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來不知道有些孩子,竟然如此粗魯不堪,隨便伸手打人,隨便張嘴咬人,簡直是養成習慣 差到了極點。 我曾經見過一個小男孩,特別狂野,從來不知道如何 跟同學和平相處,他打招呼的方式就是伸手打人,跟你親熱 就是上來就咬。

那個小男孩子的同桌就是個小女孩,特別老實,被咬了也不吭聲,有一次,她媽媽看見孩子胳膊被咬了,問孩子,孩子還不敢說。 家長也想想算了吧,結果第二天更厲害了,她媽媽生氣了,憤怒 了,終於來到學校了,不過她媽媽很按部就班,她先找了班主任,跟班主任說了。

班主任一聽,非常尷尬,就趕緊 給調開了座位。

那個調皮小男孩就跟一 個特別厲害的小女孩一起坐了。 第二天,那個小男孩故伎重施,又張嘴準備咬人,結果被那個小女孩拍拍兩巴掌就收拾過來了。這個毛病就治好了。

就是如此 ! 自己孩子被咬了,當然又心疼又生氣,但是,還是建議先找班主任吧!


我贊同家長告知校方,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首先問問孩子怎麼說,是課上還是課下,什麼情況下咬的,自己的孩子有沒有過錯,這些瞭解清楚了,也好跟老師溝通。讓老師幫助解決這件事兒,避免再發生類似事情。

為什麼要首先問好孩子,我說個去年暑假的事兒,我們學校中午有一部分家裡較遠的學生在校喫飯,因為是夏天,中午有時候讓孩子們趴桌子上睡一會兒,有個小孩不知道是癔症還是沒坐好,摔地上了,額頭有一小塊青,當時問了孩子有沒有事兒,他說沒事。然後就沒在意,誰知道晚上回到家一看微信羣和電話炸了,因為回家路上有一小時車程,沒看手機。他的爸爸媽媽輪番打電話,在微信羣裏不停刷屏自己孩子咋回事,是不是被打了。後來回過去電話才知道,他問小孩,小孩沒跟他說,也不知道是二年級的孩子不會表述,還是怕說了丟臉 挨批評什麼的。然後家長就開始臆想了 就沒lou住。

後來說清楚之後他家長也覺得挺不好的,又在羣裏發信息解釋。其實我也跟他說了,不必解釋,孩子們都看見了,其他家長不會有什麼想法。只是這事兒辦的,我也覺得有點尷尬。


越是這樣的時候家長越要靜下心來,相信問題是能夠得到妥善解決的,因此不用著急。烏青且有牙痕,確定是人咬的這沒錯。根據此種情況,這時我們可沉下心來想想,既然是人咬的那一定又是孩子和誰扯皮打架了,根據一個巴掌拍不響的道理,那麼自己孩子有多大責任呢?下面我們分步說說這個問題。

通過訊問孩子烏青傷痕的來龍去脈,這中間要反覆提醒孩子不要說半點假話,說假話是要負責任的,在關起門向孩子瞭解清楚情況後,然後在走下一步聯繫孩子班主任。如果烏青塊是因為孩子先打了別人,別人在自衛時動口咬的,那麼責任全在孩子本身,暫時不驚動老師也是可以的,先讓孩子換個角度想想,然後平心靜氣地教育孩子自己錯在了哪些地方?自己在解決了問題以後再把這件事情通報給老師,因為教育的問題是由學校家庭雙方共同來完成的。

如果孩子身體瘦弱一向怕惹事,通過訊問也沒有主動找人打架,確實是被大同學欺負了,那麼這件事應當及時聯繫老師,讓他通知對方家長面對面一起共同解決。必須打鐵趁熱處理好突發事件纔不會留什麼後患,當著老師及雙方家長的面,要求雙方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並握手言和。

教育好下一代是家庭、學校及社會共同的責任,尤其家長要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子不教父之過就是這道理。


我來回答一下,我的孩子目前5歲,在幼兒園已經2年多了,可以說孩子之間經常會發生這種摩擦,遇到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先與自己的孩子溝通,大體瞭解孩子之間發生了什麼才會導致咬人的。但是往往孩子表達的不是很清晰,這時候再和老師進行溝通,但不建議以質問的口氣,與老師理性溝通,如果確實是對方孩子的不對,可以要求老師與對方家長聯繫,要求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然後老師主導對方小朋友對你的孩子進行道歉,不到一定程度,不建議激化矛盾。


這種情況肯定要去學校問老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吧,是孩子之間搶玩具,還是其它的情況。還要找咬人孩子的家長,再怎麼樣也不能咬別人的手啊?特別是女孩子,你家的男孩就不教育好,出來咬別人,這是啥素質呀?要是我家孩子被別人咬成這樣,我肯定要去找老師找家長的,並且警告他家長僅此一次,下次若這樣別怪我不客氣!男孩子從小就要教育他不能欺負女孩子,不能打女孩子。從小不教育好,長大也是渣渣一個,害了別人家的女孩子!僅個人的觀點,不喜勿噴!不知各位的看法如何?


我家寶寶在幼兒園,被班級裏的一個同學咬或者抓了好幾次,每次老師都跟我解釋了,但是家長從來沒跟我們道歉過,我也懶得找他們麻煩,直接告訴我家寶寶,下次那個同學要是再抓你,一定要給我打回來,但是自己絕對不可以先動手。


首先,一羣孩子在一起難免會有小打小鬧,小磕碰,這很正常。如果沒有達到很嚴重的狀態,家長不用特別放在心上,可以先問問孩子是誰的錯呀,經過是怎麼回事?老師的反應是什麼?如果孩子說不清楚,第二天到學校後給老師反映一下這個情況,杜絕類似事情的發生。如果老師態度很差,有推諉現象,那就需要質問學校了


可溝通,別質問。孩子之間的打鬧不同於成人之間的鬥毆。不要過份敏感,隨意升級,孩子需要保護,但也不能鎖保險櫃裏,只要不是惡意斯凌,大人最好別插手,有害無益。


必須質問學校和那個同學,避免以後屢次發生!!!!


應該先和孩子談,如果太小的孩子表達不清楚,先和老師詢問事情經過,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也有過錯。在老師的協調下非常有必要和對方家長溝通。

在家囑咐孩子,遇到這種情況一定先找老師,回家告訴爸爸媽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