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是源於聞一多先生在1925年寫的七子系列詩詞,共七首。"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佔的七塊土地:香港、澳門、臺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現廣東湛江)和旅大(旅順、大連)。講的是離開祖國懷抱,被外敵佔領的七塊地方。

1、香港、九龍: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清戰敗後,中英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二戰中被日本佔領,直到1997年才正式回歸祖國。英國在佔據香港島,新界後,逐步佔領九龍半島。並在光緒24年又強租借九龍半島,後來在1997年回歸祖國懷抱。

2、澳門:早在明朝初期,葡萄牙奪取澳門居住權,1999年澳門回歸,建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3、臺灣:在明朝末年其一度被荷蘭佔領,鄭成功收復臺灣,在清朝末年更是直接設置臺灣省。在甲午戰爭後,日本佔據臺灣,目前還孤懸海外,沒有回到祖國懷抱。

4、廣州灣:19世紀末法國強租,當時的名字就叫做廣州灣。直到二戰後廣州灣纔回歸祖國。

5、旅大:19世紀末俄國強租,1904日俄戰爭後歸日本,1945年抗戰勝利後收回;

6、威海衛:抗戰時日本佔領, 威海衛甲午戰爭後就被日本佔據。二戰後收回,設置威海衛市,之後改名威海市。

擴展資料:

1925年,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寫下組詩《七子之歌》,將中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此詩一問世就引起了海內外華人的強烈共鳴。

詩人自己未曾預見的是,70多年後,《七子之歌·澳門》由著名音樂製作人李海鷹譜成歌曲,在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時廣為傳唱,令每一個憧憬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中華兒女激情難抑。

1999年,容韻琳在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獻唱《七子之歌》而備受注目。此後容韻琳經常出席不同的活動獻唱。


聞一多先生,中國近代文人,開明教授,共產黨同路人。因發表抨擊國民黨統治種種弊端而被暗殺。《七子之歌》系聞先生代表作之一。在內容上批評了封建社會的醜惡,謳歌了中國傳統美德,展示了心繫開明,民主,追求自由的心聲。


聞一多這人知道,《七子之歌》也知道!但知道的很淺博,本人覺得還不能去評論!謝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