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宜兰市,从小因为崇尚书香所以非常喜欢逛书店,母亲最常带我去的就是现在很容易找到的连锁书店,我喜欢一本又一本未曾相识的书籍,喜欢琳瑯满目且色彩鲜明的文具。干净整齐的连锁书店框架了年幼的我对于「书店」的既定印象,但是现在我要说的是关于一间宜兰古早小书店的故事。


小时候我住在台北,五六岁时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所以被带到宜兰和阿嬷同住,在我心中宜兰的小朋友通通都是陌生人,年幼的心里没有想过其实自己对于宜兰的小朋友而言,也是个突然闯入他们生活的陌生人呢,在幼稚园里,我因为是「转学生」又是「从台北来的」,所以其他小朋友都把我当成非我族类,交友状况和在台北时相比一落千丈,那阵子的学园生活让我还很讨厌宜兰也很埋怨家人……好不容易等到幼稚园毕业了,结果上了小学之后又因为不像其他打小就认识的国小同学一样彼此熟识,很多关于「宜兰、家乡、社区趣事」的话题都聊不上,所以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又只能「孤芳自赏」,实在是好孤独喔。

直到上了国小五年级,我才第一次尝到「朋友」的滋味。

也不知道是因为运势到了还是什么缘故,上了五年级后家里的管教就松了,与此同时交友圈也打开了,我开始和班上的一群同学骑著脚踏车到处探索宜兰市,因为身边有朋友的陪伴,我那时才觉得:「原来宜兰也可以让人这么快乐」。

我这一生最常光顾的就是连锁大书店,第一本自己掏零用钱买的书也是在连锁书店买的,不过如果回想起童年,回想起我心中代表宜兰的书店,那就是座落在宜兰市车水马龙道路上的小书店,或者说是小书局在和同学们一起四处游乐以前,我从来都不知道有这家书店,但是对于从小就在大街小巷穿梭的同学们而言,这间书局可是「理所当然,早在爸爸妈妈的年代就存在的书局」呢!老实说,其实我一开始真的很不喜欢那间小书店的昏暗,而且它又没打折、没赠品,老板也不怎么殷勤款待,穿梭在书局里的顾客也不像连锁大书店的书客一样「有气质」,就算是花钱买一本书回家,感觉也不像在大书店买书那种「兴奋」的感觉,纯粹就只是「买了一本书」。

但是那是朋友们最熟悉的地方,对朋友们而言,所谓书店就是小朋友买买文具和小东西,偶尔被父母带著去买厚厚的参考书,只有有钱的大人才会去买一本几百元好贵的书的地方。如果我再多去几次那间小书店,我会不会也像朋友们一样像个道道地地的宜兰人呢?当同学都在说宜兰哪里哪里又发生什么事的时候,是不是我也能了若指掌地滔滔不绝了呢?

我是否能不再像个「外人」?每当走进小书店,我的心都更靠近这个无以名状的愿望一步。

当我想到那些年,让我最想大书特书的书店,一开始我以为那会是我千百次流连忘返的连锁书店,确实论光顾的次数,连锁书店绝对是压倒性胜利的,但是……其实在我心里,我就是不认定那家小书店就不安心呢!

这种挥之不去的感觉该如何形容呢?

上国中后有一天,有个男同学告诉我,他的名字是从宜兰市里某间中药行的名字取来的,另一个朋友也告诉我,他妹妹的名字被用来当作自家手机行的店名了。

哇,世界上居然有这种事啊,当父母为孩子取下那些千百个日夜在回家路上看到的字眼时,心里到底浮现了什么样的情意呢?走在大街小巷,还能再发现几家道道地地的店铺和几个身边的人同名,而且有多深厚的渊源呢?

我开始想像,慧德,该不会也是某个宜兰人的名字吧!

也许这就是那个我不想放手的东西。

上了大学以后,我越来越明白一个人可以住过很多很多的地方,今天在家里,明天在学校,后天去了南部玩,一眨眼可能就出国留学,毕业后又要在哪里工作呢?如果光是在国内各县市流动也能盖护照,那么每个人的居住户照起码都会盖几个印章?

重要的其实好像不是住在哪里,而是如何过自己的人生吧。

那么,如果那个地方没有留下深刻的人生痕迹,是不是对人们的心里而言,它就只是一块脚踏得上的土地?一个人长大之后,就不会像第一天上小学那样害怕陌生的地方了,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住是很简单的,面对陌生人也不会像小时候一样不知所措。一个「地方」,真的是「一个人」很容易征服的物理现象呢。

但是「一种情感」,却是能牢牢抓住「一个人」的精神现象。如果不是和重要的人一起出游,其实名胜景点的照片从GOOGLE抓下来也无所谓吧。

所以,全世界只会有一间独一无二的慧德书局,就算将来在别的地方看到另一家同样名字的书局,我也不会将两间书局混为一谈,因为那一间躺著我童年愿望的的书店,是到现在还稳稳地在宜兰坐镇,也许现在又守护著某个小孩童年的慧德书局喔!


高慈颍,从小热爱阅读,长大后逐渐喜欢创作,第一本小说完成于国中时期,接著到大学期间仍笔耕不辍
居住于宜兰花莲,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修行!
BLOG:http://blog.udn.com/josephine5423


慧德书局


{书店记忆征文——那些年,我家旁边的书店}http://smalllife2009.pixnet.net/blog/category/457083

透过大家的接力书写,将所有的书店记忆以网站串连,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拼凑出一个独具台湾风格的书店风景,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未来即将要出现的社区书店都会从中浮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