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如果董卓方率先出戰的是呂布而不是華雄,那麼?關羽能否一合斬殺呂布呢?

實際上!我看到這個問題之後,第一感覺大題主瘋了!

羅貫中為什麼要安排董卓方的華雄第一個出場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正史中,華雄正是死於「諸侯討董」的戰役中的,不過不是死在關羽的手中,而是被江東之虎孫堅所殺;

然而!「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尊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為主角;在十八路諸侯討董的時候,劉關張的名聲還不夠響亮,與主角的氣質有些不符;怎麼辦呢?反正華雄是死在「討董聯軍」手中的,正好拿來給關羽祭刀,借溫酒斬華雄一事,來奠定關羽的主角身份;

所以!華雄的出場,你別看他前期怎麼怎麼厲害,又是斬殺俞涉、潘鳳了,又是擊敗孫堅了,感覺很牛逼的樣子;但那些都沒用,中看不中用,只是羅貫中襯托關羽的手段而已;華雄出場的最終作用,依然是給關羽祭刀;他前期所積攢的所有名聲,所有威望,最終都是屬於關羽的;這也是羅貫中「尊劉」的本意,先書寫華雄如何威武,然後再被關羽一刀斬殺,間接襯托出關羽之勇,使之名揚天下;所以!華雄被關羽斬殺,就是宿命,而這場宿命的掌控者,則為羅貫中本人;

但是!如果換了呂布的話,結果就大不相同了;畢竟在正史中,呂布沒有在「諸侯討董」的戰役中陣亡,他後面還有很多戲份;如果呂布現在死了,那麼?董卓誰去殺?曹操攻打陶謙的時候,誰去拯救陶謙、劉備呢?徐州戰役中,又該找誰去與曹操、劉備等人爭雄呢?所以!呂布不能死在討董聯軍的手上,否則「演義」就偏離歷史過遠了;

就算呂布第一個出場,羅貫中也不可能安排關羽斬呂布的情節;畢竟呂布頂著「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人馬之中,漢末兩絕」的威名,羅貫中在介紹呂布的時候,顯然就是讓他往三國第一戰神方面發展的,而關羽的武力值設定,是遠遠不如呂布的,所以關羽怎麼可能斬殺掉呂布呢?完全不可能!呂布率先出場,頂多也就打出個「三英戰呂布」的結局嘛!既奠定了呂布第一戰神的威名,又奠定了劉關張的主角身份,兩全其美;


我是勃勃,我來回答,這是不可能的,呂布武藝在三國演義中是要強於關羽的。

1、華雄其實武藝也就一般,所以安排在最先出場。

其實正史中,華雄是孫堅殺得,但是三國演義把這個故事移植到了關羽頭上。三國武將我們可以大概分一下級:呂布是超一流武將,關羽張飛趙雲一流武將,華雄算是二流武將,所以關羽可以一刀砍死華雄,卻不可能一招砍掉呂布,這是不符合規律的。

再加上,演義中一般最先出場的都是菜鳥和背鍋的比較多,只是為了烘托主角的存在,他們的死是理所當然的。

2、呂布先出場的話,就趁其不備的情況下,想幹掉呂布也很難。

呂布的武藝是一個方面,另外大家不要忘記了,呂布的坐騎。呂布坐騎是千年難遇的赤兔馬,號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相當於馬王的存在,即使呂布分心不注意,但是赤兔馬決定能發現。

即使它提醒呂布,呂布暫時沒有反應,但逃跑速度絕對遠遠大於關羽的坐騎,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呂布武藝不如關羽,呂布依靠赤兔馬的速度和反應能力,關羽想殺掉呂布,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何況呂布的武藝本身就強於關羽呢?

勃勃說:

呂布擁有武藝個坐騎速度這兩個方面的強大優勢,關羽想殺掉呂布是不可能的。而且呂布是三國演義中的重要人物,死了以後,劇情不好發展,所以就更加不會死了。


十八路諸侯伐董卓,如果第一次出戰的不是華雄,而是呂布的話,關羽還能不能乘其不備,一刀斬殺掉呂布?

