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墨西哥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5%,為近10年來最高增速。人均GDP近20年來取得顯著增長,已超過1.3萬美元。墨西哥是否由此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引發熱議。根據世界銀行2008年確定的收入分組,人均國民收入介於906美元與1.1115萬美元之間的國家都屬中等收入國家。當低收入國家躍升為中等收入國家後,經濟進一步增長很容易受到原有發展模式的制約而陷入停滯徘徊期,人均國民收入便難以突破1.1萬美元上限。這就是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自二戰結束一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墨西哥經濟的增速基本維持在6%,晉級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被稱為「墨西哥奇蹟」。而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墨西哥經濟增長不穩定,大約徘徊在3%上下,人均GDP與民眾儲蓄率等指標幾乎沒有實現增長。目前,墨西哥的人均GDP依然與發達國家有差距,被認為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有學者分析說,墨西哥難以掙脫「中等收入陷阱」,與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施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不無關係。簡單地說,在美國向發展中國家大力推行的新自由主義思潮影響下,墨西哥在4個方面實施了經濟改革,即「去國家化」、全面私有化、市場自由化和緊縮銀根。新自由主義倡導的「小政府、大市場」、重效率輕公平,造成政府不作為,民眾收入和機會平等原則被忽視,導致社會財富進一步向富人集中,窮人越來越窮。加之貿易自由化和對外開放步伐過快,大批中小企業破產,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經濟陷入徘徊期。這一現象在巴西、阿根廷等拉美許多國家同樣存在。拉美的學者指出,破解「中等收入陷阱」,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2010年,墨西哥等拉美國家經濟強勁復甦,更多得益於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上漲和出口拉動效應,卻並未解決該地區經濟結構失衡這一深層次問題:仍以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產業結構佈局不合理,生產性投資不足,高失業率和社會不公正等問題依舊突出。要維持經濟的良好發展勢頭,墨西哥需要著力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擴大經濟增長的「內生」積累,例如,注重教育投入,鼓勵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進而為提高國民收入創造有利條件。其次,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發展,制度建設是關鍵。拉美是全球貧富差距最大地區之一,平均基尼係數高達0.53,並呈不斷擴大趨勢,嚴重拖累了人均GDP和國民幸福指數的提升。由於貧富利益協調機制缺失,普通民眾無法享受到經濟上行期間社會總體財富增長所帶來的好處,這已成為墨西哥等國難以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又一癥結。拉美國家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又一教訓是,政府應著力調整政策,打擊腐敗,構建可信、可靠、公正的司法體制和財稅制度,並切實完善保護弱勢羣體的社會保障體系,營造和諧發展的社會氛圍。(鄒志鵬)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