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工業革 命以後的西方世界始終經受著一種生態上的「精神分裂症」折磨,一方面是對高產值、高物質享受慾望的無止境的追求,其導致了自然資源的枯竭和環境的惡化;另一方面又表現出對大自然的熱愛,一有機會便投身於大自然中去露宿、去遨遊,為此又不得不通過各種途徑,包括法律的和技術的,對環境進行保護和治理。在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法律手段對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行硬性的協調的同時,許多有識之士試圖從哲學、倫理學和心理學等方面尋求醫治上述「心理症」的良方。正如中國的氣功和針灸對西方世界充滿魔力一樣,中國古老的「風水說」也被認為是醫治這種「心理症」的魔方,被稱為是「駕奴龍的真正的科學」國外的「風水熱」對國內產生了一種「回歸效應」,使國內許多敏感的學者也開始對這種長期被斥為「封建迷信」而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傳統文化現象進行了反思,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與大多數持全面批判態度的人相反,有的給「風水說」以很高的評價,並認為在現代仍有其實用價值;有人則持折衷態度,認為其整體上屬於封建迷信產物,但在某些方面如對羅盤的應用和對地形分析仍具有科學性。本文將結合理想風水模式及典型事例,著重「風水說」的哲學解釋層次進行探討,也在這一層次上,它能給現代生態學及環境科學的研究帶來一些啟發。

一、什麼是「風水說」

風水源於古代確立城市的外部環境和人們選擇建築地點時,對氣候、地質、地貌、生態、景觀等建築哲學環境因素的綜合評判。借鑒祖先選地定居的經驗,形成了相地術,古稱堪輿術,占卜之意。其理論分別著眼于山川形勝選擇(形法)和注重方向及布局(理法)兩種。在古代,風水術盛行於全國各地,成了左右人們衣食住行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風水有人斥為偽科學、迷信,誠然,其中不少問題無法說清,是一個重要原因。若從當代建築地理環境理論加以剖析,可以透過現象發現其中合理的內核。

風水,我們把它分為五個層次來解釋:第一個層次,風水的生物遺傳層次,古代定義叫風水。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大地中瀰漫著一種氣,這種氣是碰到風就吹散了,遇到水則停下來,所以叫遇水則止。第二個層次叫文化的積澱層次,第三個層次是哲學的解釋層次,第四個層次是技術的結實層次,第五個層次是民信,民信就是我們給它賦名的,實際上是大眾的民信。

那麼,什麼是生物的遺產層次呢?就是人一生下來就喜歡景觀,一生下來就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這個人本能的東西,都是天性的。比如說你愛爬樹,比如說女的愛穿花衣服,男人喜歡打獵等等,這些天生的即所謂的人的天性。

第二個層次,人的天生的東西要去解釋,要用一個模式去解釋,解釋的模式就是一個哲學解釋層次。中國人和西方人各自都有哲學解釋體系,這就是一個哲學體系,就是用哲學的方法解釋。

在此之前,在生物遺傳層次和哲學解釋層次之間,還有一個層次就是文化的積澱層次。也就是說東西方文化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東方人喜歡紅色,西方人不喜歡紅色,而西方人喜歡綠色。那麼,這個紅色就帶有一種濃厚的文化層次。紅色是激蕩人心的,它是在原始社會看到殺了一頭牛,然後很興奮,所以對紅色很敏感。只不過東方人這種敏感是吉祥的,西方人這種敏感是凶的。所以我們看到過街的紅綠燈是紅色代表凶的,是禁止通行的,綠色是通行的,這也是從西方符號引進來的。所以就是說這個符號有東西文化的差異。哪兒如何來解釋這套差異,那就是哲學的解釋層次。

東方的哲學體系是一個化始化機化成,一個陰陽的解釋體系。所謂的化始,就是萬物始於陰陽,萬物都是從混沌開始的。一個大地,然後開始有陰陽,開始有分化,分化出來人,分化出其他的動物和植物,所以又叫陰陽哲學。所謂化機,其過程就是陰陽的這種瀰漫的氣,太虛無形,那麼這是整個太虛的陰陽,宇宙是有陰陽組成的,這種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而下沉以後就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在天,上去以後變成天象,無形之氣在天成象,明星辰,罡氣上騰,那麼地下是婁氣,無形之下在地成形。山川草木婁氣下來就形成山川草木、河流、動物、植物。那麼這兩個氣,罡氣也是陽氣,加上婁氣,兩個氣交織在一起,為風雨為風雪。下雨、下雹、下雪就是罡氣和婁氣兩者相遇變成的。這兩種氣將來會停到什麼地方呢?這就是陰陽沖合之穴,就是兩個平衡的穴位,這個穴位叫陰陽相間,福祿永增,萬事得以暢順,這就是化成。

