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之皓確實是一直都看不上郭躍,原因比較簡單,郭躍年少成名但是非常有個性,很難管理,同時情商低,不懂得溝通,同時施之皓還認為郭躍沒有上過幾天學沒有文化,這種球員難以成為國家隊的核心。所以在2010年世乒賽團體中郭躍被棄用,中國隊失去了連續拿了17年的世乒賽團體冠軍,同時施之皓也害了剛剛起步的劉詩雯。

施之皓在2010年世乒賽棄用郭躍的原因。

施之皓自己解釋過在莫斯科世乒賽團體比賽中棄用郭躍的原因:第一是郭躍的能力已經很強了,不需要再鍛煉,要把機會留給年輕球員。第二是因為郭躍的傷病並沒有痊癒,還需要休息。其實大家都明白這只是施之皓的借口,真正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和郭躍的矛盾,自己施之皓想儘快把當時還很年輕的劉詩雯培養起來,打壓郭躍。遺憾的是劉詩雯並沒有頂住壓力,中國隊也折戟莫斯科。在王楠和張怡寧退役以後郭躍的實力應該是中國女乒中最強的了,可是由於自身的心態有問題自己施之皓的打壓郭躍始終沒有能夠打出成績來,隨後也是早早退役。

棄用郭躍中國隊世乒賽折戟以後的後果。

施之皓的這次決定確實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後果,給中國乒乓球女隊帶來了比較大的傷害。首先是郭躍,她被棄用以後心態越來越不好,在比賽中表現的更加不穩定,完全沒有能夠擔當大任的樣子,王楠和張怡寧退役後郭躍被球迷寄予厚望,可是她的性格還是害了自己。後來沒過多久郭躍就因為沒有文化為由被孔令輝下放回地方隊,雖然表示隨時歡迎郭躍回來,可是大家都知道她回不來了。於是心灰意冷的活躍在巔峰的年紀就早早退役。

而這件事對劉詩雯的影響也很大,在2010年之前劉詩雯可以說進步神速,雖然很年輕但是他已經顯示了很強的實力,在國際大賽中經常能夠拿到冠軍,可以說風頭正勁。可是在世錦賽的重壓之下她沒能保持狀態,輸了比賽以後更是有了決賽恐懼症,沉寂了很久,在狀態恢復以後也沒能達到人們對她的預期。施之皓自己也承認「最對不起的人是劉詩雯」。

不過中國乒乓球隊還是走出了困境,郭躍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退役後一直在求學。而劉詩雯也是中國隊的核心之一,希望她們的未來越來越好。


謝謝邀請第六人回答

說起這個事,很多球迷直到現在都耿耿於懷。郭躍最終被施之皓棄用,我覺得是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一個好苗子沒有遇到一個好農夫,一個千里馬沒有碰上懂她的伯樂,這結局用腳指頭也能想出來。悲劇了郭躍,悲情了施之皓!

施之皓是女乒主帥,說白了對隊員的使用上有絕對的話語權。郭躍是很有天賦的乒乓球運動員,但是國家隊真的不缺少這種好苗子,跟郭躍做過隊友的張怡寧、李曉霞、郭焱、劉詩雯和丁寧等等,這些人都很有天賦,這幾個人後來都成了世界冠軍,用事實證明了都很有兩把刷子。

所以在國家隊人才濟濟,作為主教練的施之皓在用人方面可以說遊刃有餘。因此說郭躍對於施之皓來說並非舉足輕重,這也是他被棄用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試想一下,如果當年國乒到了離開郭躍就拿不了冠軍的份,施之皓就再是鐵帥也不會輕易拿下郭躍。當然,兩人之間緊張的師徒關係也註定了郭躍必然要被棄用。施之皓曾經當著眾人的面把郭躍訓斥的掩面而泣,說她訓練不積極,比賽太消極。而事實上,郭躍在王楠和張怡寧退役後,確實高估了自己,覺得自己就是未來女乒的接班人,在日常訓練上有點耍大牌,不聽教練安排,這導致施之皓極為不滿,其實當時那種情形郭躍被棄用只是時間問題。

