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這個問題上面,我們首先來看看「邵氏」是哪一羣人,然後逐步分析拍得電影的特別之處。

「邵氏」是以香港娛樂大亨邵逸夫為主的一個姓氏,其發展在過去1925年上海天一製片廠開始的時候,邵醉翁就看好電影業的發展,隨後一家家族獨立電影公司開始興起,名叫「邵氏電影」;一直到現在,香港的電影幾乎都是邵氏為出品方,而許多我們熟悉的香港明星都拍過邵氏電影,不得不說,邵氏影業之前在香港算是電影行業的傳奇。

邵氏電影發展至今,拍過不少經典影片,但是裡面不論是打鬥還是演技,都是非常大的尺度,這其實是當時社會發展的因素造成的,畢竟邵氏電影發展時期香港正處於一個混亂時代,那時候的香港黑道四起,幾乎我們看過的每一部邵氏影片都有真正的黑社會人物,就拿我們之前最為熟悉的《古惑仔》系列影片來說,裡面的人物就有道上的人,但不得不說《古惑仔》影片算是經典,之後不再有那麼好看的影片了。

以前的邵氏電影,之所以讓我們造成視覺與心靈上的衝擊,在於拍攝影片尺度大,打鬥戲,警匪,動作完全都是實打實的,這其實是那個時候的香港混亂導致的,不得不說也是邵氏電影發展越來越好的一個時代。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從1958年成立到1985年停產,共生產了1200多部電影。

1958年到1965年以黃梅調電影為主,產量較小;

1966年以後以武俠片為主,最多時年產量達到四十部左右;

大約在1975年以後,嘗試過間諜片、科幻片、黑幫片、賭片、奇案片等各種類型;

1985年正式停產。

1973年因李小龍逝世,動作片一時遇冷,這一時期邵氏出產過一批尺度較大的影片,主要是李翰祥的風月片和呂奇的艷情片。最大尺度也就基本限於女性裸體。這一時期香港電影還沒有分級,1989年以後纔有真正意義上的三級片。


香港包括香港島,新界,九龍三個地區,1997年回歸之前是由英國管轄,從很多電影中都能看到英國的影子,比如成龍的警察故事系列,成龍扮演的角色就是英國皇家警察。當時香港島歸英國管轄,新界和九龍屬於英租界,管理比較混亂,黑幫猖獗。

英國對香港的管轄並不徹底。而且一些黑幫為了洗黑錢通常採用拍電影的方式。他們通常拍攝情色片,警匪片,黑幫片。為了吸引眼球。拍攝尺度大得很。有時候都真槍實彈的上,而且也沒有特別嚴格的審查制度,電影拍攝基本沒有審核。


邵氏電影作為早年電影界的一塊金字招牌,更是代表著一個電影王國,而邵氏電影的大尺度與邵氏四傑的為人作風以及當時香港的大環境背景息息相關!

邵氏兄弟四人都具有精明的商業頭腦,在邵氏創業初期,兄弟四人,老大邵仁傑負責執導,老二邵仁櫪任會計,負責一切賬務的周轉,老三邵仁枚和老四邵逸夫負責發行,從公司的運營和電影產品的製作四人通力合作,同時他們自己還做電影的編劇和攝影,一切收入全部納入自己家族,而他們對於當時市場的需求極其敏感,懂得迎合時代和觀眾的需求!

到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主攬製片業務,當時的香港在英國人的管制下思想逐漸開化,而大尺度的電影正好迎合了當時觀眾的內心慾望,邵氏抓住了這個機會風月片一出賺的盆滿缽滿,而當時的電影在沒有特效的年代又顯得真實更令觀眾嚮往,於是邵氏無論是劇情片,還是武俠片風格都是以觀眾和票房為前提,而大尺度出現在邵氏電影中更是變得平淡無奇了!

有需求,自然就會有人做出來!


誠謝邀請

1.當時的電影監管不嚴,帶血腥暴力的電影可以通過審核,甚至由於視覺原因還比較賣座。

2.當時香港影視圈受黑道控制,黑道顧名思義,就是血腥暴力色情的代名詞,按照黑道要求拍出的電影,理所當然的帶著這些因素。

3.社會風氣比較開放,香港本身受歐美文化影響,對於審美可能更重一些。

這點是我淺薄的看法,不足之處,還請指點。 我是小閑,喜歡我就關注下我吧!


因為香港是靠黑幫電影和艷情片起家的,香港大多數五六十歲的人都演過艷情片


管的松,現在要是不加管控,尺度更大。誰不是希望大尺度啊,至少我喜歡


那年代本身就是動蕩的年代,黑惡勢力是很強大的,都是有可能拿著槍拍戲的而且潛規則水很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