提問的假設情節,其實與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這種移花接木、虛構演繹沒有區別。作為文學大師,這不是啥難事情,只是結局肯定不會是提問的。因為 : 兩個故事涉及的人物,歷史歸宿完全不同。雖然溫酒斬華雄,屬於羅先生妙筆生花,但多路諸侯討伐董卓,華雄也確實死於這次戰爭,這是歷史事實;而呂布的死,則還要好多年,後面還有很多故事。比如,呂布改投王允、戰兗州、奪濮陽;偷襲徐州、轅門射戟;最後被絞殺,地點也不在這虎牢關。按照羅先生「七分真實,三分演繹」的創作原則,呂布肯定這時不能死。

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主要是關羽武力展示。如果換成呂布,情節可以改寫,比如呂布、關羽大戰八十至一百合,難分高下,然後以某種意外,結束這次對戰。這從邏輯上,是完全能說通的。比如三英戰呂布,開始張飛都單挑呂布五十合,沒有輸贏,而張飛傳明確記載「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既然張飛能單獨支撐五十合,關羽再加幾十合,就沒啥問題。幾年後,張飛又進步一倍,戰呂布一百合僵持不下。對於情節設計,其實也不難,比如,天降大雨;董卓出事,緊急求救;探馬飛報,後路被襲擊等等。當然,三英戰呂布肯定不會再有,呂布的威猛驍勇,下降一個檔次,但對大局基本沒影響。

可能有認為關羽不敵呂布,這其實是前面三英戰呂布的餘威,歸根結底,還是羅先生的筆鋒,要是沒有三英戰呂布,只有呂、關幾十合戰平,戰意未盡、倉促收場,就不會有根深蒂固的呂布無敵、牛氣衝天。

從三國演義的總體寫作思路看,華雄換成呂布,也不會寫成呂布勝出、關羽敗陣。因為這對後面極力熱捧、拔高的關羽,會產生很大負面影響。與其這樣,還不如取消這場惡戰。對於呂布另一場以一戰多的傑作,即濮陽斗六將,具體過程略作修飾,仍然可以保留。不過,這樣的改寫,如果細究,遠比原布局效果要差。

第一,關羽一出場就武功冠頂,缺少成長、進步空間。而且,持續時間二十多年,邏輯性、合理性降低;第二,劉、關、張三兄弟情誼,只剩下日常生活中,一般普通交流,沒有生死一瞬間的戰場互動,這會弱化關羽掛印封金、不顧一切、返歸劉備、以及劉備為關羽報仇,出兵伐吳等故事的藝術感染力;第三,諸侯聯軍是一位太守孫堅出戰,呂布作為董卓心腹愛將,直接應戰不太合理。原來的華雄曾說:「殺雞焉用牛刀」?很有道理,華雄自告奮勇、對抗孫堅之後,董卓臨時封為驍騎校尉,帶李肅、胡軫、趙芩等迎敵,於情於理都很自然;

第四,違反歲月更替、歷練累積、人才輩出的發展規律。呂布相對關羽,要年長十歲左右,在一定時期內,其武力、經驗、才能高於關羽是必然的。當然,隨時間流逝,又會逐步退化,被後來者超越,這也不容置疑。這麼改動後,人的才能就成固化,一旦展現,似乎永遠不會變,事實上人隨年齡、身體、情緒變化,發揮超常、或者大失水準都是可能的。(610)


答:《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咱們今天就來說說關羽,關羽是不是忠義之士呢?可以肯定地回答,他不是!有人認為關羽沒有投降孫權,就是忠於劉備。這是沒有認真讀《三國志》有關關羽一節造成的片面認識:

蜀記曰: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又《三國志·關羽傳》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從這兩段記載中,我們都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孫權根本就沒有問關羽能不能投降?的確,孫權不想殺關羽,想讓關羽敵劉備和曹操,他手下的人不幹了,力勸孫權斬關羽。而且還舉例說明關羽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主,曹操不殺他,自取大患,就像一隻狼崽子,不忠不義!孫權的左右這段話聽起來,感覺關羽還不如呂布?呂布怎麼說也是與曹操戰鬥到最後一刻,關羽基本上就沒有與孫權較量過!唯一的一次較量就是在麥城的偽降?為了逃跑,還沒跑了。也就是說,關羽並不是一個捨生取義之士。

面對呂布,他怎麼可能不顧生命危險去偷襲呂布呢?呂布是主要作戰將領,一生征戰,經驗豐富,也不能給關羽任何偷襲的機會!因為,呂布盡幹些偷襲別人的勾當!例如,偷襲濮陽、偷襲徐州、偷襲他乾爹董卓……他有著豐富的偷襲經驗,想偷襲呂布找死呢!關羽不是忠義之人,當然就不可能冒死去偷襲呂布了。

關羽死後被追謚為「壯繆侯」。蜀記曰: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