說起郭躍和施之皓,不得不提及2010年莫斯科女乒世乒賽,施之皓決賽中雪藏郭躍和李曉霞,大膽啟用新人劉詩雯和丁寧,結果痛失考比倫杯,之後施之皓解釋說是郭躍決賽中出現畏難情緒,沒有主動請纓參賽,講道理這個理由有點勉強,作為教練你有著調動隊員士氣的責任。很多球迷認為這場比賽的失利是郭躍被棄用的主要原因。

但是在施之皓在公開場合曾經說郭躍沒有文化,愛鑽牛角尖,分析和理解問題能力低等等,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難不成你就一點責任沒有?作為你的隊員,你可以雪藏,也可以棄用,如此徹底的否定一個運動員,這不是斷了人家的後路嗎?

值得一提的是,郭躍被棄用並非在施之皓任職期間,而是孔令輝接替施之皓不久後作出了把郭躍調整出國家隊的決定。只能說一個好苗子沒有遇到一個好農夫,一個千里馬沒有碰上懂她的伯樂,這結局用腳指頭也能想出來。

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如今的郭躍已經收穫了不一樣的人生,那位沒文化的躍躍賭氣成剛,已經成為清華大學的高材生,前不久還擔任了福布斯評委,不知道施之皓教練現在還敢不敢說郭躍沒文化了。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啊,只不過這對昔日的師徒恐怕再也沒有了交集!怪誰呢?

最後還是默默的祝福郭躍,祝她人生下半場一帆風順,更加的豐富多彩!

期待您的點贊和關注,關於郭躍被施之皓棄用,你有何看法?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說起郭躍,到現在都讓人唏噓不已。

郭躍出生於1988年,到現在才30歲。郭躍絕對是個乒乓球天才,6開始打球,8歲就進了省隊,12歲就進了國家隊。16歲參加第47屆世乒賽,就奪得女團冠軍,成了乒乓球界最年輕的世界冠軍。郭躍早期的路走得太順了,有人預言她將是繼鄧亞萍、王楠、張怡寧之後,中國女乒的又一個大魔王。

郭躍打球有男子打法的特徵,前三板快又狠,讓對手防不勝防,很難接住。後來郭躍又奪得了2007年世乒賽女單冠軍,2009年世乒賽女團冠軍,2012年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冠軍。她參加了三屆奧運會,獲得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兩屆奧運會的乒乓球女子團體賽冠軍。這個時候郭躍才24歲,獲得的世界冠軍就已經達到了16個。

在2007年的世乒賽上,郭躍在半決賽以4:0橫掃張怡寧進入決賽,決賽又戰勝李曉霞拿到冠軍。當時王楠就說了,郭躍將來會成為中國女乒的領軍人物。王楠說:「中國隊必須重點培養像郭躍這樣的年輕隊員。郭躍打球很動腦子,如果比賽經驗再豐富一些,她將擁有美好的未來。」

但是郭躍卻在2014年離開了國乒,回到了遼寧省隊,後來早早退役。其中的原因,與當時中國女乒的主教練施之皓有很大的關係。

也不知是什麼原因,施之皓自打擔任中國女乒主教練後,就不喜歡郭躍。他曾經這樣評價郭躍:「郭躍打球靠靈感和變化,意識比較超前,但是基本功差,她打球靠猜,靈感好的孩子,不夠踏實」。說說郭躍基本功差,我是看不懂的。六歲就開始打球,啟蒙非常早,這絕對是童子功。8歲就進了省隊,說明從小的基本功就非常好。12歲進國家隊,郭躍的基本功受到了國乒的認可,憑什麼說郭躍基本功差?還說她打球靠猜,說實話,這個我也看不懂。靠猜能猜出16個世界冠軍,其他冠軍無數,那也很不錯了。

郭躍與施之皓關係弄僵在2010年莫斯科世乒賽時達到了巔峰。在那年世乒賽,施之皓就有意少讓郭躍上場,而重用那時還非常年輕的劉詩雯、丁寧等人。尤其是決賽,根本不派郭躍上場。給出的理由是提拔新人,以及郭躍有傷。提拔新人沒錯,國乒要長期發展,就需要系統性的培養新人。但是說郭躍有傷,則沒人認可。當時郭躍在訓練中狀態非常好,根本就看不錯有傷。而且培養新人,也要看時候,決賽了就不能依靠新人了。當年世乒賽派上沒經驗的劉詩雯、丁寧等,就以1-3輸給了馮天薇領銜的新加坡隊,無緣衛冕。施之皓因一己之私,導致冠軍旁落。