化機是整個及至流動的過程和交匯的過程。化成,集大成,有果實。當一個人看中了一個地形的走向,通過天象找到了一個陰陽沖合的地方,那麼這個地方就是你要做下來的,就又回到了哲學上講的。要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樣就可以陰陽沖合,化成了,萬物就會得以昌盛。即所謂好風水,就是藏風聚氣。

二、什麼是鄉土風水

眾多考古資料證明,重視人的居住環境,這就是中國本土文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華先民們對自身居住環境的選擇與認識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仰韶文化時期聚落的選址就有了很明顯的「鄉土性的環境選擇」傾向。其表現主要有:(1)靠近水源。不僅便於生活用水,而且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2)位於河流交匯處,交通便利。(3)處於河流階地上,不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襲。(4)一般位於處向陽坡。如半坡遺址即為依山傍水,兩水交匯環抱的典型的上吉風水格局。頗具啟發意思的是,這些村落多被現代村落或城鎮所迭壓,如河南洪水沿岸某一段範圍內,在15個現代村落中就發現了11處新石器時代的村落遺址。甘肅渭河沿岸70公里的範圍內,就發現了69處遺址。可見,遠古時代的人們對聚落選址因素的考慮很是講究。從上古文化遺址中,墓地被安排在居民區之外,居民區與墓葬區的有意識的分離,成為後來區分陽宅、陰宅的前兆。新石器時代原始居住形式的不斷改進,反映了人們隨環境而變化的適應能力,對原始聚落的位置選擇,也體現了遠古先民對居住環境的質量有了較高的認識水平。總之,人們在觀察環境的同時,開始了能動的選擇環境。

再則,鄉土風水學中以河曲之內為吉地,河曲之外則為凶地。《堪輿泄密》曰:「水抱邊可尋地,水反邊不可下。」《龍經》亦認為,凡「反飛水,」「反跳水」、「重返水」、「反弓水」一類的地形均為凶地,不利於生養居住。所謂「欲水之有情,喜其迴環朝穴。水乃龍之接脈,忌乎沖射反弓。」顯然,這是古代先民在對河流地區的自然環境與城鄉建築之類關係作了長期的觀察與實踐中得出結論,這一結論與現代河流地貌關於河曲的變化規律是相吻合的。換而言之,古代建築風水學中總結的「水抱有情為吉」的觀點,就是根源於此科學認識的基礎之上。

三、鄉土性與「風水說」的關係

3.1房屋選址

從選址上看,風水學總結了農牧社會時期人們擇居的經驗。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環境模式—背山面水,「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 這種較封閉的環境。並認為此地是風水寶地,是人們生產和生活條件最優越的地方。而且很多的帝王將相的居所和墳墓多居於此。而此地的自然條件是否比其他獲得更多的利益?首先,從總的地形起伏看,此地處于山麓地和壩地,它被一條山脈(龍脈分支出的兩條支脈(青龍、白虎—左右護砂)左後包圍著。其後是高大的山脈(玄武),前有較低矮的案山(朱雀),由於地處于山地陽坡地前方,光熱條件比較好,而且北方、東北均為山地環抱,對阻擋冬季干寒的西北季風侵入明堂有很大作用,可較好地防禦霜凍的威脅。同時,朝南的開口讓夏季濕熱的東南季風順利進入,從而帶來充足的降水。其次,土層深厚,土壤非常肥沃也是特點之一。這裡處于山麓堆積地帶,三面環山,流水把山上的表土不斷衝到這裡堆積下來,而且在此地的開口前方有小丘,使從山上衝下來的土壤不致被沖走。看來風水學對鄉土性的影響是很大的。風水學所說的風水寶地對於生產活動無疑是有利的。

