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絕對是海鮮的季節,蝦作為營養豐富又價廉味美的食物經常成為人們的首選。

但挑選蝦的時候總會看到蝦頭蝦尾都黑乎乎的,影響食慾不說,心裡還難免好奇這種情況到底是蝦被污染了?重金屬超標?還是不新鮮?

發黑是蝦受到了污染?

首先,蝦是否受到污染、是否重金屬超標,這些通過肉眼觀察是沒有辦法判斷的。

而蝦變黑體現的是發生在蝦體內的一種酶促反應。動植物體內普遍存在一種叫酪氨酸酶的物質,雖然不同生物體中的酪氨酸酶結構差異很大,但基本功能是相似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可以逐步形成醌類物質,然後再形成優黑素、褐黑素等黑色物質。

蝦雖然全身都有酪氨酸酶分佈,但頭裡的酪氨酸酶活性最強,腹部和尾部的酶活性較低。因此我們總是看到蝦頭最先變黑,然後才會出現腹部和尾部的變色。

這些物質就是蝦頭顏色變深的原因,它和外界污染並沒有關係。

發黑的蝦就是不新鮮?

也並不是這樣,如果在常溫下儲藏,隨著時間推移,蝦頭會逐漸變黑,這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蝦的新鮮程度。但造成蝦頭髮黑的畢竟是蝦自己的生物酶,和微生物關係不大,所以變黑不代表蝦已經變質。而即使在冷凍或冷藏條件下,酪氨酸酶依然有活性,因此仍然會發生黑變。

此外,蝦頭的顏色深淺還受它們的食譜影響。蝦頭也是蝦的內臟所在,如果蝦在捕撈前正好喫了很多深色的藻類(比如褐藻),或者養殖蝦未消化完飼料也可能出現蝦頭髮黑的情況。

事實上,很多生產商比消費者更擔心蝦頭變黑。因為一旦黑變,蝦就賣不出價,黑乎乎的蝦頭更會影響銷售。因此,會想盡各種辦法來防止蝦頭褐變。

比如使用保鮮劑,酪氨酸酶需要合適的酸鹼度才能正常工作,因此一些有機酸也能抑制它的活性,比如乳酸、檸檬酸、醋酸、草酸、抗壞血酸等。現在,大多數蝦蟹用保鮮劑裏都會有這些成分。此外抽真空或者包上冰衣可以阻隔氧氣,也能有效防止蝦的黑變。

但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亞硫酸鈉或焦亞硫酸鈉,它們抑制黑變的效果特別好,但容易有殘留,影響蝦的味道。如果控制不好,容易出現二氧化硫超標,這也成為了監管的重點之一。

所以挑選蝦的時候我們其實不需要在意是否變黑,更多應該觀察蝦是否新鮮,如何選購?我們來教您。

是否有刺激性異味?

蝦是特別容易變質的食材之一,一旦腐敗就會產生揮發性胺類物質,能聞到刺激性異味。

蝦體是否完整緊實?

可以注意觀察,是否有蝦頭脫離、殼肉分離、蝦殼發紅(熟蝦除外)、蝦肉綿軟失去彈性等現象,這些都是蝦不新鮮的特徵。

而在餐館喫蝦,建議點清蒸、白灼,因為重口味的乾煸、麻辣的蝦,容易掩蓋不新鮮的跡象。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透明工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