2012年倫敦奧運會後,兩人的關係依然沒有得到改善。心高氣傲的郭躍也已有傷病為由缺席訓練。施之皓也多次說出郭躍缺教養,沒文化,消極比賽,連主動申請比賽的要求都沒有提過。現在看來都有點諷刺的意味。

郭躍於2014年調出國家隊,不久就退役了。沒有文化的郭躍在銀行找了份工作。後來又考取了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金融財務MBA。也不知施之皓有沒有這麼高的學歷。

喜歡本文就點贊留言吧,也可以關注湘楚風雲,每天有最新的資訊,最有趣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這個問題呢?現在的普遍觀點都是怪施之皓,認為是他直接導致了郭躍的隕落。作為2008年奧運會的參賽隊員,在張怡寧和王楠已經退役的情況下,她居然沒有參加倫敦奧運會是非常讓人失望的。有一點,在倫敦奧運會之前,郭躍的表現不好,可以說是很差。現在可以找到當時的一個採訪,施之皓開玩笑說:「我這頭髮掉的,都是為郭躍急的,什麼時候郭躍打好了,我就能睡的著了。」從這一點上來說,郭躍在開始並沒有被施之皓放棄。後來,施之皓公開說過兩次郭躍——第一次,「郭躍打球靠靈感和變化,意識超前,但基本功差,她打球靠猜,靈感好的孩子,不踏實」。第二次,「郭躍太個性,沒文化,難管理」。後來也有傳言,兩人都來到了彼此看不上的程度。結果,胳膊擰不過大腿,郭躍回到了遼寧隊。隨後傳出,郭躍的頸椎病問題,在2014年就退役了。

其中「沒文化」一句評價徹底毀掉了郭躍,也毀掉了施之皓。對於郭躍的隕落,外界認為是施之皓的責任最大。同時施之皓後來和自己的隊員李楠結婚,也讓外界對他看法很大。而郭躍在退役後,開始了發奮學習,2015年考取清華-香港中文大學財務MBA。郭躍已經徹底離開乒乓球界,祝願他能越來越好。


2010年5月30日晚,中國女乒不可思議地丟掉了保存17年之久的考比倫杯。頓時,「國乒兵敗」成為了國人熱議的焦點。當年那支夢之隊國乒為何會敗走麥城呢?

首先看當時女乒主帥施之皓的安排,王楠張怡寧退役後的女乒一姐郭躍和李曉霞均被雪藏,而是重用了19歲的劉詩雯,後者實力雖然出眾,但是在關鍵比賽的心理抗壓能力依然不足。

當時的核心郭躍為何被雪藏呢?央視解說表示郭躍有傷在身,但其實並非如此。

眾所周知、郭躍是前任女乒教頭陸元盛一手培養的「天后級」接班人,而且在王楠張怡寧還未退役時,郭躍就大有趕超之勢。

換句話說,郭躍早已成為中國女乒隊中的「大腕級」選手。然而,鐵帥施之皓上任後卻不吃這一套,不但沒有以郭躍為核心,甚至郭躍只要在比賽和訓練中稍有失誤,就會被主帥嚴厲批評。於是,將帥失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更為關鍵的是兩人的性格根本就是無法融合的,當矛盾不可避免的出現時,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

最終郭躍生涯從未獲得一個奧運單打金牌,始終甘居人後,最終在26歲的年紀早早退役。施之皓當年也說過,女乒兵敗莫斯科是因為用人不當所致,但錯誤已釀成,可惜了國乒一顆新星的滑落。


郭躍遭到棄用,指的是2010年莫斯科團體世乒賽。在那屆比賽中,中國女乒的前三號單打是劉詩雯、丁寧、郭焱。正值當打之年,且擁有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牌的郭躍,在淘汰賽階段被排除在了出場名單之外。

