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應用是最近兩年比較火熱的開發方向,也是各大軟體廠商或互聯網科技公司競技的焦點,畢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任何能爭奪用戶資源的主要方向與趨勢都要刻不容緩去實施,否者就像百度一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迷失了方向。

輕應用系統

輕應用如此火熱,開發成熟度也有保證,所以就有了題主所謂的輕應用系統想法,一個瀏覽器,就能搞定整個系統。但是瀏覽器應該凌駕於何處呢?瀏覽器也是應用,也是根據系統對應的開發語言研發而來,這就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了。你可能會想到Chrome操作系統,搭載Chrome操作系統的筆記本從表面上看就是一個瀏覽器在運作,其實其有一個類似於Windows或Mac OS的桌面環境,這也是為什麼它也能離線運行的原因。所以一個瀏覽器加上輕應用的組合就能構成輕應用系統,就像建房子一樣,現有地基才能說澆築房屋骨架和裝修之類。

體驗難以勝任

輕應用在流暢度和功能完善等方面,比起原生開發的應用還是差了一點意思。現在開發輕應用的技術棧有很多,應該比早期的WebApp開發方式的用戶體驗好得多,但是小程序的頁面切換順暢度體驗比原生App還是差太多;很多系統功能喚起也不能實現,例如撥打電話;實際表現效果大打折扣,例如視頻播放解析度過低等。總之說輕應用的用戶體驗好過原生應用是萬萬不可能的,能達到原生應用的標準都很難。

存在的意義

很多人說輕應用或小程序的出現解決了手機內存不足的痛點,個人並不認同。以微信小程序為例,每打開一個小程序就會在後台駐留,和微信程序並行存在。這就相當開了一個新進程而非一個線程,此時手機可用內存將會減少,而且因為功耗增加,手機機身的溫度也會顯著提升。現在手機的配置相較幾年前已經有了質的提升,理論上而言並不存在不夠用的情況。那麼輕應用、小程序存在的意義在哪裡呢?

我想對於個人用戶而言,輕應用和小程序能夠很好解決使用頻率不高但不可或缺的應用這一使用場景。對軟體廠商和互聯網科技公司來說其意義就不言而喻,在文章開頭就講到了,爭奪用戶基礎的任何機會都不能放過。

往後餘生

現在很多輕應用就是為了做而做,用戶體驗並不好。以手機上應用商店中的輕應用為例,很多都不支持回車搜索。而且應用界面過於簡陋,感覺就是直接將移動網頁直接轉換成輕應用,根本沒有付出多少開發成本。加上現在微信小程序一家獨大,其他輕應用平台像做大獲取流量並非易事。在現實生活中使用到小程序或輕應用的機會真的不多,現在手機配置和內存足以應付日常生活使用場景,為什麼不用體驗好的原生應用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