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伴奏竅門 小常識: 1、如何正確的轉換和絃。 配伴奏,必然會牽扯到和絃轉換的問題,那麼如何正確的換和絃呢?註:這一原則多用於純伴奏(左右手都是伴奏)且針對於右手和絃,不過,左手也適用。 原則:如果兩個和絃有共同音,盡量保持他之間的共同音,並以最簡單的方法換和絃,最短的路徑換和絃。 譜例1—6小節。和絃是[1 ][6 ][4 ][2 ][5 ][1]。 分析:1、3、5與6、1、3有兩個共同音,1和3,因此將這兩個音保持不動,只須動一個音即可,即簡單又方便、又好聽。其餘以此類推。如果沒有共同音,也要就近轉換和絃。 譜例8—10小節是反面例子,大家可以對比一下。 2 和絃的幾種轉位形態。 根、3、5音位置。即一個和絃的最上方的音分別為該和絃的根、3、5音。例:1、3、5這個和絃。1、3、5就是5音位置(原位);3、5、1就是根音位置(第一轉位);5、1、3就是3音位置(第二轉位)。從不同的旋律位置開始會直接影響後面連接和絃的形態。這一點大家須注意。 正文 音樂是一種語言,能表達人類最細微的情感。那既然音樂是一種語言,就一定有音樂的語法,這跟語文、英語的語法概念是一樣的,有很強的規律性。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印象,好象某某歌曲跟某某歌曲很像,不僅是旋律有點像,和聲上更是很像,這種現象還很多。沒錯!!!不只是很想,根本就是一樣。(指和聲上)。 譜例12-31小節。標記[1][5][6][3]公式譜例片段。 這六首歌的和絃進行是完全一樣的,(不讓我的眼淚陪我過夜、愛要怎麼說出口、愛是一個字、別問我是誰、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我悄悄蒙上你的眼睛),且這樣的歌曲還有很多,如《真心英雄》高潮段。那麼既然有這麼多的歌曲,都用的是[1][5][6][3]這樣的和絃進行,我們可不可以把這個[1][5][6][3]的和絃進行固定下來,形成一個公式呢?當然可以,這就是我下面要給大家列舉的若干個公式的來歷,都是從大量的實踐當中,總結出來的實戰經驗。 譜例33小節。標記[2][5][1][4][7][3][6]公式譜例片段 這幾首歌的和絃進行也是完全一樣,我們同樣也可把這個和絃進行固定下來形成公式,這就是此公式的來歷。 請大家把以上這兩個公式中所列舉的譜例反覆彈奏,感受他們之間的共同之處。 常用公式 公式一:[1] [4] [5] [1] 公式二:[1] [6] [4] [2] [5] [1] 公式三:[1] [6] [2] [5] [1] 公式四:[6] [2] [3](3、#5、7)[6] 公式五:[6] [4] [2] [3](3、#5、7)[6] 公式六:[2] [5] [1] [4] [7] [3](3、#5、7)[6] 公式七:[6] [2] [5] [1] [1、2] [3](先是3、6、7、3/後是3、#5、7、3) 公式八:[1] [5] [6] [3] [4] 公式九:[1] [3] [6] [3] [4] [3] [2] [5] [1] 公式十:[1] [3] [4] [5] [1] 公式十一:[1] [7](7、2、5) [6] [5](5、1、3) [4] [3](3、5、1) [2] [5] [1] 以上各公式均有詳細的譜例,包括右手的和絃轉換、左手的低音進行及最簡單的分解和絃。請按標記查看。譜例44小節-----105小節。註:如沒有特殊說明,如[3](3、#5、7)或[7](7、2、5)。則[1]=1、3、5; [2]=2、4、6; [3]=3、5、7…….以此類推。所給譜例均按嚴格的聲部進行排列,盡量避免平行五、八度,聲部超越等,除第四軌以外。公式分析與詳細譜例公式一:[1] [4] [5] [1] 公式一的這三個和絃是和聲王國的支柱和絃,它實際上代表三組和絃,即主功能組[1]理論和聲稱為T組;下屬功能組[4]即S組,屬功能組[5]即D組。每一組都有好幾個和絃。關於詳細情況請各位參考有關的理論書籍,這裡不再詳細解釋。純粹用這三個和絃來配伴奏的樂曲一般多為簡單的小曲或幼兒歌曲,如《紅河谷》《故鄉親人》等。一般在流行音樂中只是在片斷中用一點兒。 譜例:《用心良苦》107---123小節;公式運用107—109小節;《想你的365天》(由於我對此曲不熟,故後面幾小節可能不對,請大家不要在意)公式運用125—132小節 公式二:[1] [6] [4] [2] [5] [1] 公式二是較為常見的公式。 譜例:《月亮代表我的心》143—166小節;此曲是公式十與公式二相結合,公式二運用小節146—151小節,154—158小節。 