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廣東省文物藝術品行業協會副會長、廣州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副會長樓鋼在接受信息時報記者專訪時,分析認爲高古瓷走勢明朗、單色釉瓷器逐漸得到市場追捧、古陶瓷市場繼續看好。這些判斷,在去年的拍賣和今年的春拍紛紛得到了驗證。樓鋼在對信息時報記者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古陶瓷收藏市場現象,並提出,未來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特別是古玩瓷雜類,會繼續處於平穩上升的趨勢。

  近年最大看點:非專業出價幾近絕跡,市場更加趨向理性

  

 

  回顧2011、2012兩年,拍賣中過億成交的“天價瓷器”屢有所聞,而2014年的拍賣成績看起來好像沒那麼亮眼——與2011、2012兩年相比,國內各大拍行2014年每一場拍賣的成交額均下降了30%到40%,“過億天價”似乎也很少。這是否說明古陶瓷收藏市場也開始不景氣了呢?樓鋼認爲,恰恰相反,這一信號正說明收藏市場正在重新整合,未來表現會越來越理智。

  “中國的拍賣市場在2011年達到頂峯,當時取代倫敦成爲了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紐約的第二大藝術品交易市場。但我們分析這個市場的水分很大,因爲非專業、非正常的出價佔了相當大的比例。當時我們就預測這種非正常的競爭會趨向平穩,到了2014年這個趨勢已經看得非常清楚了。可以展望,2015年甚至更長時間裏這種現象會不斷減少,幾乎可以絕跡,這會影響到整個藝術品市場的成交額和成交率。但是回過頭來講,非專業買家的離場可以讓藝術品市場迴歸到它本來的運作軌道。”

  樓鋼進一步分析:“在過去的十年,中國藝術收藏家或藝術收藏團隊表現非常活躍,有很好的發展。中國最早介入收藏領域的收藏家是一批先富起來的人,這些人的文化素質相對滯後。但過去5至10年,這個團隊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正常致富者、海歸、高知識結構者越來越多,他們的文化素質應該說比早年的人要高。這些人本身具有文化素質,當他們具備了財富後就會按照國際規律進入藝術品市場。藝術品歷來被認爲是三大理財支柱(證券、房地產、藝術品)模式之一。他們會按照國際規律把自己的一部分財富往藝術品市場傾斜。我們可以做一個比較好的預測,在未來的十年八年,藝術品市場會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進入藝術品市場的財富不但沒有急劇減少,可能還會不斷增多;進入藝術品市場的這部分買家都是正常的理性的買家,也促使市場進入良性循環;再加上政策有所調整的話,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在未來的幾年會向好。”

  “所以我認爲2015年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特別是古董,會有一個很好的表現。當然這種表現不是說過億的藏品一定會大量出現,而是說整個市場會處於一種平穩、健康的上升趨勢。”樓鋼預測說。

  隱憂:稀缺性與全球徵集的瓶頸

  

 

  如果未來四五年中藝術品市場向好的話,那什麼樣的板塊會更加值得關注呢?樓鋼認爲還是古董和文物等帶有歷史價值的會更看好。

  樓鋼認爲,作爲投資品種,中國的當代藝術還有幾個大的缺陷:一是文化內涵相對缺失,更多的是採取的一種技術上的表現,而不是內涵上的創造;二是當代藝術大多數採用的是短線操作的形式,急功近利,既傷害了市場,反過來又傷害了藝術;三是由於價值觀、審美觀的不同,中國當代藝術品與國際業界在概念上仍有差距,不會輕易被認同,這就使得中國當代藝術品缺乏國際縱深。所以我認爲在未來幾年由於藏家的文化素質的提高,當代藝術這一塊會成爲短板,而“古董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再加上它的稀缺性,會很看好”。

  但稀缺性的另一種說法就是“貨源不足”,這也成爲包括古陶瓷市場在內的古玩拍賣市場的最大隱憂。樓鋼介紹說,這個問題從2008年已經開始凸顯,當時很多國際性的拍賣公司和國內的拍賣公司都打出“全球徵集”的口號,這就是因爲在國內已經徵集不到足夠數量、足夠質量的拍品,所以纔要全球徵集。