3.2鄉土生態建築與鄉土風水

具有鄉土性的生態建築一方面把自然生態視為一個具體建築結構和人類產生影響力的有機系統。因而要求人類在建築規劃選址時,應考慮其自身生態環境的結構功能和人類的各種影響,從而合理利用調整和順應其建築生態環境。

風水學強調城市與建築的「面南朝陽」,這既有其身後的文化背景,又有著非常合理科學依據。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這與《周易。說卦》曰:「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後世人謂帝王統治國家的方略為「南面之術」,即源於此。此外,中國的天文星圖是以南面而立仰天象而繪製的。地圖是以南面而立俯視地理方法繪製的。所以,中國古代的方位觀念也很獨特:前面後北,左東右西,而與今天人們普遍使用的源自西方的方位觀念(上南下北)恰好相反。這種「面南朝陽」的思想的產生,又是由它特定的鄉土性特點決定的。例如,因中國處在北半球中,陽光大多數時間都是從南面照射過來,人們的生活,生產是以直接獲得陽光為前提的,這就是決定了人們採光的朝向必然是南向的。再者,面南而居的選擇亦與季節風向有關,中國境內大部分地區冬季盛行的是寒冷的偏北風,而夏季盛行的是暖濕的偏南風,這就決定了中國風水的環境模式的基本格局應當是坐北朝南,其西、北、東三面多有環山,以抵擋寒冷的冬季風,南面略顯開闊,以迎納暖濕的夏季風。

從房屋選址中所講的風水寶地,其構成不僅要求「四象必備」(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俯),並且還要講究來龍、案砂、明堂、水口、立向等。《陽宅十書》說:「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係人禍、福,最為初要。」「陽宅來龍原無異,居處須用寬平勢,明堂須當容萬馬…… 或從山居或平原。前後有水環抱貴,左後有路亦如然。」「更須水口收拾緊,不宜太迫成小器。星辰近案明堂寬,案近明攤非窄勢。此言住基不局面,別有奇特兮等第。」這是一種從大環境而言的風水寶地模式:即要求北面有綿延不絕的群山峻岭,南方有遠近呼應的低山水丘,左右兩側護山環抱,重重護衛,中間部分堂局分明,地勢寬敞,且有屈曲流水環抱,這樣就是一個理想的風水寶地。

3.3關中盆地:作為「理想風水景觀模式鄉土的」滿意生態環境

對處在狩獵和採集社會向農耕和牧畜社會過渡時期的周民族來說,原始人類生態意義上的「滿意環境」仍具有很大的魅力。事實上,早期周民族之所以能穩定地發展並最終成為戰勝大國商,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關中盆地這樣一個「滿意的生態環境」。這裡,周背倚西南、南及東南一側的秦嶺山地,半月形的秦嶺山脈及兩側相鄰山脈呈環抱之勢,前臨渭河平原,西北側為黃河進入華北平原,從而形成了多個與外界聯繫得豁口走廊。可見,整體結構上它與原始人類的「滿意生態環境」 相似,只是由於部落成員的增加和整體活動能力的增強而使空間的尺度相應的放大了。同樣,對周人類來說,這一環境具有邊緣效應,閉合及尺度效應和豁口及走廊效應。如前所述,這種「滿意生態環境」正式理想風水模式的原形。

四、鄉土景觀模式對現代景觀建設的影響

現代風水學的內涵與使命之一就是要將傳統風水學的合理內涵與現代景觀建築學相融合,既研究現代景觀建築的方位、形態、材料色彩等等對於不同人的身心健康與事業發展的正負效應,也研究景觀的種種要素組合格局對於大自然生態的正反影響,掌握對建築要素及其格局的調整、優化,使之與人體生命信息和整個自然生態更協調,更同步,以更有利的科學方法,探索建築物、自然、生態三位一體和諧共生的客觀規律。

景觀模式的探索可以有很多條途徑,其中包括神話與宗教中的景觀理想,如中國古代神話之神仙仙境、道教之洞天福地、西方之極樂世界;藝術家所表達的景觀理想,如山水畫、山水詩及園林藝術中的景觀、鄉土景觀模式中的風水學融宗教及民間信仰、神話與日常行為與一體,故能綜合體現上述各種景觀模式。這種模式深藏於每個人、每個民族或每一種文化之中,往往心照不宣地引導著人們對現代景觀的設計和改造。

