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學科學家威爾·福斯特(基努·里維斯 飾)在一場車禍中失去了他的妻子(愛麗絲·伊芙 飾)和三個孩子,在好友同時也是科學家埃德·惠特爾(托馬斯·米德蒂奇 飾)的幫助下,他通過克隆身體以及傳輸意識復活了家人。為了達到目的,他不惜與警方為敵,不惜對峙政府控制的實驗室,甚至不惜挑戰一切科學限制,惹來了始料未及的麻煩……


周五先看了這部,怎麼說呢,了解背後的故事,看懂結尾,兩星片,能直接變四星

《克隆人》,倒是想起了一個人,姜文,確切的說是姜文說過的一句話。

因為姜文在《十三邀》里說過一句話,是形容自己與創作之間的關係:

「不會生活,說不好聽就是對生活沒招才去假造一個生活(電影),把自己藏在裡面。」

我覺得這句話用在基努·里維斯(如下簡稱「老李」)身上完全合適。然後我去翻看了《克隆人》的演職員表,果不奇然,他也是本片的製片人之一。

他另一部擔任製片人的作品,是全球火爆的《疾速追殺》。兩部電影的共同點,老李飾演角色在片中都失去了親人

《疾速追殺》中死去妻子之後,永失所愛終日頹廢,以至於黑幫老大的兒子殺了他的狗,他以滅掉了全城的黑幫作為回應。

《克隆人》更加極端,電影里他妻子和三個子女全部車禍喪生,這位選擇了用克隆技術,讓家人回歸。

所以,《克隆人》幾乎可以看做第老李個人化情感的映射。這就要稍微岔開一下話題了。


悲慘人生

關於基努里維斯的悲慘人生故事,這裡不再科普(有興趣的可以百度,關於他的文章,幾乎是清一色八卦他人生,描述這位好萊塢巨星的人生有多麼多麼悲慘,現實多麼多麼頹廢),只是簡單說一下,每次遇到真愛或者打算安定的時候,上天好像跟他過不去一樣,29歲失去了摯友,35歲失去了女兒、37歲失去了摯愛,一生顛沛流離。

他那張孤獨的坐在街邊長凳上的照片,似乎是一個縮影,是老李對生活的自暴自棄。所以他終日頹廢、不修邊幅。

沒錯,既然現實生活令人沮喪,那就創造一個理想的「生活」,哪怕是為了發泄也好,哪怕終日活在幻想之中也罷,這樣才會令受傷心靈得到些許的慰藉。

所以就有了《疾速追殺》中因為一條狗怒草全城黑幫的「地表最強愛狗人士」,也有了《克隆人》中用這位違反自然規律去「復活」親人的科學家

(如下內容有劇透)

電影的片名「Replicas」,翻譯過來是「複製品」。中文譯名《克隆人》並不是不準確,而是比起我們常說的克隆技術,電影中涉及到的要繁瑣一些,因為電影中的「克隆」包含了兩個步驟:

其一是複製肉體,其二是複製意識。所以我更願意稱之為「複製人」。

比如老李飾演的科學家,開場就在攻關複製人腦這項偉大的課題,他要把死去的捐贈者的意識轉移(複製)到一個機器人身上,結果失敗了。

這就決定了該片其實涉及到了不少科幻元素,包括賽博格、人工智慧、還有二元論。


碳/鐵相融

電影中擁有人類意識的機器人,是一個比較糾結的存在。您說這玩意叫什麼?人工智慧?還是賽博格?

完全由人工建造的機器人,哪怕最終覺醒了也還是人工智慧,比如《機器公敵》。可電影中這位的意識可不是人造的哦,是來自人類的意識,是真人啊;

無機物所構成的機器作為身體,但大腦仍然是生物有機體,叫做賽博格,比如《機器戰警》。可電影中這位並不是生物大腦,人造軀體相當於一個容器,意識是老李複製粘貼進去的。

這樣模稜兩可,其實代表了未來科幻電影發展的一個趨勢,就像《銀翼殺手2049》一樣,極大化的模糊人與機器人之間的界限,因為作為科幻片,再討論「人機關係、智能叛變」這種老梗就太無趣了,索性將其二者模糊化,隨著人類視野的不斷開闊,最終將會打破人機二元的這種界限。

