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還錢、次品退貨,天經地義、無可厚非。但在大國角力的敏感時間點,中國11家航空公司的索賠,也遠遠超出了純商業範疇,具有一定博弈味道。

中國遭受到的切實經濟損失,按國際慣例必須賠償

中國是波音737MAX的主要購買客戶,九元只定了1架,並已經交付。所以影響不是很大。從目前波音官網上來看,國航、東方、南方、東海、龍航空租賃、海南、ICBC租賃、奧凱、瑞麗、山東、深圳、廈門航空公司分別訂購了16、14、50、25、10、7、5、9、36、7、5、10架波音737MAX,已經交貨的分別為16、14、10、0、10、7、5、0、0、7、5、10架,也就是交貨的這84架飛機都停飛了。一是訂單延誤造成了損失,還有114架沒有交付,要延期交付了,這部分航空公司有損失。二是已經使用的飛機被停用的損失,84架的停飛各項費用也有損失。美國波音飛機是因為技術缺陷造成了這些損失,我們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要求他們賠償再正常不過。更何況,中國並不是第一個要求索賠的,在次之前已經有挪威等多家西方航空公司提出了索賠要求。

具有的一定戰略考慮

中國是波音的最大客戶,率先停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國際上以負責人的姿態佔領道德制高點。中國的做法越來越有示範效應和全球影響力。目前,波音737MAX的購買者主要有74家航空公司。在美國頻頻對我們下死手的情況下,這絕對是我們可以反制的一張牌。反制不是為了報復,而是為了更好的自保,為了中國經濟的更好發展。

短期替代很難也要想辦法

是時候想辦法和波音逐步「脫鉤」了,我們真正要實現經濟崛起要有自己的硬東西,先進位造業就是其中之一。最近一系列事件後,讓我們警醒科技、製造業等實體經濟是多麼重要,房地產難以立國。短期可以多選擇空客作為替代,中長期大力發展中國的大飛機項目。只要做了,就是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加油。


首先感謝邀請!

針對這個問題,作為民航人士來說說幾點看法。

1.從大的角度來看,最近除了波音737MAX索賠事件,另一個最受關注的大概就是華為被美國制裁,同時引發了全球美國盟友的一致性制裁。所以正值此刻,國內航司一致對波音發出索賠聲明,站在國家高度,正如之前中美貿易,當中國華為被美國制裁時,中國自然需要找到一家在美國與華為體量相當的公司來反擊,此次國內航司索賠波音算是我國的一個回敬。

2.中國作為目前波音的全球性大客戶,如果中國對波音發起制裁或限制,自然將會使波音承受巨大損傷。同時這兩年中國國產大飛機發展迎來黃金髮展機遇,支線客機和幹線客機都已可以交付投入商業運營。這也是向美國表面,中國不僅在晶元戰不懼美國,同時航空業同樣不懼。這樣的反擊行為,也將會最大程度對美國政派作為提醒,今日中國已不比往昔。

3.波音公司不僅是作為全球民航大佬的存在,同時波音其實也是美國航空軍工產業的重要存在,此次中國開展對波音的索賠其實只是第一步,整體來看,從中美貿易戰開始,就是一場大國博弈,互相出牌。中國針對波音的制裁,完全不至於索賠這麼簡單,可以藉此對波音在中國的幾千億飛機訂單予以終止或制裁。最終還是回到國家高度,相互博弈,最終或許是美國解除對中國高科技企業如華為,中興,大疆等企業的制裁,中國解除對波音的索賠和限制等。

我是海南航空飛行員,不定期發布一些與民航業相關有趣科普的新聞,同時會抽出時間免費解答大家的各類民航相關問題,包括民航有關職業諮詢(可私信,看到後會及時回復),答題發帖不易,感謝大家給予的點贊和關注。


索賠?那是不可能的,美國的公關可是祖師爺級別的,波音喫下了那多家飛機製造公司,不是一個簡單的公司。查看歷史上那麼多波音飛機缺陷都是人員傷亡數量而不斷改進的。事情過去了一陣子就會照樣平息,再說了我國對外國的飛機多數的只有使用權,跟70年產權的空間是一樣的。飛機到了退役不使用了就會被要求被波音公司許可改裝或飛回美國拆解的,不允許在中國報廢的。這是商業規則,退役客機都是要被低價回購飛往飛機墳場。


謝邀。

我感覺最後美國會動用國家機器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是一個愛賺便宜不喫虧的國家。而且波音是美國的央企,軍企,他會讓他喫虧,這顯得多沒面子。所以,我不看好。


這個條件要提的,賠不賠是波音公司的事。聲勢要有的。理直氣壯


必須索賠,無論什麼結果,中國都贏了。


中國人不長記性,我不相信


及時,應該賠償。


力大為王,資金為霸。

賠肯定會賠,會按照合同賠。只是每家簽的合同都是保密的,小公司是求著波音的,賠償約定必然少,大公司應該會多,啟動用戶會更多。

賠是對的,但與我們至多隻是看個熱鬧。


航空市場不是美國獨大,空客在哪裡頂著競爭。國產大飛機將來也會逐步進入。大家彼此手上都還有牌,邊吵架,邊打牌,旁邊一堆看熱鬧的。大國博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