  而全球徵集又碰到幾個政策性的瓶頸:“第一個是進口關稅壁壘,中國進口藝術品除了有6%的關稅之外,還有17%的增值稅、附加稅,這和國際慣例有所脫節。第二個就是剛纔我們說的古代藝術品貨源短缺,本身數量就有限,當前的很多藏家把它收入囊中後就不再拿出來交流,又形成了藝術品市場的一種貨源短缺。第三個是目前文物保護政策和拍賣業相關法規的限制。在過去100年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藝術品市場上,一件相同藝術品出現在拍賣場上的頻率正在不斷提高。在上個世紀早期,通常一件藝術品再次進入二級拍賣市場或交流市場的間隔期是20到25年;到了上個世紀下半葉的時候就變成了15到20年;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就變成10年;進入21世紀之後,一件藝術品被拍走之後大概5年至8年就會重新出現在拍賣會上。這是因爲圈子裏貨源短缺,很多拍賣行就會動員它的核心藏家把藏品再拿出來進行拍賣。將來這可能會形成一種短板。不過這種短板反而會拉高藝術品的價格,因爲貨源的充裕與否和藝術品的價格高低是成反比的。”

  長線品種:宋瓷繼續向好,認識仍需加深

  

 

  去年接受採訪時,樓鋼曾談到過在未來三五年中,宋瓷會有良好的表現。的確,2014年不僅在各大夜場中出現了令人驚豔的宋瓷拍品,而且在香港推出的幾次宋瓷專場拍賣表現也很不錯。不僅汝、官、哥、鈞、定這五大名窯受到追捧,而且以前在國內收藏市場中不太受到關注的耀州窯等瓷器也開始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樓鋼認爲,這個勢頭在今後幾年應該會繼續保持。

  但樓鋼同時也認爲,對宋瓷的價格評估和學術認定的朦朧狀態,仍然在限制着藏家的認識。“這首先是因爲過去由於文物保護方面的政策,對宋瓷或高古瓷的限制比較強,所以對它的認識和推廣力度就不大。”樓鋼舉例說,“比如宋瓷窯口衆多,除了衆所周知的‘五大名窯’之外,還有‘五大民窯’,耀州窯就屬於後者,在國外,整個國際收藏界對耀州窯的認識還是比較充分的,但是在國內這種認識還侷限在專業圈內,很多非專業的藏家對耀州窯的認識尚不足,也就造成了它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很好,在國內的成交卻比不上其他窯口。所以收藏市場對宋瓷還是需要一個重新認識、評估的過程。”

  

 

  樓鋼認爲這個過程會在一段相當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所以,今後如果政策放寬、國內高古瓷進入大的流通市場的話,應該會有不錯的拍賣表現;如果政策不放寬的話,在民間流通市場中它的表現也會很好,並且會促成香港拍賣市場中高古瓷的表現。”

  在樓鋼看來,對宋瓷收藏限制更深遠的瓶頸或許不是政策,而是藏家的文化內涵。“宋瓷是典型的中國雅文化的代表,以內涵、品相、味道來體現價值,所以我們現在看雅文化的代表瓷器基本上是素的,沒有花紋的,器形簡約,強調順應自然,強調內涵。想要充分理解和欣賞它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需要藏傢俱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然而目前來看,中國的收藏家還急需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雖然這一點在過去十年中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還遠遠不夠。只有等到我們的收藏家羣體整體的文化內涵達到一定程度,纔是宋瓷市場價格真正到位的時機”。

  如果把目光放到2015年以後的瓷器市場來看,“具體來說,我認爲大概三個窯口的表現會比較好,第一個是龍泉窯——過去三年中,民間交易裏龍泉窯的價格至少漲了10倍以上;第二是官窯——新的窯址的確定,如大梅小梅、溪口窯的確認使其從原來不爲人所重一下躍居五大名窯之列,身價自然是今非昔比了;第三是耀州窯會比較看好,但是因爲本身定位問題,相比前兩者不會特別出彩。”樓鋼說。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誰說高古瓷不值錢、沒市場,錯過高古瓷,將錯過新一輪的發財夢

大爺帶“宋瓷”來鑑寶,稱拆房子發現的,專家怒斥你沒說實話!

歡迎點擊小程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