而這樣模糊的界限,也一直在暗示一個觀點,「思想」,並不是來源於大腦的運作。。。而是一個獨立的存在。。。這就是哲學上的二元論學說。


二元論

本片的理論基礎,就是二元論。

簡單說就是意識與肉體是彼此獨立,我思故我在,通俗一點講就是人是有靈魂的,要麼上升到神學的概念,要麼Low到迷信的層次。

「二元論」貌似在近期科幻電影中很受歡迎,這種以往被認為是唯心主義的學說現在被很多的科幻片當做理論基礎,因為大家都贊同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比如《攻殼機動隊》《超體》等等,最典型的就是《超能查派》,人的意識被移植到了機器人身上,或者通俗的講就是「人類的靈魂附著在一個機器人身上」。

本片在此基礎上認為,我們熟悉的克隆技術,複製的只是肉體,但不能複製意識。所以電影中老李的任務是複製意識,既然意識是獨立存在的,就可以複製到機器人驅殼內,也可以複製到人類身體內,也就有了隨後的故事。說白了,著屬於「鬼上身」的一種。


複製人

這是本片的核心主題,但故事走勢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

先把死去家人的意識(靈魂)提取封存,在用克隆技術複製一個一模一樣的軀殼,最後再把意識像複製粘貼文件一樣「放進去」,一個新的「人」就誕生,跟之前的一模一樣。。。

用電影中配角小哥的話來形容,您這操作屬於違反自然規律,萬一搞出亂子咋辦?小哥的擔憂不無道理,因為在很多作品中,這種屬於技術禁區,碰不得的!

《侏羅紀公園》《異形》《人獸雜交》,最後都是失控的結局,還有恐怖片《科學怪人》《活跳屍》、史蒂芬金的《寵物墳場》這類單純「復活」人的電影,最後也是凄凄慘慘的收場。

這些作品都是代表了人類慾望凌駕於科技之上的可能性後果,踏入技術禁區,最終倒霉的還是自己,很有大的寓言成分。


身份

此外,關於複製人的身份認知,也是一個極為深奧的主題。

電影被「複製」的到底算不算真正的「人」,就拿妻子來說,跟車禍死去的那位一模一樣,那麼當她知道真相的時候,肯定會產生認知問題,之前死去的「我」算是什麼,前任?我又算是什麼?

電影里還有一個細思極恐的情節,老李一家死了四位,但只有三個培養皿,意識保存是有時間限制的,所以只能由他抽籤決定,放棄復活一個倒霉蛋。而且複製的過程中,他為了瞞天過海,刪去了家人意識中有關這個「倒霉蛋」的全部記憶,五口之家馬上變成四口之家。

把複製人當做提線木偶一樣想刪就刪想留就留,有考慮過人家的感受嗎?所以在這前提下,科學技術背後的哲學和人文思想,人類幾乎可以以造物主的身份登上歷史的舞台時,被創造者的身份認知,在《月球》《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中被討論了無數次,有足夠的深度去撐起一部新的電影。

但本片並沒有涉及到這一條。


人艱不拆

所以,這部《克隆人》里,主角又是克隆、又是複製意識,貌似具備作死的一切條件,但關鍵點在於,主角複製的不是別人,是自己的親人。

人性與規律的悖論就在於此,我相信如果有電影中的條件,各位會跟老李做出同樣的選擇,別怪我們自私,誰不想讓自己最親的人起死回生

所謂的技術禁區,違反自然規律,在面對人性的時候,不是不會發生衝突,而是不忍心令其發生衝突。都這麼慘了,還要怎樣?有句過氣的話咋說來著,人艱不拆啊。

這部電影在這個細思極恐的故事中,上述所有可能招致失控的環節全部被繞開,迎來了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老李不但復活了家人,還用機器軀殼複製了一個自己,與家人其樂融融的同時,還不耽誤賺錢。這是大概所有人的夢想啊,也是基努里維斯的夢想。

回到開篇姜文那句話,好久不拍的科幻片的基努·里維斯,選擇這樣一部科幻片,是有原因的。戲外命運多舛的老李,戲裡為愛痴狂的男主,二者人戲不分啊,他把自己藏在了這個美好的幻想里,縱然電影中的行為踏入禁區違反倫理道德,但我們,又怎麼忍心責怪?

就像電影里的台詞:「我違背那麼多自然法則,只是不想再失去你。」

這與我們常聽到的「為了你,我甘願上刀山下火海」的土味情話性質一樣,只不過人家老李為了家人,真的這麼去做了。


彩蛋:天宮結局

你以為這片的結局只是基努·里維斯單純的為了撫平現實傷口而逃避現實嗎?

當然不是,比作遊戲的話,還有個隱藏劇情還沒打出來。。。

還記得《黑客帝國》里,那紅色和藍色的藥丸嗎?