結果,在那屆世乒賽女乒決賽中,中國1:3負於新加坡,丟掉了保存了17年之久的考比倫杯。事後來看,女乒主帥施之皓當時的做法有揠苗助長的嫌疑。畢竟,不管是從年齡還是實力來講,郭躍理應是當時的領軍人物。但若就此認定施之皓與郭躍有矛盾,藉此進行打擊報復,則是毫無根據的說法,也有點不負責任。

畢竟,站在女乒主帥的角度,隊伍內部人才濟濟,有能力的運動員多得是,自然用自己最為信任的人。而且,當時的劉詩雯、丁寧都比較年輕,用那屆世乒賽來練兵,也是個能說得過去的理由。試想一下,如果劉詩雯當時能經受住考驗,一人獨取兩分,率領女乒奪冠,是不是國乒的歷史會改寫?或許,她就是張怡寧之後的國乒「一姐」了。

對於當時不用郭躍的原因,施之皓事後給出了解釋:「郭躍的能力已經不需要考驗,即使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她都是女乒最讓人放心的選手。考慮到奧運會的壓力遠大於世乒賽,所以必須給新人提供大賽鍛煉的舞台。」仔細琢磨的話,這個解釋也能說得過去。

更重要的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郭躍進入了女乒參賽名單,與李曉霞、丁寧一起搭檔,拿到了團體金牌。當時女乒的主帥是施之皓,如果他故意為難郭躍,後者豈能獲得奧運參賽資格?

2012年倫敦奧運會之後,郭躍在訓練中態度消極,最終被國乒清除出隊,當時的女乒主帥已不是施之皓,而是孔令輝。當時,國乒領隊黃飆曾公開表示:郭躍情商太低,愛鑽牛角尖兒。這說明,郭躍的問題主要還是出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主帥有意「整」她。


2004年,郭躍橫空出世,奪得第47屆世乒賽冠軍,成為中國乒乓球歷史上最年輕的世界冠軍。

三年後,她又在第49屆世乒賽以4比0橫掃「大魔王」張怡寧,4比3逆轉隊友李曉霞,一舉登上了單打冠軍領獎台。

一時之間,「天才少女」「天后級的接班人」等成為郭躍的代名詞。隨後,郭躍果然不負眾望,連續斬獲16枚世界冠軍金牌。

然而,2014年,體壇突然傳訊,郭躍被調整出了國家隊。

對此,網友們是各種不理解,都覺得其中必有「黑幕」,郭躍曾經的主教練施之皓更是被人推向了風頭浪尖。

人們都認為,郭躍被國家隊「退役」,和她當年被教練施之皓「棄用」關係密切。

事情是這樣的。

在2010年莫斯科世乒賽,教練施之皓決定起用小將丁寧和劉詩雯,沒有讓老將郭躍出馬。

那場比賽,經驗尚淺的丁寧和劉詩雯不敵新加坡隊,以1比3失掉了保存17年之久的考比倫杯,引發外界一片質疑。

同時傳出來的,還有施之皓砸給郭躍的三樁大罪——「太個性」「難管理」「沒文化」,三樁罪樁樁扎心。

因為此,哪怕郭躍離開國家隊時,主教練已經變成了孔令輝,人們還是將最大的鍋背給了施之皓。

其實,施之皓曾不只一次地公開表示過,起用丁寧和劉詩雯,是為球隊長遠著想,不存在打壓或者棄用的情況。

並且,在他看來,郭躍是可以直接去參加奧運會的,世乒賽對她的鍛煉意義不大。

可若是換成新人丁寧和劉詩雯,則是個很好的鍛煉機會。

這個解釋很好地說服了有書君。

因為,在有書君在看來,中國女乒能長盛不衰,成長為體壇神話,從來都不是單單哪個球員的功勞,而是一代又一代前赴後繼的隊員共同努力得來的成就。

每個隊員最黃金的時期就那麼些年,國家花大力氣培養人才,不是為了「一枝獨秀」,而是為了「後繼有人」。

施之皓習慣突出集體力量和集體智慧的執教思路,一點毛病也沒有。

並且,在施之皓執教的8年里,中國女乒成績斐然,也足以佐證其領導思路的正確性。

何況,施之皓在離開女乒教練員崗位的2012年,還讓郭躍參加了世錦賽和奧運會,且郭躍都表現不俗,被「棄用」一說顯然站不住腳。

所以,有書君覺得,說施之皓棄用郭躍的,這個鍋可以撤了。

然而,郭躍「被退役」是不爭的事實。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她遭此「待遇」呢?有書君認為具體的原因有二:

