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後宮的風流韻事層出不窮。這與皇帝都爭奪天下有關,更因為滅人慾的儒家文化還沒成為國人的主流價值觀,還保持著「思無邪」的原始本性。秦始皇的母親私通假太監,漢高祖劉邦的媳婦也光明正大的出軌,並得到其默許。

(漢高祖劉邦與呂雉)

對於呂后與審食其來說,二人有私情,絕非偶然。劉邦參加反秦事業,一走多年。呂雉帶著一兒一女,辛苦操勞農事,日子過得辛苦。鄰居審食其經常來幫忙,這幫來幫去,就幫出問題了。呂雉正值虎狼之年,獨守空閨,不知道劉邦在外是生是死,而眼跟前有一個朝夕相處,日久生情的審食其,兩人就漸漸的走在了一起,這也符合常理。

彭城之戰中,劉邦情急之下都沒能把家人接出來,結果項羽就把審食其、呂后都抓住了,一同被抓的還有劉太公和劉邦的子女。在楚軍為囚的那段時間,審食其對呂雉一家老小也是十分照顧,後來項羽仁義,出來混,禍不及家人,把劉邦的一家老小都給送回去了。後來劉邦也投桃報李,《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

(呂雉一人照顧一家老小)

劉邦建立漢朝後,呂雉與劉老太公都說審食其有幫助之功,劉邦就封了審食其做辟陽侯。終劉邦之世,呂雉和審食其沒有再發生瓜葛。劉邦對這件事知道不知道呢?慧眼識人的劉邦,自然也不會看不出這裡面的問題,但是漢朝初建,劉邦自己家族勢力不強,還需要藉助呂雉家族,一起鞏固漢政權。而且,劉邦更喜歡柔媚可人的戚美人,對呂雉的這些風流往事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

劉邦去世後,呂雉大權在握,與審食其舊情復燃,就常常把審食其召進宮裡。據說,審食其曾在後宮之中,毫不避諱地洗浴更新,然後悄悄與呂后行男女之事。後來,漢惠帝劉盈發現了,震怒之下,把審食其下獄治罪,後來好說歹說,為了皇室的尊嚴沒有交付有司公審。不然,這件皇室第一醜聞估計能傳到匈奴人那裡去。

(呂后稱制)

呂雉於公元前180年去世,享年62歲。三年後,劉邦少子淮南王劉長殺了審食其,這與當年審食其沒有儘力幫忙說服呂雉釋放趙姬有關。這個趙姬就是劉長的母親,因為連坐之罪被收押,當時正懷著劉長。趙姬的弟弟請審食其從中說項,可是審食其沒有儘力爭取。

劉長22歲時,聽說了這件舊聞,就帶著鐵鎚找到了審食其,錘殺了他。


這個問題很有趣,值得玩味。劉邦的女人有很多,包括他的情人也就是長子劉肥的母親,此人據說是小酒館的老闆娘,是一個寡婦。非明媒正娶也就不存在紅杏出牆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很有名的戚夫人,此人較為單純,不善於搬弄權術,最後慘死在呂后手上。關於戚夫人後世多將其定格為悲劇人物,權力爭鬥的犧牲品。關於她有一些美妙的傳說也多是和劉邦的那點事兒,也沒有什麼紅杏出牆的嫌疑。劉邦還有一些妃嬪多是籍籍無名之輩,不是很受寵也不是很討厭,這些人在危機四伏的宮廷里能苟活就不錯了,那還敢冒生命危險搞什麼婚外情。所以,劉邦的女人會不會紅杏出牆呢?應該是會的,這個人不是別人,應該就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呂后。

呂后自從跟了劉邦,就過起了顛沛流離東躲西藏的生活。劉邦自從芒碭山揭竿而起,就成了朝廷的通緝犯,常年在外流串。呂雉則領著劉肥,劉太公等人在家耕作。值得注意的就是從這時一直到劉邦當皇帝的若果年裡,呂后的身邊始終有一個人,審食其。後來劉邦做了皇帝,此人也跟著飛黃騰達。再後來,呂后專權此人更是得到重用,成了呂后的心腹。所以,後人多認為審食其是呂后的情人,二人是有一種不清不楚的關係的。這是劉邦在世時也可以說是在外打拚的日子裡發生的,所以可以說劉邦的女人紅杏出牆了。待到劉邦死後,呂后掌權,其身邊無論是審食其,還是其他的男寵,都不能說紅杏出牆。因為他丈夫已經過世,她成了寡婦,充其量只能說私生活不檢點而已!也就是民間常說的:寡婦門前是非多。


呂雉與審食其長期保持著不正當關係,從大概30歲到她死也沒間斷過,呂雉為劉邦做的這頂綠帽,胸懷天下約劉高祖倒也戴得心安。可以說審食其是歷史上命最好偷情者,在呂雉的蔭蔽下,他步步高升,官都做到了總理級別。好在他並無多大政治野心,其心地也不壞,除一心一意伺候好太后外,別無他想。呂太后深知他秉性,因此抬舉他做了丞相,也是個名頭上的官銜,不治事的那種。正是這種兩個人的自知之明,使得這種國家政治頂層的野合,對其他人,對國家政體來說也無多大影響。


劉邦的女人一般都不會,一是沒機會,二是不敢。但最可能的只是呂后。在劉邦打天下的時候,照顧孩子和老人,一直顛沛流離的,吃盡了苦。審食其始終陪伴照看最後封侯。再剛強的女人,也有孤獨無助的時候。再堅貞的女人,也有寂寞空虛的時候。何況與劉邦那麼久的分別,與審食其那麼長的相伴。有也正常,沒有也正常。劉邦博大的心胸和對人性的洞察,自然也會懂。倒是無需考證。只是奉勸男人,對女人再好也是長情不及久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