基努·里維斯飾演的尼奧,毫不猶疑的選擇了代表現實的紅色藥丸。

他選擇面對現實。

基努·里維斯自己也說過:我並不想逃離生活,因為它也有美好的一面。

所以,在這個擁有天堂幻境一般結局的《克隆人》里,真正的基努·里維斯隱藏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

沒錯,就是那具有擁有他本人意識的「機器人」

他在臨近尾聲的時候copy了自己的意識,將其複製到了那個機器軀殼裡,所以誕生了兩個「老李」——人類軀體和機器軀體。

一位與家人來到與世隔絕的小島共享天倫,一位孤獨的留在塵世,縱然可以賺到無數金錢,但對於機器人來說毫無卵用。

聯繫起現實中的基努·里維斯,這個機器人,冷冰冰的軀殼下,孤獨的靈魂,才是真正的他。

就好比我們玩GAL遊戲,有好幾種結局,壞結局BD(bad ending)、好結局GD(good ending),也有少數遊戲還存在一個「真實結局」TE(true ending)

與家人遠走高飛,就是GD;孤獨的留下來,才是TE。

電影是每秒24格的謊言,適合幻想,但不能沉溺於幻想,最終還是會夢醒。

「不會生活,對生活沒招才去假造一個生活(電影),把自己藏在裡面,但不要忘記真實的自己。」



11月17日,《毒液:致命守護者》和《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兩部進口片同日實現單日票房破億的盛況,這在內地影史尚屬首次。

11月19日,《無名之輩》單日票房正式超過好萊塢大片《神奇動物2》,再次上演單日票房逆增長現象。

遙想國慶檔《無雙》花18天才破十億的狀況,不得不感嘆觀眾真的被憋太狠了啊。

當然,這只是個開始,接下來還有一連串的電影將繼續點燃影迷的觀影熱情。個人最期待的反而是即將於11月23日上映,由基努·里維斯、愛麗絲·伊芙主演的《克隆人》。

看電影!關注公眾號:laikdy

影片主要講述基努·里維斯飾演的威廉姆·福斯特企圖依靠克隆技術以及傳輸意識「復活」家人的故事。

一個下著暴風雨的夜,威廉姆開著車子滿載全家老小在路上行駛著,因路況不清,他與對面轎車發生碰撞,導致除他之外,妻女全部身亡。

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沉緬於妻女的不幸離世,和無限的自我悔恨中。

為了「復活」家人,他不顧道德指責和法律風險,利用自己正在研發的克隆技術去為妻女博得一線生機。

複雜精緻的機器人、妻子沐浴著陽光在戶外運動時的矯健身姿、不斷翻滾著的培養液,伴著沉重的鼓點,事件一步步朝著未知的方向發展,懸疑感科幻性十足。

而在終極預告中,我們也目睹了威廉姆將一位「捐獻者」的意識複製到一具機器人人造大腦的過程,這導致了有著人類意識的機器人的失控。

當他顫抖著說出「我是誰」時,關於克隆技術倫理道德的一場爭辯開始了。

說實話,看完這支預告小栗子心裡很五味雜陳。

尤其是男主威廉姆的遭遇,實在太容易讓人同基努的現實生活產生勾連了。

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拋棄了他們,小小的基努跟著媽媽和姐姐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看著母親結婚離婚結婚離婚地重複著......

好容易因出演《我自己的愛達荷》時認識了一生摯友,也是影片另一主演的瑞凡·菲尼克斯。

卻在兩年後,收到好友因吸毒過量猝死的噩耗。

這之後,他又陸續遭遇了和女友生的孩子胎死腹中,女友在2001年因車禍不幸離世,妹妹也被查出白血病等打擊......

直到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他在公園長椅吃三明治,悲傷的神情。

作為旁人,我沒有資格用「悲劇」、「傳奇」或者什麼詞語來總結他的一生。但至今仍對他說的什麼是「幸福」印象深刻。

和相愛的人一起躺在床上;運動;與朋友們共同度過美好時光;交流,學習;地球,塵土;和朋友、家人們一起宴飲,有好酒,美食,還有快樂的消息;精力充沛,興趣廣泛,對生活懷有強烈的渴望;我喜歡呆在沙漠里,呆在自然里,呆在一些不同尋常的地方,呆在高高的樹上,呆在塵土裡;與我的姐姐、我的家庭一起消磨時光。

