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都挺好》收官,口碑收視大獲全勝,觀衆們都表示意猶未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每次看,都要爲明玉鳴一下不平:怎麼會有這樣偏心的父母。

飯桌上,媽媽給哥哥夾菜,從來都當明玉不存在;

有好喫的總是留給兩個哥哥,明玉只能將就着喫,她還要承擔各種家務活;

爲了供大哥去美國上學,父母將明玉的房間賣了,她向父母討說法,卻捱了一頓罵:“我們的房子,賣了還需要徵求你的建議?”

(圖片來源網絡)

除去電視劇,在現實中,目睹到那種偏心的瞬間,也是非常刺心的。

它對個體,是刺痛,是隱疾。

我給大家講幾個故事,看看“偏心”是如何傷害到小孩的。

不被重視的孩子,不再隨意期待。by 仙女本仙

我12歲生日,本命年,覺得意義非凡,想要一雙紅色襪子作爲生日禮物。媽媽卻說:等以後你長大了,想要什麼自己買。

幾天後,是弟弟10週歲生日,一大家子人聚到一起,邀請全村的小孩來切蛋糕、唱《生日快樂歌》。給弟弟的禮物是——一柄長劍,很貴,足夠我買幾十雙紅襪子了吧。

我躲回房間哭了幾個小時。

媽媽知道後,卻說:都這麼大了,一點不讓人省心。樓下有飯、有蛋糕,再不喫就沒了。

本來快好了,聽完媽媽的“安慰”,我更難過了。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提要求,也不哭鬧,大家都誇我懂事。其實,我只是在內心深處告誡自己,不要隨意期待。

哀大莫過於心死。

明明也是個孩子,卻被逼着懂事。by 小花

有個朋友,家裏兩姐妹,妹妹小1歲。

“真羨慕你有個妹妹啊!有個伴兒的感覺一定很好吧。”身邊的人總是一臉嚮往,我也是。

她只回答“還好”,聽起來淡淡的,笑起來也很勉強。

直到有一次去她家,我才理解了她的“勉強”。

“她還小,你要讓着她點。”

“又小心眼兒了吧?”

“妹妹不懂事,你還不懂事嗎?”

她不明白,自己明明也是個孩子,爲什麼要懂事啊。她還經常給自己打氣,明年的妹妹就和現在的我一樣大了,這樣日子就會好過一點。

可是,她總是等不來這一天,因爲妹妹永遠是妹妹。她只能讓自己更優秀,更懂事。

這樣,媽媽纔會偶爾誇她一下。

被寵上天,似乎得到很多,離開父母就什麼都不是了。by 生活很無奈

跟其他人不一樣,我是被寵的哪一個。

你們一定覺得我很幸福吧!以前我也這麼覺得,直到離開父母以後,才發現我其實什麼都不是。

我連自己做選擇的能力都沒有。課不會選,打飯不知道喫什麼,衣服也不會自己挑,每天都活在驚慌知錯裏。

男朋友覺得我太任性,惹不起,太累,不哄了。室友覺得我太嬌氣了,一身公主病,不願意跟我做朋友。

直到現在,我經常做同一個噩夢:一個過渡受寵的孩子,他長大後,父母也老了,自己的能力無法維持生計,也沒有朋友,他只好去偷、去騙、去搶,最後鋃鐺入獄,一個人在獄中孤獨老死。

是的,我就一直活在“被獨立”的恐懼裏。

在該獨自拼荊斬棘的年紀,我卻還在學習如何“斷奶”,真的很辛苦。

後來,孩子們都長大了,他們過得怎麼樣?

@仙女本仙

我屬於「自我破壞型」的吧,一路上都在投降認輸,因爲原生家庭給我設置了一個只會失敗的環境,在其中無法得到公正的待遇,也不會得到應有的認可,所以長大後,我也會重複這樣的模式,自己給自己設置無法成功的障礙,最終變成一個成就感很低的人。

@小花

我變成了一臺工作的機器,明明很累了,卻從不敢停下來,只有不斷工作和回報家庭,我才能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現在,我事業上獲得很高的成就,也如願變成了家裏的“英雄”,但依然無法難感受內心的平靜,也不敢停下半刻。我覺得自己就是樊勝美和蘇明玉的交替。

@生活很無奈

對別人來說稀鬆平常的事情,我卻束手無策,你能夠體驗到那種無力感嗎?害怕被同學孤立,也害怕被社會拋棄,也沒有什麼成就感。最近狀態不好,經常向父母發脾氣 ,他們直接請假過來陪我。一方面,父母的愛讓我感到窒息;另一方面,我覺得自己更加沒用了。

父母不偏不倚,孩子才能互相幫助。

在很多二胎的家庭裏,父母都搬出“孔融讓梨”的故事,要求大的讓着小的。

(圖片來源網絡)

讓原本年齡不大的孩子去謙讓另一個孩子本就是個僞命題,父母應該保持不偏不倚的態度。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蔡少芬就進行了一次教科書式的演示。

兩個女兒都想玩水上自行車,但只有一個座位,蔡少芬沒有進行干涉,也沒有要求“姐姐讓妹妹”,而是讓她們自己商量。

(圖片來源網絡)

結果,姐妹倆不僅沒有爭執,反而互相謙讓。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對此,蔡少芬表示:“你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不要幫她們分配好了。

孩子出現爭論,父母不偏袒任何一方,把選擇權交到孩子手上,讓他們自主決策,問題就自然而然解決了。

類似的例子在一些普通家庭的身上也不少見。

前段時間,在環球時報發佈的一則視頻裏,六歲哥哥把犯了錯誤的妹妹護在懷裏,讓媽媽不要打妹妹。

這種寵妹狂魔的行爲,暖哭了許多網友。

(圖片來源網絡)

根據媽媽講述,這一切都歸功於她力所能及地照顧到兩個孩子的情緒和感受,不缺席任何一方的愛。

她把兩個孩子平等對待,制定公平的規則,不讓哥哥讓着妹妹喫虧。

當哥哥感受到媽媽的愛,自然就能把愛賦予到妹妹身上,妹妹也不至於獨享母愛恃寵而驕。

某網友說:孔融讓梨是因爲梨先給了孔融。

法國作家莫魯瓦也說過:“父母在好幾個孩子中間,應把母愛和父愛極大維持平等。

父母不偏不倚,孩子才能互相幫助。

在看點一下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