一、成績下滑,身體又屢出狀況,只能無奈出局

郭躍曾經是公認的天才乒乓球選手,天賦極高,當時幾乎沒有人懷疑,她會是繼「大魔王」之後的女乒一姐。可是,自2010年後,郭躍天分不再,逐漸變得平庸起來。

甚至,還被之前的手下敗將李曉霞、劉詩雯等人狠狠地甩在了後面。

郭躍打球的特點是前三板又快又狠,發球揮拍男子氣十足。可是,這一優勢在無機膠水逐漸統治了國內外正規比賽後,消失殆盡。

因為,無機膠水會在球拍上留下凝集物,影響球拍的速度和旋轉力。

更為可怕的是,隨著優點的消失,郭躍打球時防守較弱、相持能力不強等弱點就被直接暴露了出來。

體育運動講究競技,講究優勝略汰,饒是曾經閃亮如郭躍,也不能例外。2011年後,與隊里其他主力隊員對打,郭躍已經幾乎毫無勝算。

再加上她的身體也不給力,頻頻出狀況,導致她無法長期進行系統性訓練,與隊友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很多業內人士覺得郭躍的「傷」不只在身體上,還在心理上。不管原因究竟如何,但她總是因病退賽,喪失了很多翻身的機會是事實。

2014年「直通東京」隊內選撥賽,因郭躍的世界排名排在第11位,不符合免戰規則,需要參加比賽來爭奪參賽權,可郭躍卻以「有傷」退出了選拔賽。

這件事,也成了她被調整出國家隊的直接導火索。

畢竟,一個蘿蔔一個坑,哪裡都是不養閑人的。

二、心理素質差,遇隊友一味逃避,終致被淘汰

中國女乒,一直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當然競爭也不會小。

實力漸漸從巔峰迴到普通的郭躍,本應該早就認清這個事實,可她卻因為心理素質差,比賽但凡遇到高水平隊友,就消極逃避,以「有傷」為借口退賽。

比如2012年的韓國公開賽,當她發現對手是實力強勁的劉詩雯後,二話不說就提出了退賽。

同一年的亞錦賽,她又因為對手是李曉霞,再次選擇了退賽,可謂令人寒透了心。看到這裡,也許諸君會覺得國家隊不近人情,人家「有傷」嘛,為啥就不能休息了。

可前有年近30歲,仍拖著病體不缺席任何一場隊內大循環比賽的王楠做榜樣,後有一大波忍著傷痛上場廝殺的新興小將做表率,相比之下,郭躍的「臨陣脫逃」就有些難看得緊了。

都是年紀輕輕的女孩子,誰比誰更強壯呢,不過是為了國家榮譽,不肯輕易倒下罷了。

然而,隊里還是不打算放棄郭躍,在2012年世界盃國家只有2個名額的情況下,仍把其中一個名額留給了她。

郭躍呢?完全沒有感受到教練的良苦用心,依然選擇了退賽。雖然理由是舊傷複發,但「狼來了」的故事每個人都耳熟能詳,郭躍此舉,漸漸耗盡了教練和隊友的信任。

並且,哪怕她在乒超聯賽表現不凡,但這遠遠不能掩蓋她在女單里已經缺乏競爭力的事實。

當時的女乒,老人雖紛紛退役,但新人已完美就位,按著郭躍的排名,國家隊有沒有她的存在,已經關係不大。

反過來再想,郭躍也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凡人,是人就有弱點,我們又怎能要求她做得更多。

一味逃避終致被淘汰出局,也算是她「求仁得仁」吧。

總而言之,郭躍被棄用,有其自身因素,也是國家隊多方考量的結果。至於讓施之皓背鍋這件事,倒也不是無風起浪,只能說互相影響。

身體的病痛,加上心理上的不自信,最終讓郭躍放棄了自己最愛的乒乓球。

可是,人生之路,條條大道通羅馬,「假小子」成功變身高級白領,誰說就不是最美好的人生際遇呢~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複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其實說到中國女子乒乓球隊,大家肯定想到鄧亞萍、王楠、張怡寧等球員。的確她們也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女乒王朝時代。