和相愛的人躺在床上,和朋友們共享美好時光,和我的姐姐、我的家庭一起消磨光陰,多麼簡單美好,又淳樸的願望。

但每次想到這段言論,卻總有為他流淚的衝動。

試圖復活因車禍喪生的家人,這是《克隆人》里威廉姆的願望,也是基努的願望吧。

但說回現實,克隆技術儘管好,但卻會帶來一系列的倫理道德問題和社會挑戰。

2010年的《克隆丈夫》里,瑞貝卡的男友托馬斯因車禍去世。萬分悲痛之下,她不顧眾人反對複製了托馬斯的基因,並在十個月之後生下了自己的丈夫。

生育關係上,她是托馬斯的母親。儘管有著和丈夫一模一樣的基因、臉龐,卻是全新的一個人,有著自己獨立的三觀,對世界、對愛情有著不同的看法。

對待托馬斯,她有著母親的慈愛,卻又有著女人對另一半病態的迷戀和佔有慾。

但在托馬斯的眼中,母親是一個既神秘又極具魅力的女人,托馬斯成年後,等待著這對母子(夫妻)的,是另一場腥風血雨。

母親、妻子,兒子、丈夫,在這段關係中兩人都迷茫著。

《逃出克隆島》里,又是對現代社會秩序的、對尊嚴道德的又一層挑戰。

且不說對明星,對總統的克隆將導致怎樣的災禍,克隆人本身也是人,是一個DNA、指紋,記憶力,創造力,甚至是口音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那麼殺害克隆人,又是否和殺害普通人類罪名一致呢?

作為一個人,他們又將怎樣確定自己的價值,維護自己作為「人」的尊嚴,而不是活在自己只是個複製品的陰影中呢?

再細思極恐一點,克隆人是按照人為預先挑選好的基因、以技術工程的方式設計生產出來的「精英產品」。按照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作為真正人類的我們因基因不夠好,一再降低作為「人」的生存地位幾乎是完全可預見的事情。

這樣豈不是與克隆技術產生的初衷,背道而馳了嗎?

回到電影《克隆人》中,威廉姆失去妻女的痛苦我們可以理解。但假使他真的利用技術復活了自己的家人。

面對這些克隆體,他是否真的能以平常心對待?那些溫馨的家庭場面,究竟是真實的家人,還是人工複製的克隆人製造的假象?知道真相後的家人又將怎樣面對自己身份的轉變,都是讓人十分好奇的點。

再加上影片導演是曾執導過《國土安全》、《叛國者》的傑弗利·納赫馬諾夫,《變形金剛》、《特種部隊》的製作人洛倫佐·迪·博納文圖拉,與來自《太空旅客》的製片人史蒂芬·哈梅爾也加盟該片,陣容方面還是有保障的。


先寫個簡短影評(不含劇透,放心食用),片子劇情很簡單,沒任何燒腦的地方,科學家造人的題材已經爛大街了,遠有開山鼻祖《科學怪人》,近有強尼德普主演的《超驗駭客》。從演員陣容到特效都可以看出是部低成本製作,作為一個機甲控,看到No.345這貨是極度失望的,就算不精心設計一下,好歹照抄個波士頓動力對不對,拿這個類似大學生三維建模作業交貨我是不買賬的,哼。

特效,機甲沒得看了,只剩下看帥哥了,哦買噶!尼奧你怎麼了尼奧,人到中年不得已?《黑客帝國》里驚為天人的鮮肉!枸杞喝多了補過頭嗎?吐槽基努我是真的不忍心,我曾經以為這個世界拋棄的只有我等肥宅,可你濃眉大眼的基努里維斯怎麼也被拋棄了,,,作為肥宅的心理是平衡了,但作為粉絲的心裡是滴血的。這幾年基努的人生用「點背」是不足以形容了,只希望不要成為下一個尼古拉斯凱奇,靠接爛片才能維持生活這個樣子。那麼,片中的悲情英雄,既是主角又是基努自己,片中的痛苦也許並不十分戲劇化,但是確非常真實,真實的令人痛心。(別的答案也提到了,基努里維斯喪女喪妻,可謂嘗盡人生甘苦,這裡就不再消費人家的人生不幸了。)

蓋世鮮肉,基努里維斯

————————————————————

影評講完了,懷著這份悲傷的心情,我們開啟下一個沉重的話題,哲學。

隨著當今科技的發展,人造人這個命題似乎也越來越近了,2004年第一例3d列印的器官就已經成功植入人體,美國一名男孩靠著3d列印的膀胱獲得了新生。很快,功能更複雜的器官諸如心臟,肝臟,腎臟,會一一突破技術難關,成為擺在貨架上的商品,換個器官那就跟逛個超市似的。人工義肢的發展也已經突破天際,不光手跟腳,諸如人造眼睛,人造耳朵,人造那啥都不成問題。近視了不要緊,來雙人工眼睛吧,讓你的視力一下達到老鷹的水平,內置視頻播放功能和可操作界面,配合5G技術,你就不用帶手機了,你自己就是個移動的手機。

聽到這些不知道你是欣喜期盼呢,還是不寒而慄呢。只要你想,你可以把自己各個零件都全換一遍,不但可以益壽延年,還能突破人體極限,成為鋼鐵俠也不是夢啊。那麼問題來了,經典的哲學悖論——「忒修斯之船」了解一下。

特修斯之船(又譯為忒修斯之船)亦稱為忒修斯悖論,是一種同一性的悖論。假定某物體的構成要素被置換後,但它依舊是原來的物體嗎?

