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諸侯割據,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身處亂世,有劉備一般要立志匡扶漢室的末代忠臣;有袁術一樣妄圖稱帝的亂世奸雄;有趙雲一樣忠貞護主的忠義之士;也有諸葛亮一般鞠躬盡瘁的肱骨之臣。不論你選擇以何種方式立於亂世之中,都不可避免的需要選擇陣營站隊,想要獨立於世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在三國中就有這樣一位隱士,他不歸屬於任何一個陣營,卻深深的影響著每一個陣營,甚至是整個天下大勢的走勢,他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

司馬徽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與司馬懿同為司馬遷後人。因為其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識人之明,在當時備受推崇。《三國志》記載,龐統不惜走了兩千多里地,只為了拜訪一下他。

司馬徽在劉表開設學堂,邀請司馬徽任教,因此司馬徽一直客居荊州。他精通道學,奇門遁甲之術,兵法,經學等,是一個非常全面的謀臣能士。

司馬徽在荊州期間,常與荊州名仕龐德公相交,尊其為兄長;與崔州平,徐庶,孟建等當世名仕也多有交往。因此他雖然不曾入世,卻對天下大勢有著第一手的信息資料,以及自己的判斷。

劉表

劉表聽聞司馬徽素有賢名,曾登門拜訪,但事後卻說道:他就是一個小書生而已,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劉表哪裡想到是司馬徽知道他心胸狹窄,一定容不下比他優秀的人存在,所以故意表現得很草包,而且絕口不談時政。

劉備逃難至司馬徽莊上,問策於司馬徽,司馬徽一針見血的指出劉備是因為缺乏人才才導致不斷的失敗。起初劉備還不服氣,說自己武有關張趙,文有孫乾簡雍糜竺等人,在司馬徽的分析下,劉備竟是啞口無言。隨後則向劉備說出了一句小編認為歷史上最經典的營銷廣告詞「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司馬徽與劉備

諸葛亮雖然是司馬徽和徐庶兩人推薦給劉備的,但是當司馬徽看見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時,卻發出「孔明得其主,卻不得其時也,可惜呀」的感嘆。這不禁讓人讚歎司馬徽對於時局的判斷之準,一句話就預測到了孔明雖然得到了賞識自己的主公,卻忽略了漢王朝氣數已盡的事實,不論是誰也難以逆天而為。

雖然諸葛亮的出山未能幫助劉備復興漢室,但卻也得到天下三分得其一的成果。更有腹黑陰謀論者說,司馬徽是故意將諸葛亮龐統推薦給劉備,造成天下大亂的局勢,讓舞臺上的曹操,孫權,劉備等人互相消耗,最終造成了三家歸晉的結果。

司馬徽嘆孔明

曹操攻下襄陽後雖然得到了司馬徽,但正當準備重用他時,司馬徽卻因病去世了,也算得到了善終。

順便介紹一件關於司馬徽的軼事。

張三家丟失了一頭豬,並說司馬徽家的豬正是他丟失的那一頭。司馬徽便把那豬讓給了張三。過了幾天,張三又得到了先前丟失的那頭豬,急忙將司馬徽的豬送還,並磕頭自責。司馬徽不但沒有責罵他,反而感謝他把豬送了回來。

無為而治

司馬徽一生才高八斗但表現得像平庸之輩;胸懷寬廣而不計較一時之得失;名聲在外卻不為世間名利所動;善於觀察並且發現歷史的發展軌跡,順應時代的潮流。看似什麼都沒有做,卻實實在在的影響著身邊的一切人和事,這不正是道家 「無為而治」的處世哲學嗎?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