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有沒有Steam,中國遊戲市場也就這樣」

4 人贊了文章

「有沒有Steam,中國遊戲市場也就這樣」

為什麼有這樣的言論?

家裡2003年裝機(當時在小學吧大概),身邊對於電腦遊戲的態度是大概是「玩遊戲玩物喪志,千萬別讓孩子玩。」

於是父母對我說「電腦你怎麼用我不管,但是不許聯網、不許玩遊戲、發現玩遊戲電腦直接賣掉。」

三角洲特種部隊

當然,我爸也是喜歡玩遊戲的那種,我就坐在旁邊看,當時我爸玩的是《三角洲特種部隊》、《祕密潛入》、《搶灘登陸》、《血戰上海灘》、《血戰緬甸》等。

在那個遊戲的發展時代,我國遊戲便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當時的代表作品《血戰》系列,《仙劍奇俠傳》系列,《流星蝴蝶劍》等。

我國對於電腦和遊戲的看法至今未變,玩遊戲=玩物喪志沒出息,愛玩電腦=有網癮,只不過近些年逐漸從電腦轉到手機罷了。


Steam問題

再說說網遊,網遊是大多數人最常接觸的,從之前的《傳奇》、《石器時代》、《夢幻西遊》等等遊戲(當時我被管束,所以沒怎麼玩過)。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CS》系列、騰訊代理的《CF》、《DNF》等等遊戲,絕大多數是進口遊戲,國內做代理。

我也愛玩DNF,放上我最喜歡的宗妹

中國的遊戲廠商已經習慣了這種代理模式和拿來主義,讓他們自己做遊戲,哪怕沒有Steam,也就那麼回事。

我是2016年接觸Steam,承認之前玩單機都是3DM版,3DM從根本上剝奪了中國玩家的付費意識和版權意識,但我使用Steam之後,就沒在3DM上玩過遊戲,至於為什麼?遊戲一更新就要自己下載安裝包,錯過一個補丁都不行,Steam全自動更新,更有時候因為盜版問題遊戲關閉下載,自己花點錢,想什麼時候玩就什麼時候玩,而且是最新版,這是我用Steam的初衷,至於現在已經習慣了這種付費。


國內Steam被大家熟知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絕地求生,我身邊很多朋友,提起遊戲只知道LOL以及鵝廠代理的那些遊戲,他們玩過PUBG之後說「我這輩子沒玩過這麼好玩的遊戲,這手感,這畫面」,但是很多人卻因為要花98元買遊戲望而卻步,卻不知他們的火麒麟、龍蝦皮膚多少錢。

實話實說,PUBG這遊戲之初,渣優化爛網路,畫面其實很一般,吸引人的是大逃殺遊戲模式

Steam喚醒了一部分人的版權意識,也喚醒了國內獨自做單機的意識,我想說,如果沒有Steam,國內這些遊戲廠不會自己產單機遊戲,畢竟一個網頁遊戲手機遊戲簡單易做,來錢快,誰會費力幾年做一個一次性付費的單機遊戲?

我國相比西方國家,我國的文化輸出屬實薄弱,有人說GD總局的審核模式,也沒錯,這也只是一部分原因,根本原因就是利益永遠是第一位,有賺錢更快更容易的方式,我國廠商是不會去耗時耗力做單機3A大作的。

想想如今我國的單機出產,在Steam上有幾款優秀的單機遊戲?近幾年被吹得飛起的ICEY,算是一款不錯的遊戲了,但是連頁遊風雲無雙都被搬上了Steam,想用國內遊戲的收費方式去賺老外的錢,這不是可悲嗎?這是國內遊戲的參差不齊。

登錄Steam的國產「大作」

自己簡單的總結了一下:

大公司,有錢有人有實力,不做3A,流程久來錢慢,

小工作室&小公司,沒錢有想法,想做3A,沒錢沒實力。

這也導致了國內遊戲的參差不齊,比方說今年鵝廠遊戲《救贖之路》打著魂系列的旗號,真不知道這遊戲做的會不會害臊,整個遊戲只有幾個BOSS,無謂的增加難度敷衍了事,然後還被人吹捧畫面一流、美術一流,難道這些人對遊戲的嗨點就這麼低嗎?


我國的遊戲市場,想改變,難,如今手機的快速發展,也讓大多數人的遊戲需求從電腦轉移到手機上,國內手機遊戲的快速發展是一件好事,獨立遊戲,創新遊戲,流程短而簡單,讓很多小廠也可以做出精品的手機遊戲,但PC、主機端,依然堪憂;

不要把鍋甩給Steam,有沒有Steam都一樣,波蘭與中國相比是個小國,波蘭也有Steam,但是波蘭有《巫師》,日本與中國相比,是個彈丸之地,日本也用Steam,但是日本《黑魂》、《血源》、《合金裝備》等等等等太多太多了,這樣的例子我能說一晚上。

還是那句話,不要把鍋甩給Steam,中國遊戲市場,有沒有Steam也就那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