公式三:[1] [6] [2] [5] [1] 公式二也是較為常用的一個公式 譜例:《大海》169—201小節,公式運用169—172;177—180小節 譜例:《恰似你的溫柔》203—226小節,公式運用203—206; 211—214小節 [1] [6] [2] [5] 和[1] [6] [4] [5]常互相運用,有時用前者,有時用後者。 公式四:[6] [2] [3](3、#5、7、)[6] 這個公式是小調的[1] []4] [5] 級,在小調中用的比較多,但純粹的[6][2][3][6]的進行,在流行歌曲裡面很少見,多見於俄羅斯小調。如《三套車》228—235小節,公式運用232—234小節。這裡就不多舉例子了。 公式五:[6] [4] [2] [3](3、#5、7)[6] 這個公式用的不是很多,電視劇《牽手》的主題曲就是用的這個公式。 譜例:電視劇《牽手》主題曲,238—245小節,譜例本身沒有反覆,演奏時可自己加上。 公式六:[2] [5] [1] [4] [7] [3](3、#5、7)[6] 此公式比較特殊,必須配合特殊的旋律進行,即當旋律為連續的下行模進時運用, 譜例《你怎麼捨得我難過》247—270小節,公式運用263—266小節;267—小節270。 註:模進就是同樣一個音形,在不同的音高上重複,見譜例《你怎麼捨得我難過》263—266小節,263小節為第一個模進組,264小節為第二個模進組,以此類推。這個公式多用於高潮樂段,且多為兩拍一個和絃,注意,只有當旋律為連續下行模進時,此公式才適用。 譜例:《真永遠》273—296小節,公式運用281—284小節;285—288小節,,這幾小節也是模進,273—275小節運用了公式五的部分和絃進行。另外,英文歌曲《hello》和張信哲的《過火》的高潮樂段也用的是這個公式,《過火》稍微有所不同,這裡就不再舉例了。 公式七:[6] [2] [5] [1] [1、2] [3](先是3、6、7、3後是3、#5、7、3)此公式也較為常用,見譜例《來生緣》298—313小節,公式運用302—305;306—310小節。 譜例《我等到花兒也謝了》315—342小節,旋律可能有點兒不對,我是根據記憶寫的,不過和聲應該沒問題。公式運用315—318;323—326;335—338小節。運用這一公式的歌曲還有,《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的開》的前4小節。這裡就不多舉例了。 公式八:[1] [5] [6] [3] [4] 這個公式也較為常用,且多用於高潮樂段。大家可參考12—31小節的譜例片斷 譜例《別問我是誰》344—383小節,公式運用368—372;376—380小節。另外,此曲也是公式八與公式九的結合。 譜例《我悄悄蒙上你的眼睛》386—417小節,公式運用386—390小節;394—398小節;410—414小節。另外,此曲也是公式八與公式三的結合,且公式三出現了很多次。運用此公式的歌曲還有《約定》(周蕙)、《愛要怎麼說出口》、《愛是一個字》、《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真心英雄》等。 公式九:[1] [3] [6] [3] [4] [3] [2] [5] [1] 參見譜例《別問我是誰》公式運用346—354小節,其中351小節,可以用3、5、1或3、5、7和絃代替原來的和絃1、3、5,也就是用[3]級,代替[1]級。 譜例:《忘情水》421小節—440小節,公式運用433—436小節;437—440小節。 公式十:[1] [3] [4] [5] [1] 《同桌的你》442—458小節,公式運用442—446小節,另外這首曲子的後面450—457小節是公式三的一個變體,[1] [6] [2] [5] [1]變成[1] [6] [2] [6] [5] [1] 《愛如潮水》459—484小節,公式運用459—463小節;468—472小節,另外請注意一下463—468小節;472—476小節,這兩處是公式十一的和絃連接。實際上此曲是公式十與公式十一相結合而成。關於這一點,我後面會解釋。 公式十一:[1] [7](7、2、5) [6] [5](5、1、3) [4] [3](3、5、1) [2] [5] [1] 《祝福》487—506小節,公式運用487—491小節;491—494小節(未完) 這個公式可以說是最為常用的了,我隨便就可以舉出好幾首歌曲,例如:上一首歌《愛如潮水》,周蕙的《約定》高潮段、《好像好好愛你》,以及下面的《淚海》《日光機場》(許茹雲)等等,還有好多,我就不多舉了。 《淚海》508—524小節,公式運用516—520;520—424小節。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