公元1世紀的時候普魯塔克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因此這類問題現在被稱作「忒修斯之船」的問題。有些哲學家認為是同一物體,有些哲學家認為不是。在普魯塔克之前,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都曾經討論過相似的問題。近代霍布斯和洛克也討論過該問題。這個問題的有許多變種,如「祖父的舊斧頭」。

可能有人覺得,只要大腦不換那依舊是原來的自己。的確,大腦保留了我們的意識和記憶,但我們所做出每一個決定,包括我們的想法,性格,言談舉止不僅僅靠大腦的決斷,我們各個器官所分泌的體液和激素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往器官移植的病例中,就有因為移植了捐獻者的器官,獲得了別人的生活習慣,飲食偏好甚至改變了整個性格的例子。想像一下,一個和你朝夕相處的男(女)朋友,他一切的記憶都沒有變,知道和你在一起發生的每一件事,但是性格,習慣全完全不同了,那麼他(她)還是你的男(女)朋友么?

雖然科技進步,我們在一些領域獲得了突破,然而對於我們自身,這個肉體凡胎,我們依舊知之甚少,就拿我自己舉例,我是一名成年ADHD患者(小兒多動症),跟羅永浩是病友,周圍的普通人就完全無法理解,「為啥你們無法集中注意力?為啥你們做一件事情總是分心卻擁有十分強大的想像力和創意?」同樣,對於抑鬱症患者,我們也沒法理解他內心為什麼悲觀厭世,明明很好的生活卻提不起興趣甚至想要自殺?諸如此類的疾病,僅僅是因為我們人體中一個極小的不同,但卻是系統性的改變,我們人體之精妙,遠非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所能完全了解的。當人們開始面對改造人或者人造人的時候,猜疑和無從理解,恨意和敵視就會產生,試問你會相信一個除了大腦全是經過改造的人嗎?他會不會具有反人類的想法而不表現出來,甚至試圖消滅人類取而代之?畢竟改造人具備絕對的競爭優勢。同樣,這個問題也適用於人工智慧的到來。

當然,即便我們有所擔心,整個人類進程浩浩蕩蕩,誰也無法阻止。我們這一代人能見證歷史,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科幻作品裡的幻想逐一實現,這真是莫大的幸事。如今的科幻片勢微也就難怪了,現實世界已經更加的魔幻,區區影片何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呢。順便提一下最近的大事件,11月26日,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這個炸了營的消息,各國科研團體,人類倫理研究機構可以說是目瞪狗呆了,然而咱們廣大群眾微微一笑,見慣了大場面,表示情緒非常穩定。我作為科幻迷,還是有些小激動的,激動這事竟然發生在中國,首例基因改造人竟然是中國人,想想都興奮,不亞於軍迷們知道055列裝電磁炮一樣興奮。這個比喻可能不太恰當,那個南科大的副教授是指定要吃牢飯的,這個事情也不是什麼為國爭光的好事,不過回到電影,基努里維斯扮演的科學家不也正是這樣一個狂人嗎?人類的倫理觀念從拒絕到接受基因改造是不是也僅僅是時間問題了呢?拭目以待吧,未來幾年更加炸營的消息會越來越多的。

最後,鄙人沒什麼公眾號,不求什麼關注,一年寫不了一篇答案,禁止轉載。


導演眼光毒辣說服基努本色出演自己讓我們有幸一起回顧基努這幾十年來的心路歷程吧


讓我想起前陣子引起非議的逐夢演藝圈事件。

只是那個電影是導演洗,這部是觀眾洗。

不能因為現實生活中的遭遇,就可以忽視甚至無視影視作品的故事薄弱,邏輯混亂,演技拙劣,CG睿智吧。

認同你的人生不幸。不看外部因素的話這如果本是部好電影,但是試圖用現實生活來掩蓋甚至拔高這部電影實在牽強。

說實話如果不是這幫人在熒幕上說英語,實打實的西方面孔,我真的會以為演員都是當紅小鮮肉。

廣電這兩年的進口片水準真的很高。這部例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