從現代城市建設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慮整個地域的自然地理條件與生態系統。每一地域都有它特點的岩性、構造、氣候、土質、植被及水文狀況。只有當區各種綜合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協調、彼此補益時,才會使整個環境內的「氣」順暢活潑,充滿生機活力,從而造就理想的「風水寶地」—一個非常良好的生活環境。對於中國常見的背山面水的城市、村落而言,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生態學意義的典型環境。其科學價值是:背後的靠山,有利於抵擋冬季北來的寒風;面朝流水,即能接納夏日南來的涼風,又能享有灌溉、舟楫、養殖之利;朝陽之勢,便於得到良好的日照;緩坡階地,則可避免淹澇之災;周圍植被鬱郁,即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調節小氣候,獲得一些新柴。這些不同特徵的環境因素綜合一起,便造就了一個有機的生態環境,即現代景觀建設模式。整個富有生態意象,充滿生機活力的城市或城鎮,也就是鄉土景觀模式中始終追求的風水寶地。

就中國而言,所有中國的門到中國的南方園子去看看,都是一個個葫蘆,門都是葫蘆叫一葫天地。乾隆爺知道,包括在圓明園有一個一葫天地,五嶺勝景一葫天地,就是這麼一個模式,這就是理想中國。中國人的理想都是這樣的,從風水到藝術家的理想,無非都是如此。中國人從山地氣候、山地環境,從兩百多年以前開始就培育了這種偏好,培育了這種理想,是一種領地意識。鄰里之間的矛盾也是這麼引起的,這是最基本的人性方面。實際上單棟樓甚至十房間的選址都可以從整個角度去認識,也就是說當你拋開一些文化的非所求的東西,比如說現代你追求大房子、大空間,你想想看這個房屋這麼大對你有什麼用處?有沒有用?認識一個領地動物,也是有領域的,這個領域太大了以後,就會感到不安全,領地就控制不了,就沒有安全感,這就是本質的東西。

再舉一個例子,就是在山地怎麼做住宅。這個例子是在成都青城山腳下,到成都只有20分鐘的路程,這塊地是800多畝的山地,那麼這從中國理想環境來說就是理想的風水的場地,然後和中國住宅的一些關係分析、現狀的評價,這塊草地一定要保留原有的樹,原有的植被,充分認識這個植被對這個場地的重要性。首先必須對這塊地進行改造,第一就是充分的尊重這塊地,這就是我們天地人神的設計理念。把這塊場地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要給給予重視,這個場地是有靈氣的,所以不要隨去動土。地形、三維地形的模擬,每一塊水流都進行分析,地表徑流的分析,排水就要根據這塊場地原有的特色進行排水,也就是用最小的投資可以發揮最好的價值。如果不從風水的角度來講,這個地方是符合人最理想的。不要一下子清平,要先請設計師來研究,然後再動。必須在這塊地買下來的時候,來進行設計。如果進行了設計,這塊土地可以成倍的增值。像這種有特色的景觀,要充分利用。然後再考慮總體布局規劃,再進行西部的總體布局,這是響水源。這就是土地適宜性評價。每個場地都有他的特質,沒有一塊土地是醜陋的,沒有一塊土地是不能用的,關鍵是怎麼用地。這就是一個整體,從場地分析開始,然後根據場地的適宜性,進行布局,規劃設計。

由此可見,鄉土景觀對現代景觀的建設有著建設舉足輕重的影響。目前,國內外關於「風水說」的討論實際多在風水意識的表層結構上進行,所以有人認為它是封建迷信,也有人認為它是科學的。如果我們能深入討論中國人景觀模式的形成和發展歷史,分析「風水模式」的深層意義由此找出鄉土景觀模式與「鄉土風水」的關係,必將有意於現代景觀建設的發展,使傳統文化的研究在更高層次上進行,這樣的對「風水說」的研究而言的,也是對中華民族其它文化遺產的研究而言的。

因此,在論及風水界時,我們既要充分理解和吸收學術界的最新成果,又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我認為:風水學是一種傳統文化現象,一種廣泛流傳的民俗,一種擇吉避凶的術數,一種有關環境與人的學問,一種有關陽宅與陰宅的理論與實踐系統的理論,是人們長期實踐經驗的積澱。從現代科學理論來著,風水學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環境景觀學、生態建築學、宇宙星體學、地球磁場方位學、氣象學和人體信息學合一的綜合科學。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