短髮個性球員郭躍

小編今天想結合題目重點來講講女乒歷史上的個性球員郭躍。郭躍,在我們的印象中總是一頭短髮,清爽的像個小男生。印象中她的嘴唇總是微翹,微笑的時候總是露出一排牙齒,很是可愛。

88年出生的郭躍是遼寧人,她的職業生涯起始於2004年的世乒賽,並隨隊獲得了女團冠軍。跟王楠一樣,她也是左手握拍。那屆比賽她只有16歲,成為了世界上最年輕的冠軍隊成員。也由於天賦出眾,深得當時女乒主教練陸元盛的喜愛。

只可惜好景不長,女乒更換主教練施之皓上台以後,改變了她的命運。在隊伍和私下裡,施指導總是批評郭躍太有個性、很難管理,沒有文化水平。之後把她退回省隊,一代天驕在2014年無奈的退役了。曾經的女乒大魔王,現在的職場白領

退役後的郭躍成為了一名職場達人,並通過自己的努力,考進了清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金融財務MBA,實實在在的打臉我們的施指導啊。可以說運動員不服輸的性格,也在郭躍身上體現了出來。

我們印象最深的還是2007年世乒賽上,半決賽她以4:0的比分,橫掃當時風頭正勁的女乒頭號人物張怡寧,這場比賽的精彩程度,相信看過比賽的球迷朋友,一定大呼過癮。並在後面的決賽上,逆轉當時初出茅廬的李曉霞獲得冠軍。如果不是個性和一些外在的原因,她的職業生涯肯定更加輝煌。退役讓人扼腕嘆息

職業生涯中郭躍參加過三次奧運會,並榮獲三次團體金牌,16個世界冠軍,作為中國女乒曾經的大魔王人物,她的退役也令人扼腕嘆息。如果她的職業生涯能長几年,可能歷史就要改寫了,可能現在的丁寧和劉詩雯也不一定能出來。當然這只是我的假設,歷史不能如果。

不管怎麼樣,我們希望郭躍以後的人生路,能過的越來越順利,謝謝這個曾經的短髮小女孩帶給我們那麼多精彩的比賽。加油郭躍,為你點贊!


考比倫杯 聖.伯萊德杯

郭躍事件過去好多年了,作為曾經的當事人——郭躍、施之浩、孔令輝的命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郭躍遠離了乒乓球,用實際行動回擊對教練組她的評價,華麗轉身;施之浩榮升國籍乒聯副主席,當上了國際高管;孔令輝「涉賭」一樣遠離了乒乓球,音信全無。命運老人有時候真的很「調皮」。

每次國乒有事件發生,我們都能看到官方的解釋、答案。不過看多了以後,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現象:「官方」似乎永遠是完美正確的一方,「當事人」都是缺陷錯誤的一方。——從郭躍被開到劉國梁被陞官到馬龍、許昕、樊振東罷賽。於是乎有位大家評論說:體現了「權利的無禮與傲慢」。

且不說孰對孰錯的問題,我們作為吃瓜群眾先看每件事情的結果:一、郭躍事件後我們丟掉了保持17年之久的考比倫杯;二、劉國梁事件後我們丟掉了聖.伯萊德杯(會不會再丟別的杯,讓我們拭目以待);三、馬龍、許昕、樊振東棄賽事件我們丟掉了廣大球迷對乒協的信任、理解和對國乒的熱愛。

當然我們也不能說錯都在「官家」。作為郭躍我們不難看出,她真正印證了那句「性格決定命運」的話。自己性格的倔強和不善於溝通、交流也正是她最終被淘汰出局的主觀因素。

如果當初她能主動認錯,並和教練多加溝通;如果當初她能認識到自己的不理智;如果教練組能針對性的開展談心、引導,也許國乒會多出一個大滿貫來。

當然,一切都不會改變了。現在的我們只是希望,未來的國乒在總結現在的時候,不會像我們吃瓜群眾那樣不斷的重複「如果當初……」、「如果當初……」

您對這件事情怎麼看?歡迎您來留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