,每次演完,他都帶着大家給自己鼓掌,那一刻,他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優雅的

一年後,老貝勒去廣州的大學教書,同學們早早起牀送行,繆娟去得很晚,她成績一般,與老貝勒接觸也不多,但剛到車站,老貝勒遠遠地就向她招手,喊著:謝謝你來送我。沒有被忽略的感動,繆娟至今難忘。

翻譯官眼中的法國

畢業後,繆娟留在大學工作,業餘時做翻譯官。一次,拉法蘭總理來訪,中方代表問能否在瀋陽建領事館,法方一位大使立刻說:如果把瀋陽地鐵專案交給法國公司,並批准成立法語聯盟學校,那麼明天瀋陽就會有領事館了。中方代表沒有表態。拉法蘭馬上說:全世界都說中國人會做生意,沒想到我們的大使到中國沒幾年,也成商人了。事實上訪問前,法方已正式提出地鐵專案等要求,但中方未同意,沒想到見面時法方居然以建領事館為條件要脅中方,這是非常失禮的,拉法蘭迅速打圓場,他說得很巧妙:一是告訴自己的大使,趕快閉嘴;二是把原因推到中方頭上,他們的大使本來沒問題,是中國人太會做生意,他被傳染了。那樣短的時間,如此快的反應速度,繆娟歎為觀止。就這樣2005年繆娟的小說《翻譯官》在網上引起轟動。

法國人只是表面浪漫

2007
年繆娟嫁到法國,過程平淡無奇。

其實,他們只是表面浪漫。讓繆娟驚訝的是法國人彼此很少往來,兄弟間也很淡漠。在法國,餐館價格非常高,下館子是大事,不像中國人請客時那麼瀟灑。但也沒有傳說中那麼摳門,AA制的情況並不普遍。和中國人親疏概念不同,法國人認為配偶第一,孩子第二,父母第三。上菜時,他們先給配偶夾菜,然後是父母。繆娟遇到過這樣的案例,婆婆來訪,丈夫說:您住旅館吧,我付租金。

懶人特別多的地方

法國人的懶,讓繆娟大開眼界,包括她的先生下班後任何手機都不接,哪怕是老闆打來的。法國法律規定老闆不能開除員工,而給員工降薪,其法律程式也非常複雜,所以老闆不敢輕易得罪員工。一單活交給法國人,耽誤一兩個月太正常了。做任何事都要預約,比如看牙醫,5月份預約,8月份才能見到醫生;冬天打疫苗也要提前3個月預約。企業如此,政府也如此。甚至到銀行取錢也要提前3天預約。但法國人卻覺得很正常,大家都效率低,所以也不好埋怨別人。他們喜歡罷工,一條路沒修好,公交就罷工,因為工作難度增加了,罷工成了法國人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

劫富濟貧的體制

法國稅負世界第一,以繆娟家為例,她先生結婚前60%收入上稅,婚後減為50%,但繆娟也工作,仍按60%交稅。一算帳,不工作反而更划算。在法國,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政府免費養兩年,還提供就業培訓,兩年後如果有充足理由,政府還會繼續養著;如果沒理由也不要緊,政府提供稅前 1200歐元的失業補助,足夠日常開銷和旅行了。

絕大多數法國人稅後收入在15002000歐元左右,但福利非常好,繆娟家在梅蘭市,是個山區小鎮,卻有3架直升機供市民急診等使用。巴黎的房子每平方米約3000歐元至5000歐元,大多數人都買不起,但法律規定:房客交不起租金,房東也不能趕他們出門。

法國稅負很重,繆娟公公每年都把收入中的一部分給自己的三個孩子,以合理避稅。但是法國物價不高,牛肉3歐元一公斤,但大白菜卻要2.5歐元,他們很少喫帶葉的蔬菜。此外,法國人非常關注養生,但不喫保健品。

法國離我很遙遠,但它又在我身邊。面對一杯茶,看上去,繆娟有點像三毛――上世紀曾風行一時的臺灣女作家。那時,大多數中國人只能面對地圖,想像著不同的天空的樣子,於是,帶兩個饅頭就敢出發的三毛,成了大多數年輕人的偶像。

小豬,我們走吧。每次,三毛都是這樣上路,她管自己的旅行包,叫小豬。塵世間永遠的奔波者,多年以來,三毛那道身影直投射在繆娟的生命中,甚至,繆娟的小說也喜歡用第一人稱,故事中,每個都帶著讀者,步入神話般的歷程。不同的是,繆娟嫁給了法國人,她更喜歡阿爾卑斯山的寧靜與簡單。

住在大山的曲折中,繆娟每天都在寫,累了時,便在歐洲旅行,於是有了新作《丹尼海格》,它是如此純淨,甚至看上去有點不真實,彷彿繆娟身邊的法國:你無法把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但又不能抽身而去。

所以,像陌生人那樣,在不遠不近的地方靜靜地看著它,是最好的選擇。繆娟說。

繆娟簡介

原名紀媛媛,網名繆娟。代表作《翻譯官》等。生於上世紀80年代,瀋陽人,原為專業法文翻譯,現在阿爾卑斯山穀小城生活,勤奮地書寫青春。

害怕中國人

新中國成立60年大閱兵,法國各電視臺都轉播了,而美國的國慶慶典,法國電視臺根本不關注。在巴黎,很多8000歐元/平方米的高檔社區被中國人買走,法國人認可中國人的勤勞,但又覺得有侵略性,怕中國人搶走就業機會。因此許多法國人對中國產生了恐懼心理。繆娟的嫂子就曾對她婆婆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見到繆娟,擔心被洗腦

法國人對國與國的差異不敏感,網上說盧浮宮中有嚴禁隨地吐痰中文提示牌,其實提示牌上各種語言都有,但埃菲爾鐵塔下的小販會用中文說有發票卻是事實。

日本比中國的影響大

中國人以古老文明而自豪,但絕大多數法國人並不知道這一點,他們不知道武術、中醫、針灸等,瞭解中國菜的也不多,倒是日本的合氣道館吸引了很多法國人,法國第一大民間運動是柔道,中國武館非常少,且門庭冷落。相比之下,日本在法國的影響力要大得多,法國人特別欣賞日本。繆娟說。

法國沒人看言情小說

作為言情作家,令繆娟沮喪的是,法國人不喜歡言情小說,他們更喜歡科幻等,以《目光之城》為例,對於看過瓊瑤的中國讀者來說,實在太小兒科,但這本書卻轟動歐洲,並不是因為其中的愛情元素,相反是因為它描寫了吸血鬼。

法國人喜歡閱讀,但交流少,情感簡單直接,無法欣賞纏綿悱惻的曲折。

在一般中國人的眼中,法國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國家之一,但它其實是一個最不言情的國度。繆娟正精心地釀著她的名酒,在她法國的家裡,雖然她依然是個過客。

 

原文轉載自新民網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12/23/3129364.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